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A股持续火爆,私募基金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5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228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13663只,认缴规模3.48万亿元,实缴规模2.69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达199097人。

据美国咨询机构近期发布的一项独立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私人财富的家庭增至400万个,居世界第二。这一数字仅次于美国,是日本“百万家庭”总数的4倍。随着中国高收入家庭和个体的不断增长,他们正在成为以私募基金为主的财富管理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体。可以预见,私募基金在未来还会继续呈现出规模扩张和壮大的趋势。

作为专注财富管理领域的品牌咨询机构,中视福格长期追踪国内私募行业发展状况。同时,在为海外对冲基金提供品牌咨询的过程中,持续关注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态势。通常来说,一提到对冲基金,可能大家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被熟知的索罗斯全球宏观量子基金,认为对冲基金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行为。但随着这几年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私募基金规模增长迅速,特别是阳光私募受到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

阳光私募一般被认为是广义上的中国版对冲基金,而海外相对成熟的对冲基金则为我国阳光私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下我们将介绍一些海外对冲基金的重要知识,帮助国内个人投资者正确了解阳光私募基金。

阳光私募,投资者你们准备好了吗?

对冲基金拥有不同的投资策略

对冲基金不仅是投资债券或股票那么简单,它的投资策略众多。除了我国对冲基金早期常用的股票多头、宏观策略外,近年诸如事件驱动、相对价值和管理期货等国际上流行的策略也发展起来。但是受到国内金融工具和政策限制,许多策略并不能完全在国内发挥作用。目前国内也出现了一批有中国背景的对冲基金,充分利用海外衍生品进行国际化的资产配置,比如天马全球基金,阿尔法基金等。

即使使用相同策略的对冲基金,业绩表现也会大相径庭

如上文所述,每个对冲基金都会遵循某一策略。但是研究表明,即使追寻相同的策略,对冲基金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异。比如BarclayHedge对489个规模大于1000万美元的CTA(管理期货)在2014年的业绩进行排名,第1名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和第10名Tactical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收益率分别为122.39%和50.07%。相同策略不同业绩表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对冲基金投资总是企图在各个市场中追逐超额收益,但是另一方面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基金经理才有赚取超额利润能力。所以遴选优秀的基金经理显得尤为重要。

用传统指标衡量对冲基金业绩也许不如你想象中的靠谱

传统来讲,一般使用夏普比率作为衡量基金绩效的主要工具。它既考虑了风险,又体现了收益,看上去的确是个理想的指标,但是它对于对冲基金并不适用。这是因为夏普比率的前提假设是其收益遵循正态分布。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对冲基金的收益分布存在负偏和尖峰,并且对冲基金还存在生存者偏差和序列相关等问题,所以夏普比率并不适用于对冲基金。

为了修正这种误差,在衡量对冲基金业绩时可引入索提诺比率(Sortino Ratio),这一指标在衡量风险时使用下行标准差来代替标准差,即它区分了波动性的好坏,只考虑了下行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比如某私募基金过去一年的月收益率是-2%,-3%,-4%,5%,2.5%,3.5%,-1.5%,6%,3%,2%,-1.8%,-2%。若假设无风险利率为0,如果采用夏普比率,在衡量风险时候需要把这12个月的收益状况都考虑入内,而采用索提诺比率,在衡量风险时只需考虑收益为负的月份。跟夏普比率一样,索提诺比率也是越高越好。

图一:负偏和尖峰分布(蓝线是正态分布,红线是负偏和尖峰分布)

在下行市场环境中,对冲基金也许比你想象的更加抗跌

与普遍观点不同的是,一些策略的对冲基金在熊市中的表现可能比大盘指数表现要好。比如下图所示,1994-2014年期间各种对冲策略在下行市场中的表现均优于MSCI World Equity Index。

图二:1994-2014年在下行市场中的各种对冲策略的月均收益

数据来源:Credit Suisse & Data stream

对冲基金业绩在短期内可能存在持续性

虽然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但是投资者往往会根据基金上期的业绩来决定下期的投资对象,因此绩效是否具有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各个研究结论不一,但是大多数研究认为优秀基金的业绩在短期中具有持续可能,即在短期中,以往表现优秀的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也会表现相对较好,但在长期中这种持续性并不明显。

对冲基金的规模会对基金的业绩带来影响

一般来讲,对于不同策略,对冲基金存在相应的最佳规模范围。比如规模非常小的基金,受其费用比例影响,其扣除费用的平均收益常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低于最佳规模范围,规模与基金的表现呈现正向相关关系。但是超过这个范围,规模越大,反而不利于基金获利。这个不利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变化及激励费用的作用。

#JRJ分页符#

根据一篇题为《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小对对冲基金收益的影响》的研究文章,研究选取了3217个对冲基金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样本中对冲基金资产规模大小分成10等份。下图显示了每个等份的平均资产规模和平均收益水平。位于百分位数21-30、31-40和41-50的资产规模收益表现最佳,而位于百分位数91-100,平均收益并非最高。

图三:对冲基金的不同资产规模及其收益

从分散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冲基金占总财富的份额可能要比你想象的更多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现代资产管理最基本原理。科学地把资产投资到不同的投资工具,可以起到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效用。但若要对冲基金在整个投资组合中也起到如此的效果,可能仅仅5%或者10%的配置是不够的。一篇题为《如何让对冲基金的收益变得有意义: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的研究表明,需要将20%的财富投资到对冲基金才会对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带来显著影响。

面对近年来频发的丑闻,做好对冲基金的尽职调查愈发重要

了解了对冲基金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后,在投资前进行尽职调查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外接连爆发了诸如麦道夫诈骗案、拉贾拉特南内幕交易案等对冲基金丑闻。其涉及金额之大,波及面之广,给对冲基金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做好对冲基金的尽职调查成为国外投资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通常,投资者一般采用定量分析方式,但是因为定量分析会受到数据限制(对冲基金,特别是刚成立的,投资年限不长,以往业绩数据有限)、数据准确性(对冲数据披露有自愿性特点)及业绩持续性问题等因素影响,发挥效用有限。所以,除了定量分析,还需要定性分析作为补充。一般来讲,海外的对冲基金尽职调查包括基金结构、基金条款、费用结构、使用策略、风控情况、杠杆比例、基金报告等,有时候还需特别关注基金经理的个人状况,比如核实其简历的真实性,有的投资者甚至雇佣私家侦探对其私生活进行调查。

就国内而言,如何独立做好私募尽职调查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有一定难度。一是需要大量的经济金融知识,二是因为私募基金不进行公开推介,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有限。目前,个人投资者一般还是通过朋友、家人的介绍来获取投资渠道。因此,私募基金长期、持续的品牌塑造不失为投资者尽职调查的一个有效参考。

本文由中视福格财富管理研究员、英国志奋领学者向晓丹撰写

轴类测量机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