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心不变立志以芯报国国防预研基金
5月24日,在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杨浦区7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选“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中,民营企业成为杨浦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杨浦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新开设杨浦私营经济园区,到如今全力打造杨浦滨江、大创智、大创谷、环同济四大功能区,杨浦的民营企业活力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也诞生了一大批优质的民营企业,绘就了一幅星光璀璨的英才图谱。
让我们走近这7位扎根杨浦的民营企业家,回味他们的赤子情怀,领悟他们做大做强企业的工匠精神,同时见证杨浦经济的蓬勃发展历程,呈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下,走在第一线的民营企业家们对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有效探索。
葛群:初心不变
他立志以“芯”报国
延续爱国血脉
锁定“追芯之旅”
父亲言传身教的力量,让葛群从小就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责任及荣光。作为一名有着超过60年党龄、大学毕业后就毅然投身于国防科研事业的老共产党员,葛群父亲在“两弹一星”工作中主动承担起了关键且危险的“电子器件抗辐射实验”任务。葛群从一出生起就浸润在一个技术氛围浓厚的“科技之家”,“科教兴国,吾辈有责”成了他终身的追求。
葛群从高中阶段开始自学编程,直至1995年以优异的成绩免试入学,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录取,正式开启了他的“追芯之旅”。
上世纪末,芯片在我国还是一个“冷门行业”,而当时仍是学生的葛群却看到了巨大的前景,他认为,研究芯片代表着我们要在这个微观世界里,探索出更多的科技奥秘,这对我来说是神秘而有趣的事。同时,中国不能一直在芯片的国际分工中承担“电子组装加工”的角色,他的科技强国之梦被慢慢开启。
1995年底,“909工程”正式启动并落地上海,确定了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项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由此开始。葛群毕业后便进入了由上海科委筹建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促进中心工作。几年时间里,他深度参与到芯片开发的全过程,同时作为技术平台总监带领团队成功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芯片设计技术,搭建起当时最为完整的SoC及IP设计服务、测试服务等服务体系平台,为当时近百家集成电路初创企业提供电子设计自动化流程支持,成功孵化出数百个集成电路产品并进入量产。紫光展锐、晶晨半导体等一大批优秀的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就是在那个时期创立和成长起来的,并推出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第一代“中国芯”。
进入国际公司
海纳百川,行则至远
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来说,要实现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必须要加强学习,脚踏实地进行技术积累。葛群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学习和借鉴成熟的经验可以让中国少走弯路,尽快实现‘卡脖子’核心技术的突破。
同时,他意识到中国芯片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潜心学习国际领先的科技研发理念和企业管理经验,更好地建设中国的芯片行业生态。于是,葛群决定走出去,在2006年他加入了当时全球排名第一的EDA公司——新思科技。
EDA有点像我们熟知的PHOTOSHOP。它可以极大提升芯片设计效率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是芯片领域最好的人工智能软件。因为芯片设计动辄要把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晶体管集成在微小的芯片上,这样的设计复杂程度,不可能依靠手工完成。
在担任新思中国董事长兼总裁期间,他积极呼吁“必须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搭建出适合我国芯片设计公司研发的环境。”同时,助力构建全面系统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充足、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供给筑牢创新基础,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生态四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态势,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葛群的带领下,新思科技中国团队不仅提供全球领先的EDA和IP技术,更以资深技术专家的角色,深度参与了国内先进自主3G/4G/5G系列手机芯片、各种高性能服务器芯片、晶圆制造先进工艺开发、先进存储器设计和工艺开发等一系列中国自主产权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广大中国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助力中国的数字化进程。2017年,在葛群的积极推动下,新思科技在中国率先成立了战略投资基金,以“+新思”战略为中国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初创企业提供成长的沃土。
用储能技术
探索破解数字经济双碳挑战
葛群投身于最前沿科技领域二十余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芯片和其他更广大的力量,传递“硬核科技”的暖意、善意和绿意。而双碳目标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如何以科技之力助力千行百业实现“低碳化”、“数智化”转型?葛群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表示,自己从ESG领域的持续理论和实践探索,当前已逐步聚焦到结合最为关键的能源领域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快速迭代发展,数据中心也将成为数字时代、数字社会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巨大,破解电力能耗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数字经济。
葛群认为,芯片和能源行业有诸多共通和相似之处。在此,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个芯片上集成了上百亿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相当于一个用电单位,而一颗芯片,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能源网络。在能耗模型上,一个晶体管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过现实中一个家庭的用电模型。如果把这样的模型映射到城市中,用同样方式能够帮助整个国家整个城市去达到最低的功耗,从而实现降低地球能耗的最终目标。”
针对这一问题,葛群提出了一个新的“控碳不控能”理念。他表示,只有以数字技术来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实现能源网络数字化,才能在推动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此外,在与专家的讨论中,葛群发现“储能”是数字化赋能能源电力行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他果断投身于储能技术产业化的事业,带领一批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同伴,创立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葛群把能源领域作为“芯片+千行百业”的率先发力方向,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储能领域的关键问题将在芯片领域长期积累下来的建模、运算、优化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不仅在储能关键技术的研发迭代中得到应用,以数字仿真等方法提高研发效率,节约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储能产品的智能制造中全方位、多维度运用数字技术,使智能化、数字化成为产能快速部署、生产工艺持续改善的重要保障;同时,在储能产品的后续使用运维中,大量使用数字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和成本效益,践行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支持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葛群说:“路虽远,行则将至。未来,我将以芯科技助力新储能、以新储能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让个人理想、事业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福祉、人类愿景当中,不断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上海杨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