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方有得

(本文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本文1426字,阅读约需3分钟)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说:“我要退出江湖,从此不问江湖之事。”而任我行却他说:“你怎么退,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实中也存在这样一个江湖,那就是知识付费,在“知识就是财富”嚷嚷了这么多年后,江湖各门派各占山头,“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App”“知乎Live”等门派渐成气候,问答付费抑或内容付费正悄然取代以往的互联网免费传统,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然而,就在知识付费逐渐兴起的同时,盗版产业链已然形成。

据企鹅智酷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数据显示,有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人中,订阅付费资讯/付费下载资料的人占比达到50.3%。

过去,不管是资源还是文献、内容,大多都是免费,付费内容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般兴起。为什么今天大家会突然开始愿意为知识付费了?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日,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见解,是大家愿意为知识付费的首要原因,节省了时间及精力。

今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知识分享市场已初具规模。初步估算,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人。

610亿元,不是个小数目,除了垂直领域的专家进驻各知识付费平台,分得一杯羹后。盗版者也看中了有利可图的知识江湖,盗版和侵权现象随之而来。

知识付费领域内的盗版和侵权,分为两种。

一种为用户以较低接收到相应知识后,将知识截图对外分享;另一种则是一些商业网站将知识付费内容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原创内容发出;还有一种则为微信、QQ群等平台上,有大量知识付费产品被低价出售。

第一种盗版侵权行为,纯属“爱心泛滥”,个人行为。乐于将自己所得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在乐于助人的洋洋得意中,却不知已经涉嫌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以知乎Live为例,在淘宝网平台上进行搜索信息发现。2017年知乎500多场7个G的课程资料仅仅以12.02元的价格进行转卖。而知乎Live某个大V的一个专场就在20元至40元内。而淘宝网的某个资料包500多场Live仅售12.02元。而且有的还可以永久更新。

除电商平台外,大量QQ群也在出售知识付费内容,以喜马拉雅FM为关键词,在群搜索中搜索结果显示,盗版侵权者针对知识付费内容,还玩起了众筹。你出1元,我出1元,他出1元,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上百元的付费内容,轻而易举的到手。

除此之外,知识付费的盗版现象,俨然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既有对各付费平台内容进行整理打包出售外,还有针对付费内容众筹。此外,相关付费平台的会员账号亦可售,数十元便可以得到付费杂志、期刊、网站的账号密码,卖家承诺每天更新,账号永久有效。

当然了,除上述盗版行为外,还有很多隐秘在互联网的阴影下,如专业以盗版维生并已成气候的团队超过两三百个团队,而个体运作的则不计其数。

线上版权缺乏保护仍然是知识付费发展的掣肘,数十元便可接收上百元的内容,对于贪图便宜和唯利是图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但是对着这种现象为何屡禁不止,首先原因是,这种盗版行为,大多系以个体存在,并隐藏在互联网背后,权利人很难通过司法渠道进行维权,只能进行通知-删除的方式来降低侵权的损失。其次,一些商业网站将知识付费内容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原创内容发出,权利人却面临缺乏证据无法维权的状态。

知识付费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如何加强对付费阅读内容的版权保护,特别是怎样防止跨平台、跨客户端的内容盗版,已经成为当下各知识付费平台关注的焦点问题。

轴类测量机

影像测量仪厂商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光学测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