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玩头条,试发一篇之前写的感想,但却是自己一直思考的话题,尤其是新冠病毒参与考验人性之时,更值得和大家探讨

你们选择这个职业,是为了什么?

一夜之间,随着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病故,朋友圈海量悼念。这与悄然安静的“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刷屏成人阴差阳错的正反对比,俨然成为“我不是药神”的不同主题但一定是相同话题的延申。这让我想起数年前某药商的一句话“我们的药绝对没有副作用,因为也没有什么药效,但就是卖的好(有渠道)”,也倒符合“是药三分毒”的逻辑,比起“药神”影片中卖假药的要好。

我们不讨论医疗体制问题,而是聊聊上述事件中的底层逻辑,人,“选择这个职业,是为了什么?”,从而决定了最终事情的结果,是害人了?还是利他。

我在金融业中打工,从金融业聊起。

2015年,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叫《THE BIG SHORT》,讲的是几位金融投资客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沽空房贷证券市场(买入CDS)从而赚的盆满,有几位让人印象深刻。一位是Michael, 在感到沽空市场带来的罪恶感时,停止了他的对冲基金,并写了封很坦诚的信告诉他的投资人他结束该基金的原因,显然Michael很善良,他也明白了他活在这世界上为了什么、应该带来什么,罪恶会带来什么;另一位是Ben,他给了两位年轻的半屌丝基金经理很多帮助,但在这两位基金经理为他们进行沽空的对赌交易欣喜若狂时,他严厉的告诉两位年轻人,“你赌对了,就意味着居民要失去住房、居民要失业、居民要失去存款”——这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这部影片于2016年获得

第88届奥斯卡奖,相信更多的是因为影片中暗含的道义。

无独有偶,传记中也有动人的故事,发生在《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男主Jesse身上。1907年,美国股市跌入谷底,市场离崩溃之差一线之间,美国当时最伟大的金融家Morgan同学为了救市,让Jesse停止做空,他从民族利益考虑,放弃了个人利益,答应了,并号召着身边的人一起做多股市,市场开始复苏,他因此获得了“英雄”的称呼。这是此书让我最动容的一段内容。但震惊的是,这个美国历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操盘手,在他63岁时选择了自杀。猜是两种原因,一是想明白了自己一生投机职业的所求,二是没想明白。

我们国家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冤案——岳飞之死(公元1141年)。

正史里说,南宋抗金期间,岳飞在绍兴被捕,被关于大理诗监狱,审理岳飞的两位官员审来审去,却没找倒任何岳飞的罪证,反倒确认了岳飞是忠臣。当时岳飞撕开了衣服,背上赫然露出刺青“尽忠报国”四字,震撼了两位审官,他们立马报告秦桧,秦桧大致也说了是宋高宗的意思。于是岳飞就不明不了的死在了狱里。岳飞虽为冤死,但世人很清楚,他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职业,是为了什么,死而无憾。

年幼,常有人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回答多是“科学家”、“老师”、“解放军”和“警察”等,很正能量,也明白这些职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当准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很多朋友们开始思考“什么专业好找工作”,这是失去自我的相对开始的阶段。大学毕业以后,职业取向基于的价值观就揉入了更多现实因素,其中,公务员、医生成了令人敬佩的去向。此时选择公务员并非年少时想要当的“警察”,此时选择从医也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收入,在人才的入口处,洪流可能已开始变质,后人怕难饮甘泉。

于是,有了一夜之间朋友圈里的对“吹哨人”,“疫苗”和“药神”不同格调的刷屏也就不足为奇。很显然,“吹哨人”和“药神”成了人们的英雄,而"长生疫苗”则是魔鬼。

关注这些热点事件的同时,我们也思考,我们和他们选择当下的职业、事业,是为了什么?这几乎决定了职业和事业故事结局的颜色。

《The Godfather》开篇写着“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耐人寻味。

写于2018年7月,修改于2020年2月

影像仪公司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影像测量仪厂商

光学测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