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医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中药价格年年上涨,中药材种植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的跟风种植,没有好的回报和收益不说,反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投入;那么对于初次种植中药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遵循天时地利人和

药材种植对土壤与气候的要求很高,要选择适合种植在当地土壤、气候的药材。同时要选择市场需求大、易销的药材,这样的药材深受药厂药商欢迎,容易出手,价格也比较好。

2、栽培的投入和产出要遵循“水桶理论”

药材基地建设,除完成必要的科研项目外,对于投资者来说种植药材能赚钱、获利是第一目标。从一开始就应认真仔细地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分析,充分估测市场行情的涨跌及药材的销售渠道,预计在1到3年的栽培过程中,哪个环节可能会出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要充分估计大旱、大涝对药材基地造成的影响。

3、种植规模需适度

在设计药材基地时,土地、种子种苗、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决定药材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但以上三个条件具备,我们也不能一下子上千、上万亩的种植,一定要讲究种植规模的适度控制,种植面积最好按年度递增或递减,每年有种植,采收,这样可以使基地财务进入良性循环。

4、选对品种

选择干净、无杂、无霉变的,最好是原产地的药材种子,因为这样种植出芽率高、不容易变异,所产药材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容易出售。种植前最好是将所购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适时种植

种植品种要把握季节,即不能种植过早,也不能种植过晚,像板蓝根种植,因为板蓝根是一年生植物,如果在清明前种植容易出苔,根部木质化,这样既没有产量,也没有药用价值,更谈不上经济效益。

种植效益较好的五种中药材推荐

1、黄精种植

近年来,由于野生黄精资源逐渐减少,而药用需求量增多,而黄精药材来源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黄精成为市场的稀缺货。由于黄精是中药中一个小品种,并非是大综药材,人工栽培又刚刚起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增强,黄精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实际上就为价格走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野生黄精资源逐渐减少,野生黄精成为市场的稀缺货,2018年末干货每公斤70元左右,家种黄精亩可产干品1000~1200公斤以上,亩种植效益高达7万元以上,随着野生资源恢复困难,加上后期供求失衡进一步凸显,同时价格也会大幅度上升,因此,发展黄精种植有广阔的前景。

2、重楼种植

中药重楼又叫做七叶一枝花、独角莲,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重楼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用药量大幅度增加,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重楼越来越少。重楼从种植到收获利用需6-8年的时间,制药企业为获取更多原料,大幅度提高重楼收购价格,2018年,重楼收购价格已达1000元/kg以上。收购价格上涨,药农采挖积极,采挖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生长速度,导致重楼资源已呈稀缺状态。

按照现在市场价格、低产量标准计算,种植一亩重楼:干品的产值是830公斤X1000元/公斤=83万元;鲜品的产值是2500公斤X320元/公斤=80万元

(种植一亩重楼除本后的总利润为7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每亩利润为10万元以上)。

3、白芨种植

白芨主要以干燥的块根入药。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白芨资源接近枯竭,在新一轮市场调查对比时发现,白芨呈现的上涨趋势主要转折点是与野生资源大量下降点相呼应的。所以白芨市场价格仍然一直呈上升趋势。种植白芨第一阶段鲜品产量在600~1000公斤/亩,按目前鲜品行情200元/公斤计,每亩收益可达12万元以上。第一阶段以后块茎采大留小〈做种用〉,产量还会逐年增加,收益也会递增。

4、半夏种植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由于半夏产不足需,供需缺口逐年扩大,价格每年一就是个新台阶。据对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半夏价格走势调查,2000年为10~15元,2002年涨至22~25元,2003~2004年涨至33元,2005~2006年涨至39~45元。2007~2008年再涨至43~50元, 2017年上涨至100-120元。

旱半夏生长期很短,在130~150天之间。亩产干品150-200公斤,市场价格在100-130元/公斤,按150公斤*100元/公斤=15000元(每亩效益1.5万元以上)。

5、天冬种植

天门冬按2018年各大中药材市场价格在60~75元/公斤,天冬种植3年达产后平均亩产500~600公斤,亩产值在3.0~4.5万元。近年来由于产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大量开垦荒山坡地,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加之连年的过度采挖,天门冬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几近枯竭,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天然药材需求的剧增,天门冬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不断攀升,发展前景看好。

光学测量仪器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