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绝对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为了这短短24分钟动画,

设计师曾经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敦煌生活了23天。临摹了21幅长长的壁画,5本厚厚的素描本。

今天,我们就请到九色鹿的设计师冯健男先生,为大家讲述九色鹿和敦煌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

冯 健 男

《九色鹿》场景设计师

历任上海美影厂美术设计、编导

创作连环画、少儿读物四十余册

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了很多优秀的动画影片,大家可能看过不少,像《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可以称为很多人童年回忆的《九色鹿》。

九色鹿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大家不知道这部动画片背后的故事。

多年前总导演钱家骏先生就曾经申请把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搬上荧幕,但是由于当时认为敦煌壁画故事是宣传因果报应的,是封建迷信,所以就枪毙了。

敦煌壁画九色鹿

1980年,《九色鹿》拍摄才被批准。筹备组成立以后,我们就到敦煌去深入生活。

一般的画家到敦煌去只能待5天到一个星期,因为那儿太苦了。而且敦煌的水是硬水,喝了就要拉肚子,所以好多人在那里住了三天就逃掉了。但我们当年在敦煌硬是待了23天。

在敦煌我们干什么呢?就一件事,临摹壁画。

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起床以后就在外面写生画速写,八点钟不到就在洞窟门口等管理员来开门。除了吃中饭,一直画到傍晚天黑。晚上就交流心得,互相观摩速写本,天天如此。

23天我临了21幅彩色的敦煌壁画,速写画了5本。

敦煌这里,充满了从魏晋到唐各个朝代无名艺术家们的辉煌之作,几乎每一个洞窟里的壁画都美的不得了。

很多人对敦煌壁画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艳丽。尤其魏晋的壁画,直接用当地开凿出来的土红做底色,那画壁画的颜色也都是服从于土红底色,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的和谐。

所以整个看来,颜色就很饱满,非常有冲击力。

1987年敦煌壁画纪念邮票中的北魏飞天

九色鹿的原画《鹿王本生图》,就用了很多土红、粉红、蓝、草绿等艳丽色彩呼应土红底色,虽然年久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变得很暗,但还是能让我们想象出当年的那种热烈的感染力。

所以在动画片《九色鹿》中,这种底色为基调的方法就被保留了下来。

大地复苏的底色,就用了红色。配上粉色的花、绿色的草、黄色的蝴蝶,一下就感受到了那种生机盎然。

而使臣迷路场景的底色,就是冷色调的蓝色。白色的风雪一刮,立刻就感觉冷飕飕的。

光有了色彩还不行,还得有场景。

大家今天去看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风格粗犷有力,线条富有装饰性,非常漂亮。

敦煌北魏壁画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

但是,它也有点小小的遗憾。就是场景也比较简单。

你看《九色鹿》动画片里,皇宫城门非常巍峨,但是在九色鹿敦煌壁画里面,皇宫只是一个牌楼。

所以动画片中的城门设计,在敦煌壁画的风格之上,又借鉴了嘉峪关城门同样简练、厚重、古朴的风格,然后再把嘉峪关古墓里那些辟邪图案移到城门上,就会使这个城门显得既古老又威严。

冯老师手稿

城门要古朴,但是皇宫就要华丽了。所以这里敦煌壁画中那些有强烈装饰性的场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比如皇宫的墙,就从敦煌壁画里面吸收了那些马赛克墙,用格子形式来画外面的城墙。

《九色鹿》影片中的皇宫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要讲一讲故事的主角,九色鹿。

大家今天一提到九色鹿,脑海中就会想到那只通体雪白、身上点缀着彩色斑点的神鹿。

实际上,除了皮毛上的点缀有些许变化外,影片中的九色鹿基本和壁画中一样。

身体线条圆润有张力,体型矫健颀长,一看就有神鹿的神气。非常吸引大家的目光。

但影片不是没有缺憾的,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等原因,九色鹿的动作不够灵敏,人物动作还不够优美。

而在敦煌壁画里面,角色人物的动作都非常美,反弹琵琶还要这样扭一扭,

即便是静态的画面,都觉得他们真的是在飞动。但是我们的动画片里就没有做到。

敦煌壁画飞天

如果这些壁画那些优美和灵动不能被保留下来,不是太可惜了吗?

所以就有了后来这一部,根据敦煌壁画和动画片重新绘制的连环画《九色鹿》。

在连环画里,九色鹿的身体要更短一些、腿更拉长一些,做到静态的画面上也可以让鹿更加矫健、动作更加灵敏。

连环画九色鹿

还有皇后这个反派形象,要更美一点。

为什么反派要画的美一点?想想看,皇后不漂亮,国王会娶她吗?要画的漂亮,但是可以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反映她的内心险恶。

借鉴了敦煌壁画里大量的女性形象后,我把皇后和侍女最终设计为半裸体,穿着筒裙,戴着首饰和飘带。

连环画皇后和侍女

这样一来,就可以和敦煌壁画融动相和。再来半裸的形象,也很容易反映皇后骄奢淫逸的生活。

1982年,连环画《九色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了大奖。但如果没有敦煌壁画九色鹿,没有动画片《九色鹿》,也就不会有彩色连环画《九色鹿》,这些是一脉相承的。

包括后来中国原始岩画风格的《燧人氏钻木取火》,

春秋战国漆器风格的《神鱼驮屈原》,

这些连环画的故事和风格也都来自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与文化。

所以我一直想有一句话送给我年轻的同行们,这些中国动漫行业未来的大师们:

一定要多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

一个艺术家,是要靠自己的作品说话的。我期盼着你们将中国美术片发扬光大。

— 意外说 —

今天之所以要和大家分享冯健男老师的演讲,是因为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其实有很多很多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九色鹿》,可能只是千千万万优秀作品中的一个。

敦煌壁画给予九色鹿的灵感,只是它影响艺术创作的一个例子。事实上有许多文化作品都曾取材于此。

自十六国时期开窟,历经北魏、隋唐、五代、宋,敦煌把各个朝代辉煌璀璨的佛教壁画都汇聚于此。这方五万多平米的壁画,就像一个时间胶囊,把历代艺术的魂魄都装入其中。

从左到右:北魏、唐、五代、宋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今天知道,是因为有像冯老师一样的艺术家的努力,才得以让这些根植于敦煌壁画的优秀作品呈现在世界面前。

而敦煌那五万多平方的灿烂壁画,又是因为哪些人的努力,才得以呈现给世人呢?

冯老师在演讲中说,他当年在敦煌的时候,曾看到壁画洞窟的旁边有一些非常小的洞,大概只有两三平方米,很小很矮,要猫着腰才能走进去。里面除了厚达半尺的灰外,什么都没有。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洞,都是当年画壁画的那些无名艺术家住的地方。

你可以想象到,当年的那些艺术家们,白天在洞窟里画画,晚上就这样窝在只有两三平方的洞里,静静等待下一个天明。

敦煌壁画这么美丽,这么辉煌灿烂,而它的创造者就住在这么艰难的地方。

但还是有无数人不辞辛劳,不计名利在此停留。

也许就是为了让这些艺术的精髓,在千百年后还能依旧滋养无数中国的艺术家,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

3次元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器

ogp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