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中国:克制和加速-光速基金
光速中国的创始合伙人宓群
7月初,光速官宣了新一期基金的募资。
迈入2022年以来,美元基金在中国市场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先是二级市场波动,中概股大跳水,已经超过了投资人们的底线,另一方面,先后有美元LP谈及对中国市场投资的谨慎态度,这一切都在宣告着,美元基金所处的环境似乎更冷了。
但挑战总与机遇并行。
近期,光速新基金已募资超70亿美元,其中23.6亿美元的后期“全球基金”将继续通过中国、美国、印度、以色列、欧洲和东南亚的投资团队。
除了募资方面的高光时刻,在投资端,过去两年,光速收获了包括满帮集团,青云科技,小鱼在家,Affirm, Blend,Grab,Hillevax,The Honest Company, Outbrain, Pensando,TeneoBio,ItzCash Card在内的被投公司的上市及并购。
业绩支持了光速的发展速度。而全球化的发展策略,则是光速中国的安全垫。
01、宓群的克制
2000年前后,硅谷经历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在这之前的一年,上市公司超过400家,而这几年出现的独角兽总量也多达百余家。疯狂的景象没有持续太久,纳斯达克指数在1995年至2000年间从1000以下上升至5000以上,随后投资者经历了真正让他们害怕的事情,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10日的峰值5048.62下跌至2002年10月4日的低点1139.90,下跌了76.81%。
烈火之后,新芽发出。包括谷歌等一批项目悄然崛起。1999年,谷歌团队只有20人不到,他们找到了宓群,希望他加入其中。当时宓群没有接受谷歌的邀请,而是跑去创办了一个名叫iTelco Communication的公司,并拿到了800万美金的第一笔融资。
因商业模式出现偏差,宓群的这次创业宣告失败,不久后,谷歌再次登门。当时,谷歌已经开拓了全球市场,却在中、日、韩、俄四个国家遭遇了瓶颈。
宓群加入后带领8个人的团队,做出了谷歌中国搜索。与此同时,他接触到风险投资行业,在谷歌期间,宓群投资了不少经典案例,包括百度、赶集、迅雷、大众点评这样的惊人之作。
2008年,宓群离开谷歌,来到了美国光速创投,同样是在美国公司,同样开拓中国业务。“让光速中国的决策、运营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了宓群加入光速提出的唯一一个前提条件。
三年后宓群创办了光速中国,带着美国逻辑和中国本土方法论的宓群开始投资中国项目。
到今年为止,光速中国已经走入第十二年,目前,累计管理规模为30亿美元投资了超过百个项目,其中不乏美团、拼多多、融360、中际旭创、联络互动、青云科技等在内的成功上市项目。
从规模看,30亿规模,不算超大规模基金,这显示了光速中国一个明显的特点——克制。
不同于业内的部分美元基金,光速中国并没有在钱口袋上挖的很深,也没有3天投一个的速度。谈到基金规模的问题,宓群曾直言:“规模还是要克制的,不能跨越性太大。”
“我们重点布局的硬科技和绿色科技,这些都要求投资人对行业非常懂。既懂技术,又懂投资的人才市场上少之又少。我们现在有6位合伙人,都是这一类人。如果我们有更多合伙人,规模可以再扩大一些,但目前还是要克制。”
02、光速的“速度”
光速中国值得一提的一点就是投资节奏的动态变化。
虽然名为光速,但是入华多年,光速早期的投资节奏只有个位数。直到2014年后,才开始逐步发力。近几年来,光速中国每年的投资节奏较为稳定,平均在20个上下。
“光速的整个风格是比较稳健的。我们看得比较远一些,可能会看三年、五年以后的潜在变化。但真的要动手投一个项目的时候,也可能会快得像光速一样。”宓群解释说,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做功课了,光速追求的是和创业者的长期合作,是伴随创业者一起成长。
最近两年,内外环境变化,让不少投资人开始放缓脚步。但光速中国反而开始加速度。2021年,是光速中国历史上出手最多的一次,一年进行了54个项目的投资。
事实上,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市场波动就不是问题,反而是长期投资者最好的朋友,让你在价格低点有机会买入更多的份额。
迈入2022年,光速的加速度仍然没有停止。今年上半年,光速已经投资了14个项目,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封控影响,今年的光速投资项目也将排在过去的前几位。
从投资领域看,最近几年,企业级服务和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已经成为光速中国的高频词。7月初,光速刚刚完成对卫瓴科技的投资,而在4月,更是两次下注了同样为企业及赛道的来也科技和云脉芯联。
除了赛道方面的聚焦,在投资轮次方面,光速中国也在更大胆地向前走。来也科技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4月中旬,智能自动化企业来也科技宣布完成C++轮7000万美元融资,C轮累计融资金额超 1.6 亿美元。作为老股东的光速中国选择持续跟投。
事实上,早在2015年,光速中国在种子轮就已经对来也科技进行下注,此后,项目后续的每一轮中,光速都选择了加注。
这意味着,光速当前的投资逻辑已经从美元基金最初的VC覆盖到早期,此外,多轮加注已经成为光速当前一种惯用的打法。除了来也科技之外,禾赛科技也是一个早期项目,“他们开始做激光雷达以后的第一轮投的——前面一轮融资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做激光雷达。禾赛的创始人很强,很有学习精神,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帮助他们,包括飞到国外帮公司打专利官司。陪着公司走过来,现在做到世界第一,这是最有成就感的。”
“坚持下去的复利超乎想象。”宓群此前曾表示,“复利”在投资界是非常核心的因素。“人脑没办法很直观地告诉你复利增长的成果。”
很显然,在投资中,光速中国也同样践行了这种复利逻辑。
03、选择具备 “成长型思维”的创业者
虽然已经成立12年,但宓群一直以来极为低调。最近,他公开谈到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绿色投资。
宓群非常看好绿色科技,今年全球的极端天气突显了绿色科技的重要性。他说:“按照美国和欧洲的标准,在2030年达到碳峰值,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按照中国的标准,我们将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都是非常有挑战的。世界缺乏推动这些目标实现的技术。”
而具体到项目本身,投资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是宓群的核心观点。在投资行业,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投资就是投人”,但对于人的标准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宓群曾总结了判断项目的四个观点:
首先,要具备成长思维。
如果说成长型思维的起点是开放包容的心态,坚持下去的“复利奇迹”超乎想象。宓群曾分享,“复利”在投资界是非常核心的因素。
其次,组建团队——超配一点点。
关于创业公司组建团队,宓群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当你买房子的时候,可以选购比你目前实际需求略高一点点的配置。CFO、HRD在初期不用一步到位,但可以以顾问的形式引入,与团队相互融合。
第三,找准伯乐。
在这方面,光速投资的禾赛科技就十分典型。2018年,光速中国作为领投方参与了禾赛科技的早期融资,并在之后的轮次持续追加投资额度。
成立仅7年,禾赛科技获得了全球超百家顶尖自动驾驶及机器人公司的青睐。从无名小卒到市场引领者,创始人团队感慨,做对了三件事:第一,三位创始人选择回国;第二,选对赛道;第三,拿了对的人的钱。
在打入美国市场时,宓群给予禾赛科技产品迭代速度的关键性建议:作为初创企业,美国客户一旦认可你的迭代速度是非常愿意给予机会的,入口一旦打开,后续开拓市场自然水到渠成。
第四,创业向善。
作为专注于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宓群在光速中国内部多次传递信号:做投资决策时,要去思考和判断这个项目是否对社会的现在和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一个项目曾令宓群摇摆不定。它是一个脑科学的跨学科项目,技术尚未被完全验证。团队通过核磁共振测血氧信号,做降噪分析,精准分析脑图谱并提供治疗方案。尽管脑疾病精准治疗的风险很大,最终,宓群及其团队还是决定投资。
初衷很单纯,“这个一旦成了,可能有突破性的东西,因为脑疾病非常难治,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很大,这个时候社会责任的因素会考虑更多一些。”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企业真正会对社会有正向影响,商业先放到一边的时候,最终商业上也会成功的。这个公司叫优脑银河,目前已经验证对自闭症有非常好的效果。
去年的一个论坛上,宓群分享了一个关于风险投资的成功秘诀。他说:“我们一直专注于早期的科技公司投资,保持快速学习和成长性,以适应新的机会。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投资未来具有潜力的企业服务领域,8年前我们开始投资硬科技,3年前开始投资绿色科技。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提醒: 不要沉湎于过去的成绩,要保持谦虚,不断学习,不断进化。”
“要保持谦虚,不断学习,不断进化。”这可能就是光速的真实速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