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亏掉半年收益!

这几天,bo姐在投资社区看帖的时候,发现好多基民在热议债券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大跌的事情。

债基最近确实“不太给力”!

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6日,

债券基金近一周平均下跌0.51%,近一月平均下跌0.59%。

此外,还有不少债券型基金的跌幅远大于平均跌幅,

只一周时间就把半年的收益跌没了。

再拉长到近一个月看,活久见了,一个月跌没7%、11%。。。这债基堪比股票了。

Bo姐看到

一些名称里写的“纯债基金”,结果连续大跌,近1年暴跌12.08%。

看着这走势图心里直哆嗦。

本来买债券型基金是求稳的,结果求稳的投资“不稳”了

,这就让人无语了。。。

银行理财产品也跌的比较惨!Wind数据显示,

截至11月16日,银行理财破净数量达到1689只。

较11月10日上升399只,占比达到4.91%。

下图是一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在网上晒的净值走势图,跌的不要不要的。

大跌之下,一些投资者开始质疑理财产品“藏雷”,亏的稀里糊涂。

Emmm,说句心里话,

这些跌幅对权益基金投资者来说,确实不算啥,一天波动2%是投资常态。但是对一些求稳的债基投资者而言,简直要了老命。

还有一些基民心里更苦,简直心都碎了。

因为之前股市低位的时候,割了权益基金去买的债券基金。结果权益基金涨了,债券基金却跌了,说好的稳稳的幸福也没了,哎。

为啥突发大跌?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债券基金、银行理财最近突发大跌?

Bo姐琢磨了下,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股债跷跷板。

通常股市大跌的时候,会有一些资金流入债市,债市上涨;股市上涨的时候,这些资金从债市流出,抛压导致债市下跌。

第二,针对地产等行业的“宽信用”举措出台。

加大对房地产的放贷,无疑影响银行流动性,一些银行卖出所持有的债券、赎回债基等,对市场构成抛压。

第三,防疫方式优化,投资者对政策以及长期经济的预期发生转变

,预计经济复苏会导致降息放缓甚至出现加息预期,国债期货价格随之大跌。

以10年期国债期货为例,近1周跌2%左右,带动整体债券价格大跌。

第四,公募抛售债券,陷入杀跌循环中。

比如11月14日,公募基金减持国债现券58亿,减持政金债264亿等,合计减持各类债券575亿,上周也累计净减持现券552亿,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

第五,实体经济不佳,部分债基所投债券炸雷。

此外,bo姐今天也采访了几家圈里的固收大厂基金公司。

博时基金认为,近期债市出现较大调整,短端调整幅度大于长端,收益率曲线熊平。

核心原因有三:

一是在资金面边际收敛背景下,短端利率由前期低位向合理中枢回归;

二是防疫优化政策及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对本轮债牛形成一定的扰动。

另外,本轮大幅度上行,也导致理财、基金等机构有赎回压力或者担心后续赎回,二级市场抛券,形成了一定负反馈,从而加速和放大了中短端的调整。

对于后市,基金公司们普遍较为乐观,短期可能延续震荡走势,中长期不必过去悲观。其中,华夏基金认为:

债市调整是暂时的,更多的是情绪面的推动,目前市场利率不具备快速大幅抬升的基础。

短期来看,未来仍以震荡为主,在风险因素充分释放后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

中期来看,依然保持谨慎乐观,在实体经济出现实质性拐点之前,仍有比较充足的空间去应对,不必过于担忧。

基民该如何应对?

具体到操作上,咱们该怎么应对?下面bo姐跟大家分类分析下:

第一类,短期投资者

,短期可能会用钱,在意1年以内的投资收益。这个bo姐觉得可以去买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受债市下跌影响较小。

第二类,债基中长期投资者

,这笔钱短时间不用。

如果自己能承受较大波动,可以减配一些债基,增配一些权益类资产。“固收+”基金会比较合适,包括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等。

股债同时配置,不仅可以弱化“股债跷跷板效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权益收益。

在债类基金业绩榜上,

长期业绩比较能打的,上榜的不少是固收+策略的实践者。

说明有仓位投资权益资产的债基,长期收益更靓眼。

以“专业买手”FOF为例,三季度末,被外部FOF重仓最多的10只“固收+”基金如下。bo姐心水的是这4只:

安信稳健增值A、易方达稳健收益A、天弘永利债券A、华夏睿磐泰利A等。

第三类,如果是比较保守的,可以选择继续持有。

债市的波动大幅小于股市,每年还有较稳定的债券利息。因此爬坑、创新高会容易不少,所用时间较短。

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为例:

每隔两三年年就会出现2%以内的最大回撤,每隔五六年就会出现2-3%的最大回撤。

罕见宏观经济环境下,会出现不超过4%的最大回撤。

但是,这些最大回撤放在近20年的净值走势中几乎微不可闻,且长期持续向上。

因此,不管是在债基车上的,还是没上车债基的,不能因为债券市场短期回撤而彻底否定债券基金的配置价值,尤其是做恐慌性的割肉操作。

如果你总是在什么火热时买什么,在什么低潮时割肉什么,那bo姐没得说,您是当之无愧的韭菜,最好远离投资市场,以存款为主。

与此同时,bo姐看到这样一个数据统计:

以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为例,约有77.5%的最大回撤能在30天内修复,合计89%的最大回撤能在3个月内修复。

此外,央妈昨天也送温暖了。在大家预期债券继续下跌的时候,央妈昨天净投放1230亿流动性,国债期货价格上涨,一些债基也随之回血了一些。

因此,对于拿中、长期的投资者,现有的债基和理财就可以继续持有。

当然了,是没暴雷的。

受市场影响小跌,例如纯债基金一个月跌幅不超过2%,就可以继续拿着。如果是异常大跌、基金踩雷了,就不能简单的拿了。

Ps:债市下跌对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影响较小,无需太担心。因为短债基金对利率不敏感。

文末,bo姐再提醒下大家,我们在投资时,即便是债券基金,也要适当分散下,构建个基金组合。如果是资金较多的小伙伴,更要注意多买几只,做分散投资。

出现风险事件了可以分散风险,不至于被雷的外焦里嫩。

【风险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式测量仪

OGP影像测量仪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