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观点

2022年H1,部分AI+制药领域的成熟期企业受大经济环境和防疫措施影响,发展有所放缓;但另一方面,全球AI+制药领域的初创企业发展迅速,且专注于筛选生物标记物或靶点、构建新型药物分子等药物发现阶段,直击行业痛点,在2022年上半年在融资总额不及2021年同期的情况下,推动融资事件数持续趋好。

当前,AI+制药领域的多数国内初创企业聚焦药物发现阶段。其中,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更易被资本看好,自2016-2022年上半年,有多家企业一年3次获投,其中佼佼者已迈入成熟期。

制药巨头以“大+小”模式与AI公司合作、布局AI+制药领域成新趋势。制药巨头的患者、医生和相关专家资源,以及对医疗应用场景和相关需求的把控,搭配AI企业的技术,能有效利好双方。目前,两者的合作项目更多围绕药企巨头们现有的产品线。

AI技术的突破和对精准医疗的需求推动AI+蛋白质组学一级市场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相关应用开发与市场化正在发酵。

二、2016-2022年H1全球&中国AI+制药领域融资概况

AI+制药-产业图谱

据德勤发布的相关报告,对一般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开发一个创新药的完整周期平均需要至少10年,而临床试验阶段平均需要6-7年的时间。相比传统新药发现,人工智能凭借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独特优势可以提供更好的预测模型和更高的命中率,以缩短新药发现时间,节省成本提高净收入。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报告,全球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的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9.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2.7亿美元,增长率为39%。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47%。

2022年H1,全球有42起AI+制药相关融资项目,累计融资金额超11亿美元。

2016-2022年H1全球&中国AI+制药企业融资趋势

2022年H1,全球AI+制药产业共发生42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额超11.27亿美元,融资事件数趋好,但融资总额不及2021年同期;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仅产生2起过亿美元融资,难以追赶2021年占据全年总额74%的16起过亿美元融资(2021年上半年8起过亿美元融资,累计额高达14.55亿美元)。相比更多集中于成熟期企业的大额融资的低迷表现,AI+制药初创企业融资趋势整体向好;尤其国内方面,在国家政策对科研项目转化的扶持、市场创新需求放量等多重因素叠加下,AI+制药发展迅速。其中,人工智能驱动药物制剂开发商剂泰医药在2022年H1完成1.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为上半年融资额之最。

全球AI+制药领域投融资细分赛道当前交易轮次统计

整体2022年上半年,全球AI+制药领域仍处于早期,且发展进度有所放缓:首先,多种客观原因,如国内上半年防疫封控等影响,上半年并未出现新的上市公司;其次,除AI+肿瘤药物研发商Insilico Medicine外,尚无其他企业迈入成熟期,情况相较2021年年底无其他变化。不过,早期项目的迅速发展也成为2022年上半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亮点,AI+制药领域也不例外:半年内共14起早期项目,且多专注于筛选生物标记物或靶点、构建新型药物分子等药物发现阶段,说明大多初创公司偏向选择这一赛道入场,直击药企研发成本痛点。早期项目的发展在国内更为突出:共9起早期项目,其中,科辉智药、莱芒生物、信华生物、西湖欧米4家企业均在上半年完成1亿人民币融资。

2016-2022年H1全球AI+制药领域资本趋势(1)

AI+制药企业投资热度不断高涨,多家企业一年三次获投

AI+制药企业投资热度不断高涨,多家公司两轮融资时间间隔不超过一个月,甚至有公司在一年内完成3轮融资。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多次加注剂泰医药和晶泰科技,值得关注的是,晶泰科技从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6轮融资,其中C轮在2020年创下全球AI+制药领域单笔融资额的最高纪录,不到一年时间,2021年8月晶泰科技又宣布4亿美元D轮融资,晶泰科技的累积融资额已达7.85亿美元,投后估值达130亿元。在完成D轮融资过后,就有消息透露晶泰科技秘密赴美上市,但因为涉及医疗信息数据,晶泰科技不得不暂停美股IPO改为赴港挂牌。在内外监管收紧的态势下,晶泰科技最终能否成功上市,还将拭目以待。

2016-2022年H1全球AI+制药领域资本趋势(2)

国内初创企业集中发力,聚焦药物发现阶段

2021-2022H1,国内AI+制药企业大多停留在早期融资阶段,89%的企业聚焦药物发现阶段。即便是初创企业,单笔交易额也很容易突破千万级别,而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更易被资本看好。目前国内AI+制药产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小分子药物居多,且主要集中在药物发现阶段,具体到细分环节来说,包括靶点发现、分子生成、活性预测,虚拟筛选、化合物合成等。在过去几年中,通过技术进步,例如在靶点发现阶段,可以利用AI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检索分析海量的文献、专利和临床试验报告非结构化数据库,找出潜在的、被忽视的通路、蛋白和机制等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发现新机制和新靶点,使AI助力的药物发现大幅增长,且势头不减。

AI+制药价值企业-医图生科

AI+制药价值企业-深势科技

三、2016-2022H1年全球AI+制药热门话题&大事件

全球AI+制药产业热门话题(1)

AI技术突破,叠加精准医疗需求,蛋白质组学迎来一级市场利好

2021年7月,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和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合作,发布由AlphaFold预测的蛋白结构数据库,完成了人类蛋白质组98.5%的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组学被视为开启精准医疗的钥匙。随着AI技术的突破,蛋白质组学的相关应用开发与市场化正在发酵。自2020年起,蛋白质组学就在一级市场迎来了它的“小阳春”。而2022年上半年海内外的初创公司的表现也值得关注。除大额融资外,华深智药在2022年7月宣布其在AI和生命科学结合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即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开发出全新技术OmegaFold,完成单条序列蛋白质结构预测最后一块拼图;而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的西湖欧米,开发的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产品也问世在即。

全球AI+制药产业热门话题(2)

制药巨头“大+小”模式入局AI+制药成新趋势

自2020年起,阿斯利康、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等药企巨头在AI、尤其AI+制药领域均有布局,并多通过与AI公司这样“大+小”模式切入,以进一步提升药物研发效率。以在2022年上半年活跃的阿斯利康为例,早在2020年,阿斯利康就曾发布“十大AI+医疗应用场景”并招募合作伙伴,并于2022年年初24小时内连敲两项AI+制药(Benevolent AI、Scorpion Therapeutics)合作。需要指出的是,制药巨头和AI+制药公司多处于医药产业的两端,前者接触患者数据和医生、专家的意见较多,对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和未来有望落地的应用场景有深刻的理解;而AI+制药企业多拥有成熟的技术,但需在落地诊疗环节找到出路,而这类合作有望利好参与的每一方。

2022年H1全球AI+制药行业大事件盘点

2022年H1全球AI+制药价值企业概览

数据来源于动脉橙产业智库。

*正文完

自动测量仪器

OGP

影像测量仪器

自动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