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各省份的经济和发债数据已经陆续公布。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副会长焦瑞进通过对31个省份债务测算研究发现,同时位列发债负担率和还债压力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江西、云南、甘肃、四川、河北、广西和重庆这8个省份,而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安徽、浙江、内蒙古、陕西、河南和山西这10个省份发展模式相对比较稳健。进一步通过综合聚类分析来看,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安徽、湖北、陕西、内蒙古、辽宁、山西和新疆这些省份都属于发债风险较低的省份。

8省份还债压力比较大

焦瑞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债负担率是地方发债额与当地GDP的比率关系,可以此观察地方发债对当地经济的负担程度和还债的经济基础潜力。测算数据显示,黑龙江、甘肃、云南、河北、四川、江西、广西、海南、重庆、山东、贵州、新疆、山西、福建、内蒙古和安徽16个省份大于平均值,像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均不在列。从某种角度说明,发债负担率较高的意图旨在促进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经济相对发展较强的省份无需依赖大规模发债促进发展。

“经济发展形势好,还债的支撑力度就大;反之,增速不足就会形成还债的压力。这种支撑关系可以用发债负担率与GDP增速的比值予以说明,比值越大还债压力就越大。”焦瑞进说,上述比值大于平均值的有10个省份,依次排列为江西、福建、贵州、黑龙江、四川、云南、河北、甘肃、广西和重庆。同样,从该大于平均值的列表看,像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省份依然不在列。

依据上两组测算情况分析,同时位列发债负担率和还债压力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江西、云南、甘肃、四川、河北、广西和重庆这8个省份。

10省份发展模式比较稳健

焦瑞进告诉记者,发债数额是一项中性指标。发债数额相对于经济基础过大,面临债务风险;发债不足,又没有充分利用好社会闲散资金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综合GDP及其增速、发债数额占GDP比率和发债率与GDP增速比值这4项指标测算结果显示,综合发展指数排序前10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安徽、浙江、内蒙古、陕西、河南和山西。这些省份可以说是一种稳健的发展模式。

综合发展指数排序靠后的10个省份有上海、天津、云南、福建、甘肃、吉林、贵州、西藏、黑龙江和江西。这些地方,或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发债资源,或是发债规模过大或有债务风险。比如黑龙江和江西,前者是发债率在各省是最大,后者是发债率与GDP增速的比值最大,都体现为债务风险相对较大。而上海,发债率和发债率与GDP增速的比值都明显低于各省份的平均值,表现为没有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发展。而西藏发债数额为零,完全没有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可取的。

京沪苏粤发债仍有上调空间

在焦瑞进看来,上述综合发展指数排序指标,虽然已经可以看出各地的优势,但还不能给出各地指标特征的详细分类。所以需要根据GDP、GDP增速、发债数额、发债负担率以及发债负担率与GDP增速的比值这5项指标进行综合聚类分析,聚类分布结果特征如下。

第一组,江西省独自成类,其GDP增速较低只有1.2%,而发债负担率较高达到11.62%。第二组,由福建和山东两个省组成。第三组,由黑龙江和贵州两个省组成,这两个省发债负担率与GDP增速的比值指标数据相近,但在发债率这一指标上黑龙江是贵州的两倍,所以综合看黑龙江的债务负担和风险明显要重于贵州。第四组,由甘肃、四川、江苏和广东4个省组成,江苏和广东两省属于在发债问题上仍有潜力可挖的省份。第五组,由宁夏、天津、青海、海南、吉林和西藏组成,这6个省份除海南外,在发债问题上均表现为尚有潜力可挖。海南省发债率虽然高于平均值,但海南省的GDP增速较高,其发债负担率与GDP增速的比值并不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债务负担风险。第六组,由河北、湖南、浙江和河南4个省组成,这4个省份中,河北的发债负担率及其与GDP增速的比值均大于平均值,属于发债负担和风险相对较重的省份,其余3个省份发债负担和风险相对较轻,仍有上调空间。第七组,由云南省独自成类,处于略有风险但风险不大的位置。第八组,由广西和重庆两个地方组成,也是处于略有风险但风险不大的位置。第九组,由陕西、内蒙古、辽宁、山西和新疆5个省份组成,属于发债适当相对发债风险较低的省份。第十组,由安徽和湖北两个省组成,也是属于发债适当并且发债风险相对较低的省份。第十一组,由北京和上海两大都市组成,属于发债负担和风险较轻的城市,相对于其他省份发债仍有较大的向上调整的空间。

应建立发债智能调节机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8个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高达71.1%以上,其中加拿大、法国、美国和日本更是高达100%以上,即这些国家一年新创造的价值不足以还债,若每年还10%也需要10年以上才能还清,处于高度的债务风险状况。

焦瑞进指出,与国际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2022年债务率为76.9%,近乎于我国2023年一季度全国发债率7.4%和各省份平均值7.92%的10倍,也可以将我国2022年债务率看作为10年债务的累计结果,与各发达经济体相比债务负担或债务风险还不是太重,但各省份之间差异较大,一些省份表现为债务负担和风险较大,而一些省份的表现为发债资源利用不足。

为此,焦瑞进建议,各省份应建立发债智能调节机制,根据本地的经济基础和增长形势智能地调节发债水平,既要防范债务风险过大又可以充分利用发债机制用活社会闲散资金服务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光学测试仪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自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