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三年三裁员“存粮过冬”还是转型布局?-光线传媒从美人鱼分多少
又是裁员,10%的光线传媒员工将被“末位淘汰”。
在中国的几大传统电影公司中,光线传媒在近两年里的发展可圈可点,不管是票房还是公司总营收都稳中有升,在2015年、2016年年报中,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5.23亿元和17.31亿元,利润也分别高达4.02亿元和7.41亿元。
也正是这家业绩优异的公司,却在近几年接连进行裁员。近日,就传出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在6月26日的全体光线员工例会上宣布裁员近10%的信息,理由则是“末位淘汰”。在此之前两年,也发生过大规模裁员事件,分别是2015年7月的“重组电视事业部”和2016年9月的“调整先看网络业务”。三次大规模裁员,让光线传媒员工数量从2015年裁员前的541人将减少到约240人。
相比前两次明确的战略调整而进行的裁员,这次裁员前后,光线传媒并没有明确提出转型的计划,不过电影娱乐行业的风向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2015年、2016年取得良好业绩的光线传媒,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首次出现“负增长”,即便总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96%达到6.09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1.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跌12.99%。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电影票房市场便没有取得预期中的高速提升,全年票房455亿只比前一年提升10%,而这一调整期延续到了2017年上半年,除去服务费只收获254亿票房,比去年同期上升3.3%。当票房市场进入调整期,也就意味着在内地高度依赖票房收入的电影公司,收入也将大大受限。
当收入受限,衍生品、实景娱乐等新业务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时,控制成本就成为有效、直接的办法。而成本控制,甚至被业内不少人戏称“刻在光线的基因里”。就连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自己也在公开信中表示,“我会一如既往的做这个行业里最勤奋最抠门的老板”。
通过光线传媒近两年的年报可以发现,在2016年,公司的人均年薪高达58.96万元,比2015年的30.80万元上涨了91.45%,位列传媒行业上市公司人均年薪榜第二位,可见光线传媒在员工薪酬方面的成本,放在行业里横向比较,十分高昂。这样的增幅,远远高于王长田在2016年12月的公开信中所说的“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础上,年内再平均提薪20%”。
高薪之下,裁员,成为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而控制成本,都是为了光线传媒整体战略布局在有限的资金空间里进行变换。换个角度去看这三次裁员,与其说是“存钱过冬”,不如说更像是光线传媒的三次升级转型。
第一次裁员,2015年7月“重组电视事业部”
那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在享受着票房高速增长带来的高额利益。光线传媒在2015年3月,就收到阿里创投的投资,阿里创投以24.22元/股的价格认购9900多万股,共计投资24亿元,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约8.8%,成为光线传媒的第二大股东。
2015年7月,光线2015年电影收入较高的几部影片《港囧》、《寻龙诀》、《恶棍天使》都还没有上映,但在当时,电视类节目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户外游戏类大制作综艺节目占据了荧屏主流,而光线所擅长的小成本棚内综艺愈发边缘,且尝试制作的高成本节目《激情唱响》、《梦想星搭档》等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收视成效,并且不采取收视率对赌协议只收取制作费用,在2014年年报中,电视剧收入仅为公司贡献了4.88%的利润,同比下滑约6.5%。
再加上电视平台在当时市场化程度不高、回款慢、周期长等特点,电视事业部自然成为光线传媒“调整”的对象。而光线传媒原电视事业部总裁张航,也调任光线传媒子公司青春光线总裁职位。
不过在当时,只表示该部门工作人员将被分配到其他部门,并没有明确公布分配和离职的员工比例。
在此之后,原本几乎没有存在感并负责文学、电影及IP开发的青春光线,制作发行了包括《我是证人》、《火锅英雄》、《嫌疑犯X的献身》、《重返·狼群》等具有口碑或较高票房的影片。
也正是在2015年10月,光线成立专门从事动漫电影业务的“彩条屋影业”,宣布投资包括十月文化、彼岸天、蓝弧文化在内的13家动漫公司,公布包括《大鱼海棠》、《大圣闹天宫》等22部动漫电影片单。即将于今年7月13日上映的《大护法》,彩条屋影业也是在2015年底开始介入项目的。
背靠光线传媒强大发行平台,彩条屋影业以一年一部原创动画的节奏,刷新着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认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分别获得9.5亿、5.6亿的票房,而协助引进的《你的名字。》,也获得5.7亿元票房创下进口日本动漫电影的票房纪录。
第二次裁员,2016年9月“调整先看网络业务”
先看网络是由光线传媒与奇虎360在2014年12月底出资成立的一家付费会员视频网站,光线传媒以人民币4800万元认购先看网络注册资本的40%,奇虎360认购先看网络注册资本的45%。
但在当时,视频网站市场已经趋于红海,先看网络直接进入付费领域也算有些激进。这一合作在一年后的2015年11月宣布告吹,奇虎360将45%的股权以5300万转让给光线控股,同时转让的还有持有40%股权的光线传媒。此时先看网络还未上线。
此后,虽然王长田多次在内部会议表态,将把先看打造成为中国的Netflix,但在毫无互联网经验的光线传媒内部,有不少类似“搞运营的人没法适应中国互联网的市场规则”的流言接连传出。在王长田的构想中,先看能够凭借光线的版权积累,与其他版权方进行置换,形成“内容+渠道”的互联网布局方向。
王长田曾经这样比喻光线投资策略,“光线只能是先试试,好吃再吃第二第三口,不好吃的就吐出去”。果然,失去合作伙伴的先看网络并没有取得成功。在2016年9月,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在员工大会上表示计划裁员20%,其中先看网络的裁员规模最大,被裁掉的100多人中,有近100人来自先看网络,网络市场部门和运营部门均被集体裁撤。如今,先看网络的首页只能显示“网站改版中,敬请期待”。
在先看网络表现不佳的同时,凭借《美人鱼》33.9亿的高票房获得了极高的收入,光线传媒在2016年上半年7.2亿元的收入中,来自电影的收入高达6.1亿元,独立制作的《大鱼海棠》在暑期档也取得了5.6亿的票房。优质内容带来的收入十分直观,也让王长田对“内容为王”的坚守更加坚定。
除先看网络之外,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员工遭到裁员。背后更大的原因,或许是因为2016年5月光线传媒用6%的股份和23.83亿元现金,从新美大手中获得了猫眼电影的57.4%的股权。
在此番交易中,猫眼电影的估值达到83.33亿元,相比另外两大市场占有率相差无几在线票务网站淘票票和微影时代在当时的估值137亿和120亿,当时拥有市场份额33%排名第一的猫眼估值明显偏低。
据微影时代CEO林宁估计,共有40亿投入在2015年的票补大战中,这样烧钱的竞争到了2016年才得到了缓解。不过通过光线传媒2016年年报,可以得知天津猫眼2016年的财务数据收入10.53亿,亏损5.11亿。根据王长田在今年6月举办的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的透露,猫眼在没有改变营业模式的情况下,在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月利润超过5000万元,可以推断在2016年光线及猫眼投入票补依然巨大。调整非盈利项目、进行人力成本控制,也是光线传媒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甚至为了获得更多资金,光线传媒在2016年7月、11月两次累计减持天神娱乐股票348万股,获利2.15亿元。天神娱乐是光线传媒在全产业链布局中衍生游戏的重要部分,于2012年便已投资1.25亿持1294万股,不过此后双方并没有在影游联动等方面进行过有影响力的合作。
在裁员的同时,光线传媒也在进行招新,分别集中于光线的传统优势和即将开展的全新业务,比如发行领域、VR全景工作室和衍生品销售的电商等。对于稳扎稳打的光线传媒来说,裁员与招新代表着公司人才擅长领域的变化,也代表着光线寻求全新业务的方向。
第三次裁员,2017年6月“末位淘汰”
目前,中国的电影公司对有限人才的渴求与这个行业整体收入有限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入行没几年就拿百万年薪,我们这个行业太浮夸了”,王长田批判这一风气,或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光线传媒在2016年的公司人均薪酬,已经达到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第二的58.96万元,比上一年激增91.45%。较高的用人成本,也间接导致了光线传媒今年第一季度在营收比去年高出34.96%的情况下,利润较反而下跌12.99%。
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在6月26日的全体员工例会上宣布将裁员10%,正是光线传媒应对员工薪酬成本过高的策略。虽然目前光线传媒只有272名员工,只是华谊兄弟集团的十分之一。
促使光线裁员的问题也不仅仅来源于自身,外部的电影票房增幅放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电影公司的电影项目收入中,超过7成来自于票房分成,但在2017年上半年全国票房扣除在线购票服务费只比去年同期上升3.3%达254亿,其中国产影片只占39%达99.06亿元,与高速攀升的项目制作成本及1000万起步的营销成本形成明显的反差。
但在王长田看来,“票房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只能占到30%-40%,其他的收入来源于版权销售、点播分成、衍生品等等”,他还预计在3、4年之后,这两者将基本持平。光线传媒利用末位淘汰的形式裁员腾出人才空间,是为了在更加具备发展潜力的领域引进新的人才。7月5日下午,据光线方面回应,目前正在进行扩招的规模达20%左右,招聘领域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发行人员、新媒体、策划、项目负责人、剧本审读等。
这一切,或许同另一家公司的成立有关。6月16日光线传媒公告称,“公司与关联自然人王洪田拟共同出资设立光线(霍尔果斯)现场娱乐有限公司。光线现场娱乐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0万元。公司认缴出资2,100万元,持股比例70%”,而目的,正是“开拓实景娱乐业务”。
实景娱乐在电影产业中不是新鲜事,迪士尼的乐园模式无数次被中国电影公司拿来作比较,万达、华谊都已经在2014年开始建立“万达乐园”和“华谊电影小镇”,截至目前数目分别达到6个、13个。光线其实在2014年已经宣布过“中国电影世界”项目,希望打造集影视剧拍摄、旅游体验、文化休闲、影视产业聚集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中心和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但进展并不顺利,甚至有消息称在2016年该项目移步大连。
在国内打造实景娱乐,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没有足够优质且具有国民性的IP作为主题。成立光线现场娱乐,或许就是为了专门解决这一问题,而IP的来源,正是在近两年接连打造“中国动画电影奇迹”的彩条屋影业。
据光线传媒透露,主题乐园是光线传媒打造实景娱乐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主题乐园,比如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乐高主题乐园等,都是根据动画或重工业特效影片主题打造。彩条屋影业《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两部影片赚足口碑票房,并将一系列的角色形象、故事桥段推广至全民皆知,随着该公司“一年一部优质动画”的出品节奏,如果都能取得前两部作品的成效,那只需要3~5年就能获得足够的IP主题储备。相比华谊、万达,光线在先天条件上具有明显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