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反原则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世坤基金
01
人生路上,有些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是处时才后悔莫及,为什么自己当初会认命,而放弃拼搏?
而有些人,总是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便身处泥泞,也能尽情盛放,从而成就自己。
韩非子天生口吃,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图强,留下一世英名;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丧失视力和听力,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用毅力战胜病残,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
C罗家境贫寒,却不自怨自艾,而是奋力拼搏,最后终成为体坛巨匠;
北大才子张益唐,在遭遇困境时并没有放弃热爱的数学,最终破茧成蝶,成为著名数学家。
纵观古今,这样励志的事件数不胜数,而他们之所以能够一路攀爬,是因为想要让人生变得有意义,把信念化成行动,敢于激活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02
其实,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环境下,都不应该束缚自己,而是要走出安逸圈,不断修炼自己,让成长永不止步,如同《反原则·人工智能时代个人成功之道》一书中所说:
我们应当在变化中,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战胜自己、攻克难题。
《反原则》的作者伊戈尔·图钦斯基,是世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主席、首席执行官。他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17岁接触了游戏视频开发,后来还与别人合著了一本关于视频游戏编程方面的书,这一段视频游戏阶段的人生经历,无论是从构思各种角色、编程,还是到写书,都让他相信,
一切皆有可能做到。
而且,伊戈尔·图钦斯基在量化投资方面造诣颇深,这本书就分享了其投资原则,有助于读者了解数字技术和分析如何改变投资世界。当然,作为普通读者的我,对于数字技术等理解有限,我还是倾向于从寻求生活中难题的答案。
本书的核心部分,正如标题所示“反原则”:
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缺陷,没有任何事情能被证明绝对确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它既是作者一系列从业经历的指南,也是作者的人生哲学,比如“能够被计划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关键在于行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发展意志力,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树立具体的、可以量化的目标”“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坚持胜过能力”……
其实这些简单的道理,我们早已熟知,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这也正应了那句“听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光听不做,所有努力都如同纸上谈书,那是永远也不可能走向成功的。
书中提到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有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也许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特别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世界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用作者的话来讲,“每一天,世界都以一种指数级方式在变化”。只有懂得“变“ ,才能把握趋势,顺势而上,迎接美好未来。
那些听了许多道理的人,只是思想层面上的“变”,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没有过程的努力行动,那结局仍然是一成不变的。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并行动,才不会受思想的桎梏。
03
那具体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呢?伊戈尔在书中指出了以下几点:
1、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最终,你的时间才是唯一真实的、不可替代的资源。
你可以赚另一个美元,但你永远不可能创造另一分钟。你应该带着多棱镜去透视你的生活,它会折射出那个古老的问题:“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用它来做些什么?”
人的一生极其有限,唯一能和你共同成长的,大概就是时间了吧,从生到死,至死不渝。当然,高效利用时间,和时间做朋友,我们才能更好的突破自我,正如《反原则》书中所说:“与其花时间提高自己的弱项,不如将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强项上。花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精力,弱项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得到有限的提高,但强项能提高的幅度是成比例增加的。”
2、人生不可限量,能被谋划出来的毕竟有限,突破的关键在于行动。
付诸一点一滴的行动,想办法把每次努力联系在一起。因为谁也无法预见哪一个点上的努力会变为现实,所以通过培育机会,然后充分利用这些产出成果,才更有可能成功。其他的规则也都遵循同样的发展规律。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越努力越幸运”吧,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可能成功。
3、树立具体的、可量化的目标,每次都明确为从A到B。
具体的目标才可以实现,而抽象、模糊的愿望不容易达成。如果你没有具体、清晰的目标,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变成布朗运动——只能随机游走。
卡耐基说,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比那些彷徨失措的人,起步时便已领先几十步。有目标的生活,远比彷徨的生活幸福。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人生本身就是乏味无聊的。 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方向的邮轮,随风飘游,最后也只是茫然停泊在岸边,直到风吹日晒败坏至死。
4、发展意志力,并发挥个人优势。
然后,做好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持之以恒。扫除障碍,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假以时日,坚持会胜过能力。
还记得那句老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聚焦目标,善用时间,持续投入,就能从小白到专业,就像伊戈尔的父亲,在他40多岁时立下小提琴制作的目标,然后从学徒开始锲而不舍专注学习,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小提琴制做大师。
04
“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句话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写稿,以前觉得自己一周更一篇文就很了不起了,可是当deadline到来,别说一周一篇,一天一篇也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运动,不愿意运动的时候,觉得每天跑个3000米都是要命,一旦身体出现亚健康,跑几个3000米也不成问题。
比如工作,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有些人会有畏难心理不敢去解决,如果完成后能升职能加薪呢?肯定就执行力满满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因为有着压力在头上,不得不为。但其实,有压力才有动力,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做条咸鱼,如果可以,谁都想要突破自己,为生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人人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并不是人人都是成功者,关键就在于是否将这些所谓的道理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