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所不知道的增值税(上)-增值税多少要缴入财政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利改税“背景下的增值税
1.追逐全球增值税开征的热潮和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上世纪80年代,无论从税收规模还是开征国家来看,增值税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商品税,并且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税制必须要做出大幅调整,先将原来的国企利润上缴改为所得税形式上交国家,再将国企应上交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划分为11个税种向国家交税,这11个税种中就包含增值税在内。
1983年:“利改税”,一项“逼”出来的改革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第一步,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实行税利并存,也就是在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对税后的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第二步,则是在价格体系基本趋于合理的基础上,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收入“分税种”向国家缴税,由之前的“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以税代利”。
”利改税“前后税收收入的变化只能用突飞猛进形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上升为主体税种满足财政需要
尽管83年税改让”所得税“出尽风头,但是伴随着”利改税“的春风使增值税遍布全国大地。刚开始只对几种产品课征,在税收中影响力不大,但随后的几年里,税目不断扩大,增值税在94年分
税制改革前逐步确立为主体税种,成为财政收入的主力军。
中国税务网
而在1985年至1993年期间,受对国营企业新增利润征收所得税、取消调节税、实行税后还贷、降低所得税税率等因素影响,又出现了流转税占比逐步提高、所得税占比逐步下降的情况。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收入占比从1985年的47%增加到1993年的68%,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占比则由34%降低到17%。
工商税逐年增长,其中工商税包含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增值税又占据工商税收半壁江山,而所得税近十年发展止步不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虽然增值税发展迅猛,但是产生与营业税征收有重叠、征收不普遍等问题,增值税的作用也没有完全显现,距离全行业抵扣链条贯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二、”分税制“下的增值税
1.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增强中央统治力
”利改税“在改革开放的加持下使税收收入翻了好几番
,但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矛盾却显现,中央没钱但是开销大,找地方要钱还要看地方脸色。于是利用”分税制“将”富有“的地方重要财源增值税的75%放到中央的口袋中,这样中央有钱后对地方讲话腰板就硬了。
“四史”关键词|1994年为什么要实施分税制改革?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确立,原有的财政体制使中央财力匮乏,不能实施必要的宏观调控,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国的“分税制”选择了中央财权相对集中、财力相对分散的集权式模式。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
如图,93年前中央财政年年亏空,而地方基本收支平衡,而94年后中央年年有上千亿盈余,地方亏空却越来越大。地方缺钱用那就只能可怜兮兮的找中央调度下,这样看来所谓的宏观调控不过就是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增强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抑制投资和消费双膨胀
为了缓解93、94年的高膨胀,运用分税制改革,强化了
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
,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等财政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而当时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即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中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这样可以抑制企业换购固定资产的热潮;并且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的设立使得企业税负增加,企业为了转嫁税负就用提价方式,使得物价上涨,这样也浇灭了消费者消费的热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