【推荐】你手机里种下的那片“森林”,如今活成了这样|公益面孔-亿利基金会
让一根根插在沙地里的“木棍儿”,能够长成固沙防沙的沙柳林,背后除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外,更少不了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今年10月,迎来了第33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在不少网友看来,减轻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植树造林。在互联网公益的帮助下,网友们开始尝试通过手机种下了一棵棵的“爱心之树”,并已汇聚成“林”。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区域,从2017年开始,蚂蚁森林项目就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批的沙柳,而在随后的6年中,随着沙柳种植项目的不断扩大,往日的荒漠,如今也迎来了一丝的绿意。据悉,蚂蚁森林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总量已经超过2亿棵。
在南方+记者日前的探访中,就从2018年、2020年、2022年三个不同年份种植的沙柳地块中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在238号林,通过资料图片和眼前景象的对比,2018年时崭新的树牌,现在已经斑驳;但当年一根根插在沙地里的“木棍儿”,已经长成一簇簇沙柳。
一线种树治沙人敖特根花
据一线种树治沙人向南方+记者表示,2017年种下的“沙柳48号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蚂蚁森林”,目前已经可以很好地实现固沙防沙的生态使命;2022年春天刚刚种下的沙柳林远看就像一根根插在沙地里的“木棍儿”,其实树根已经在沙土深处生长。在独立专业机构审计成活率,验收通过后,它们也会获得自己专属的林号。
“在沙漠中怎么种树?种的树能不能活?”对于不少曾经在手机上参与“蚂蚁森林”项目的网友而言,最关心的无疑是这两个问题。作为蚂蚁森林在鄂尔多斯地区沙柳种植项目的在地执行方,亿利公益基金会就为蚂蚁森林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技术上的支持。“微创植树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南方+记者在沙柳种植的现场看到,两名种树人一人手持铁质水管,借助水流的冲力,反复在沙地上打孔,达到一定深度后,一名工人立即把两根长约1.1米的沙柳苗埋入沙中,与此同时,水管继续向孔周边冲水,直到沙子将孔洞封严。通过这种神奇的种树技术,一株沙柳不到10秒钟就种好了。
“传统植树必须要经过挖坑、植苗、填土、浇水等步骤,种一棵树需要十几分钟,而现在采用微创植树技术,十秒可以种活一棵树,可节水50%,这项技术的开展,为大规模高效推进沙漠绿化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亿利库布其治沙副总工程师常朝辉透露,“一线治沙种树人和亿利的治沙专家一起研发了300多项技术。这种水冲植树法就是其中代表,通过这种方法种树成活率从50%直接提高到90%,保存率提高到80%。”常朝辉表示,沙柳是防沙治沙的先锋树种,具有极强的分蘖性能,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平茬下来的沙柳经过晾干、切片后加工成了可燃烧的生物质颗粒,除了用来燃烧和供暖,甚至还能供给生物质电厂发电。实现沙柳枝循环利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据统计,蚂蚁森林的生态公益项目累计创造了329万人次的种植、养护、巡护等绿色就业岗位,6年来全国各地参与蚂蚁森林生态项目实施的劳动者们累计劳动增收4.9亿元。
【记者】叶丹
【摄影】张迪
【剪辑】周鑫宇
视频加载中...
[xss_clean]
[xss_clean]
【作者】 叶丹;张迪;周鑫宇
南方公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