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寻思着,想要卷起行囊,先到江西婺源看油菜花,再跑到

“瓷都”

景德镇住上一阵子,捏捏泥巴,学学画瓷。却总有或这或那的原因,屡屡未果...

这个夏末,阴差阳错地,景德镇的行程再次取消。我们被吸引到另一个名为

“瓷城”

的地方——梦想中的景德镇,除了釉下青花瓷之外,都属釉上彩;而这座

“瓷城”

的瓷器,工艺是釉下五彩,历经1380℃~1400℃高温烧制(制瓷最高温度)。

[注:釉上彩——先成瓷,再在瓷上作画;釉下彩——先为泥胎作画上釉,再入窑烧制成瓷]

瓷城醴陵,是湖南省株洲市代管的一座县级小城。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乘车,很快就能抵达株洲。再从市内荷塘区的长途汽车站出发辗转,不远,即是醴陵。

醴陵盛产瓷土,自东汉起制瓷,宋元时期有了青瓷。清末,独特的釉下五彩在这里诞生——由于上色材料与青花料的差异,需要2~3次烧制,成瓷温度得达到1380℃之上。1915年,Ta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斩金,名噪天下,却几经战乱,技艺一度失传。直至1957年,托四位元老的福,醴陵的釉下五彩才得以恢复。

幸运地,竟然有缘结识了醴陵丁窑的传承人冯先生。冯先生的岳父,正是当年恢复清代釉下五彩“四元老”唯一在世的丁华汉老人。

多年来,冯先生一直为醴陵瓷文化的传承忙碌着。利用自己家里的空间,他渐渐置办起一座迷你博物馆。

“博物馆”入口的门廊上方,挂着一只空笼子。

冯先生说,笼子里早年喂养过两只鹦鹉。其中一只自己撬开笼门逃掉了,留下一只孤伶伶的。后来,飞走的那只或许是不舍,又偷偷回来,终于把留下的那只也一并救走了去......(谁知道当初怎么没有一块儿?可能是傲娇地拌嘴了叭...)

二楼是工作室。三楼展厅的墙上,余有冯先生尚未完成的壁画,画材、颜料散落墙角——他希望把丁华汉老人与国瓷的故事,用壁画描绘出来,以取代那些稍稍缺乏意趣的照片和文字介绍。

一楼有接待客人的茶室,桌上摆放着茶宠、茶具。窗边硕大的木格子里,一只不愿动掸的,浑圆的龙猫。

用细薄玲珑的釉下五彩杯,品着甘润的好茶。可以在一旁的展厅里看到精致的瓷器。

冯先生女儿绘制的两只瓷碗,也陈列在这里。喜欢碗上身着旗袍的上海女人,可能是搓着麻将,又可能是在闲情茶话吧?这样的画法,已经从传统绘制里演变过来,带着风情,别有趣味。

离“博物馆”几分钟车程,玉瓷路附近,即是产瓷的厂群(国光陶瓷产业园)。

大片的红砖房,细腻的胎,热乎儿的窑,掺拌纤维与胶质的色料,还有植物,与窗外投进来的阳光... ...厂里的工人默默地忙碌着。

可以任意选择体验塑制泥胎或画瓷的厂子。

挑好自己喜欢的泥胎,我们坐到安静的工作间里。用色浓淡、各类色料的性质、添料的讲究或“分水画法”的原理,不懂了,便轻轻敲开隔壁的画室,正在劳作的绘瓷人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耐心讲解。

就这么驻扎下来,好像可以呆上好久好久... ...

文章来源:豆子的时光料理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厂商

影像测量仪系统

小型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