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韵达:营业收入有多少钱就可以上市敲钟了?给你一个参考答案-深圳光韵达光电有限公司
来深圳打拼,夫妻搭档是一个不错的组合。毕竟不管男人还是女人来到深圳,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不然待在自己的家乡,和熟悉的亲朋好友待在一起,日子还是比较有滋味的,你说对吧?
在深圳500来家的上市公司里,夫妻搭档共创事业成功的有一些,比如在PCB行业里就有好几家都是这种“夫唱妇随”的情况;而这一家夫妻搭档则是跟“激光”业务相关的公司。
文章最后部分围绕“计划”这个事情整理了一些知识点,感兴趣的可以
点击右上方关注。
来深圳打拼,夫妻搭档是一个不错的组合,1.1亿在创业板上市。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么一家夫妻搭档创业,从1998成设立公司,历经13年打拼后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不过光韵达是我目前看到的,上市发行费用比较少的公司,当年上市发行费用花了大概2669万,约占当时募集资金总额的8%,当然了募的钱相对不算多,也就2.2亿。
想在创业板上市有多少营收才行?光韵达算是给了一个答案——1.1亿即可。因为在上市的前一年光韵达的营收也就1.1亿,那会我管理的产品线年营收都不止这个数。估计当时也是搏一下吧,因为激光的概念、归置出一个国内细分行业第一的概念。
这1.1亿还是合并了旗下5家控股子公司报表的结果,每个子公司多则几千万、少则千万不到的营收。
这说明个啥呢?公司的运营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事,
不过他当前的总市值仅34亿,比起刚上市时的86.9亿可是跌去了不少。2021年营业收入有9.3亿,虽然销售规模比上一年多了一些,利润却是少了几千万。从2011上市到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规模相对非上市公司当然很好,但是相对上市公司却是比较弱,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的市场能力是偏弱的,又或者有“躺平”的嫌疑。
光韵达的老板侯若洪和姚彩虹夫妻一个来自辽宁沈阳,一个来自湖北荆州。老公是技术出身,老婆则是采购出身。
要是你们也是夫妻俩在深圳准备创业,不知道如何分工,可以参照一下他们最开始的分工方式。
有网友并不羡慕侯若洪是上市董事长的身份,而是羡慕有一个小他7岁的漂亮妻子,不得不说人们关注的点总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姚彩虹似乎挺活跃的,经常在这里参加个活动那里出席个什么会议之类的。
侯若洪最开始是在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深圳公司工作,而同样在深圳的上市公司里,最早在这家公司工作过的创始人不止一位。可见在创业之前的工作单位很重要,不仅能获得收入,更是能积累行业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和提升认知程度。
不过除了这夫妻俩,光韵达还有一个重要联合创始人王荣,他们仨是在一家来自新加坡的外企工作时认识的,这家外企1988年就在深圳注册成立了。
创业路上离不开“贵人”的扶持。
为什么同样有能力的人,不一定都能发展得好呢?有没有“贵人”的扶持,从某个角度上决定了发展的高度。至少从目前看到的近百家上市公司里,极少是真正意义上“白手起家”的。
光韵达的创始人,就算曾经在外企工作时能有不错的收入,开始创业后就迅速开展了业务布局,离不开香港人马达为和吕彦虹夫妻的帮助和投资。
这俩夫妻成立的新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其实不多,只有10000港元。也不知道当时投资侯若洪的6家公司是怎么操作的,也许有隐情吧,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谁在乎呢?
但是马达为是从事绘画领域,算是艺术家兼教师吧;并不是科技领域的人士。据说和光韵达董事长候若洪是好朋友,一方面为了帮助好友创业,另一方面当时如果有外资,可以享受到中外合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至于为什么马达为夫妻这么富有,因为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篆刻家马国权,两代人都不差,自然有些家底了。想想电视剧里董事长夫人经常出去交际,其实还是有道理的,有时候人脉资源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
至于他们的业务概念不错,激光智能制造、智能装备、航天航空业务看上去都是有着不错的前景。只不过我是觉得他们的业务比较分散不聚焦,这个基因轻易难以改变,规模和增长的局限性大。
知识点|计划的宽度和时间
先得说下,正式计划不能取代直觉和创造力,不少公司的成功源于一些人的愿景,或者叫想法。但这些愿景在实现过程中会逐渐正规化,所以在不同的时期都要注意计划不能变得僵化。
公司作为一个组织,里面的任何层次的管理者理论上都应该要做计划。但由于层级的不同,制订计划的类型也会不同。
现在人们对于计划的分类已经比较清楚,一般来说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但对于宽度和时间跨度定义或许有些不清楚。计划的宽度是指这两种计划涵盖的内容。
战略计划涵盖了整个公司的,包括创建整体目标并在竞争中定位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如京东的战略是自建物流,保障商品到达用户手中的时效性。一般来说这类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做出的。
战术计划包括了如何完成整体目标所必需的细节。比如京东在深圳地区的物流点负责人制定季度支出预算、员工的工作计划表之类的。这种一般就是由基层或者中层管理者在做的。
两种类型的计划都很重要,无非是战略计划关注的是大的环境,而战术计划关注的是大环境里的小细节。没有靠谱的战术计划,战略就变成了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计划一般分为三种——短期、中期、长期。
短期计划一般指一年以内的计划。基层管理者多数就是这类型,如明天、下周或者下个月的计划。
中期计划一般指三年到五年以内的计划,我看目前多数公司一般定义三年为一个中期计划,政府一般定义五年为一个中期计划。比如销售总监正常要关注到1-3年的计划,一个有基础的业务和一个新业务,要实现相同的规模的销售,正常来说所需时间不一样。
长期计划就是五年以上的计划了,中大型的公司除了总裁这样的高层经理人制订以外,也可能由副总裁制订;中小型的公司那肯定就是总经理或者老板来制订了,因为业务模块不够大。
这个知识点的意义在于,希望正确的认识计划,公司自己都搞不清想做什么天天追着员工要计划,这明显不科学。不过战略和战术计划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有时候高层管理者也需要中、基层的信息做参考。
-END-
深圳上市公司系列-第89家-光韵达
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我是木木叔在深圳,一起研究、讨论、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