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双创基地托起产业高地大庆产业基金
市民在高新区公共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大庆高新区再添“新名片”。
1月25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庆高新区成功入选。
记者了解到,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2016年起,国家发改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建设双创示范基地。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选活动于2020年8月启动,共有92个基地进入榜单,高新区以融通创新方向入选,将聚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着力打造融通创新引领标杆。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将给我市企业带来哪些机遇?我市企业家又如何看待这张“新名片”?
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落户高新区
近日,大庆高新区凭实力再次刷爆朋友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双创示范基地”)中,作为大庆唯一,高新区成功上榜。
高新区为何能成功入选?答案是创新。
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能力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科教资源禀赋突出,创新实力雄厚,拥有东北石油大学等5所高校院所,1个国家级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省级以上孵化器(其中国家级3个),5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3个)。2019年,大庆高新区申请专利910件,新增授权专利676件。
龙头企业引领,全链推进融通创新。高新区注重龙头企业引领,以引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为起点,顺势引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企业和关联项目,加强其创业创新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融通创新的“高新区样板”。
科技经济互促,全力推进融通创新。高新区注重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融合创新体系。近三年,大庆高新区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达到320个,产学研合作投入超过7.8亿元。
组建产业发展基金。设立高新产业引导基金、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等6支基金,总规模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
社区治理推进,助力科技转化创新。推进518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在黑龙江省率先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项目从提出申请到开工建设仅需8个工作日,获得全国“百佳信用案例”荣誉。
人才是决定创新创业质量的最核心因素之一,打造“双创示范基地”的重要基础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高新区紧盯“人”字做文章,先后出台《大庆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激励若干措施》《大庆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激励工作流程》,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建设专家智库平台,共吸收25位专家加入智库,并依托智库专家开展10多个重点项目的调研论证和技术对接。采用市场化机制,依托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引才,定期组织专题招聘活动,近三年,累计为500家企业招聘技术和实用人才及蓝领工人1.4万人。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依托于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转化。高新区致力于“双创”载体建设,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铺路架桥、搭台联姻、改良“土壤”,并适时注入“营养液”“催化剂”,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2020年,大庆高新区转化科技成果79项。
此外,高新区还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帮助争取省级研发后补助资金,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通过举办、承办国家级省级多项大型创新创业大赛,使全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充满活力。近三年,大庆高新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4320家。
自1992年11月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经过28年的开发建设,大庆高新区已形成主体区及宏伟、兴化、林源三个化工园区为骨架的“一区三园”发展格局,2019年,大庆高新区获评“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和“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称号。
2019年,大庆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7亿元、同比增长10.2%,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60位。
打造大庆市精益创业示范引领标杆
如何发展好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明确了具体发展思路:打造大庆市精益创业示范引领标杆,带动大庆市乃至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高新区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3年,建立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撑和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在东北地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区域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创业能力迈上新台阶。到2023年,累计新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000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00件以上,新增省级专利优势企业3家。
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23年,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技术创新中心5个、孵化器(含众创空间)5个,新建创新创业孵化器5万平方米以上,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50项以上。
科技创新型市场主体规模持续壮大。到2023年,力争新注册企业累计超过7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60家。“政务服务+指导培训+中介咨询+专业化服务+投资融资+政策扶持”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服务更加精准、质量更高。
融通创新实现新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得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良性循环。
创新创业氛围达到新高度。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不断培育和形成,爱国、担当、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得到发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得到传承弘扬,实用人才、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实现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持续增强。
“双创示范基地是荣誉认可,更是责任担当。‘双创’的本质是一场改革,双创示范基地肩负着率先改革的重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战略管理专家韩光鹤说。
韩光鹤表示,2016年起,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就是为了引导全社会形成推进双创的“大合唱”和“接力跑”。主要意义是有利于三个推动:
营造良好的双创发展微生态,有利于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双创大环境;完善多层次双创支撑体系,有利于推动个体创业创新潜能充分释放;通过促进双创资源集聚和开放共享,有利于推动培育形成新兴产业。
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韩光鹤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
产业集聚打造链式创新格局。龙头企业不仅是创新的实施者,也是双创的推动者。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专业园区为载体,双创项目将呈现加速集聚之势。
筑巢育凤完善创业孵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已实施的“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师”制度和网格化包保帮办服务。通过聘请天使投资人、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技术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辅导服务。
平台支撑营造一流双创生态。搭建校企地合作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园等方式广泛吸引人才,并对引进优秀人才的企事业单位给予奖励,形成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最终,形成“有平台、有载体、有人才、有资金”的双创服务体系。
擦亮“新名片”,抢抓新机遇
入选“双创示范基地”为高新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新区乘势而上,全面发力,大力搭建平台、创新服务,为区域创新创业提供强大保障。
为了完成既定目标,高新区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5项主要任务。
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打通创新与产业融合“最后一公里”;聚焦国内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短板领域,推进建立大中小企业协同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作机制,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
强化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建设省级和国家级研发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进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建设,完善提升大学科技园、大庆软件园、创业中心、众创空间、前海创投新经济产融服务基地等载体创新创业功能和能力,改造创业广场,加快大数据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精细化工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启动建设智能孵化器二期。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市场主体。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参与重大科学研究。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促进具有较强根植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企业共生发展,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科技“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推进万众创业,鼓励和引导企业高管、科研人员、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再就业人员等开展创业。
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和加强与国家出资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开展深度合作,强化新兴领域创业投资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开展信用贷款及股权、债权融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极争创国家众筹融资先行先试区。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科技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省、市各项奖励资金争取,推进、培育和指导企业上市融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争3年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以上。
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推进行政许可改革,深入实施“网上办、一次办、我帮办”及一窗式综合受理、一站式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于一体的产权管理模式,开展知识产权检索、认证、预警分析、维权援助;推广第三方专业服务,大力引进创业和法律、财务、咨询、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实施人才兴区战略,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一流高科技园区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高层次人才、实用型人才为重点,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市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集聚。
企业家眼中的“双创”:我们需要什么?
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离不开企业家的参与。那么,企业家们是如何理解现在双创形势的?要进一步激发双创活力,他们有哪些建议?
近三年,大庆高新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4320家,创业企业在创业主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得益于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创业大潮。
“现在的创业氛围,和二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万意达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星海坦言。
“当时我在采油工程研究院工作,是科技人员。1998年辞职创业,可是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说我去创业是唯利是图。现在的感受正好相反,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尊重创业者、欢迎创业的氛围。”刘星海说。
对于高新区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刘星海表示:“创新创业不光是新兴企业的事,也是传统企业的事。传统企业必须转型升级,坚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万意达正是通过创新实现了新发展,他们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产品——钻井废弃泥浆不落地无害化处理设备,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推动双创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好的氛围,还要有好的制度供给。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部门不断出台系列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给双创“松绑”。去年9月份,市民王女士想开个会计服务公司。按以前的经验,她觉得没有十天半个月,手续肯定跑不下来。但是,当她真正办理后才发现,整套流程走下来才用了一天时间。
对此,海国龙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发新最有感触,龙油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及95万吨聚烯烃项目,从试行承诺制到开工,仅用了28天。
位于高新区的黑龙江创客空间咨询服务有限公司Leader创客空间是大庆创业者的聚集地,在创业培训、企业孵化、资源共享、协助企业全方面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为企业打造了低成本、高效率、多经验、专业化的创业环境。Leader创客空间总经理、大庆市高新区远航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李会影告诉记者,有些行业,以前都有准入门槛,现在审批基本都没有了。只要有梦想,有技术基础,任何人都可以申请设立一家企业。
大云科技一直从事公安、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平台保障工作,先后取得了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信息安全认证、工信部云计算服务牌照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正务云”商标注册许可。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寇明喜对双创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企业要有好的创新机制,同时,这个机制还要与创新环境无缝对接。“我们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创新体系,这个创新体系相当于人的七大系统,只有这个体系健康了,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取阳光雨露。”
大庆思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广良则畅想,未来的创新创业体系应该是能打破区域限制,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宏观创新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