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门窗维修电话
文章目录:
1、济南章丘相公中学安置点村民:吃的好,睡觉还有新被子2、真厉害章丘有个六百多年的“小康村”3、章丘区这八个古村落,不是国家级就是山东省级古村落,你都去过吗
济南章丘相公中学安置点村民:吃的好,睡觉还有新被子
在章丘相公中学安置点,67岁的李女士刚吃完晚饭,正在拼起来的临时床上休息。家住东皋西村的她一家五口人是在今早九点送到安置点的。“在家的时候,村里铲车一直在转,喊着要下雨了危险,我们家人就赶紧出来了,铲车把我们送到公路上,又有大巴车把我们送到这里。”
“上午消防员、武警、应急救援都上了。”李女士的孙子马上就要上初一了,他告诉记者,中午来到这里吃的很好,有菜有馒头有粥。“刚才晚饭吃的白菜、鸡蛋汤、小米粥,还有些别的菜,得四五个了,随便选。”
李女士说,这里提供了火腿肠、方便面、热水,啥都很齐全,刚才还喝了奶。“这会安顿下来了,今晚就住在这,被子啥的也是新的,挺好。”
记者注意到,临时床由八张桌子组成,上面铺着软和的被子。整个教室有八张这样的临时床位,还有不少人正在休息。
除了被子和床位,记者发现在相公中学安置点,还有许多方便面、饮用水、面包等许多物资,许多爱心人士仍然源源不断的来到安置点赠送物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倩 夏侯凤超)
真厉害章丘有个六百多年的“小康村”
在济南市章丘区相公街道,有个霸气外漏的村子,叫小康村!
视频加载中...
这“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啊!村民说,我们也想低调,只不过是实力不允许!因为早在六百多年前就是小康村了。
虽说小康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虽说,这小康村户户整洁,家家亮堂。
但你要说,这小康村六百年前就是小康村了?谁信啊?
于是,严谨的《拉呱》小王记者找到了更严谨的人——小康村的王书记,跟书记一打听,呦呵~还真有其事啊。
济南市章丘区小康村支部书记王臣介绍,小康村始建于1364年,至今657年了。当时康氏兄弟二个迁来建村,村子是老二所建,所以叫“小康村”,小康村的这个康指的就是姓氏。
老康家的小儿子在这里定居了,所以叫小康村。
六百多年前,小康村这名字确实是大大地沾了姓氏的光。
不过后来,这小村子的发展,可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1971年,小康村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由农民做模具的“小康模具厂”,大力发展村集体工业经济,村民的腰包鼓了。
2008年开始,小康村党支部又把闲置多年的“撂荒地”流转起来,搞出了各种大手笔大制作。
村里还成立了百合园、金银花合作社等各种产业园,为的是给村里的老人在家门口就有打工的地方,生活也富裕起来...
其实啊,小康村的村民,也有烦心事!
比如,一听说网员来检查,大家伙儿抓紧时间打扫打扫,要问为啥?要是不干净,还得扣分!
去年,小康村学习外地经验,制定了“志愿服务、积分管理”的办法。
垃圾分类、打扫庭院、参加锣鼓队秧歌队...都能赢积分!攒够了分,就能开开心心的去积分超市兑换各种日用品。
今天的小康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今天的小康村,户户整洁,家家亮堂;
今天的小康村年集体收入1亿左右,村民平均收入2万元;
今天的小康村,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章丘区这八个古村落,不是国家级就是山东省级古村落,你都去过吗
泉城济南不仅有泉水,还有散落在大山和城区外面众多人文历史厚重的古村落,这些古村不仅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而且风土民俗也得以保存和延续,喜欢济南的泉水,当然也喜欢这些别具特色的古村,或因为它的淳朴,或因为它的文化,抑或因为它的悠长……
济南保存较好的古村大多集中在章丘和长清两区,以及平阴县,因为距离和交通的原因,更喜欢章丘区的古村,去看过的也多,今天就收拾一下心情,整理推荐给大家章丘区最值得看的八大古村落,它们要不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最差也是山东省景区化古村落。那么看看这些古村有你不知道的吗?
朱家峪???
一部《闯关东》,火了朱家峪。朱家峪是济南最早被全国游客了解的古村,位于章丘区官庄镇胡山脚下。
古村以朱姓居多,是典型的北方山村聚落,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祠庙、楼阁、古桥、古民居保存较好,而且还有上个世纪初开办的村庄女子学堂,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国内领先了。
三面环山的朱家峪青峰隐隐,清溪环绕、绿树如茵,是国家级的传统古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最大的缺点是收费的古村,村民已经搬出旧居,移居到古村外面的新居。
三德范
三德范位于文祖镇的锦屏山下,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古村可考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曾是通衢之要冲,是章丘境内最大的自然村。
古村如今依然保持众多完好的明清建筑,以及传统民俗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扮玩”,每当春节前后,村民自发组织的扮玩就在锣鼓声中扭起来,吸引了周边众多的市民来此欣赏。
村中的古建筑也是一大特色,戏台、入村的城楼、祠堂、青石板的小巷、关帝庙等古迹众多。
石匣村
石匣村位于管庄街道九顶山下赢汶河畔(大汶河源头之一),这里地处章丘、莱芜和博山交界处,是章丘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种)的发源地,是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石匣村始于明洪武年间,以景姓居多,山村依山而建,青石红瓦,石屋草庐,错落有致。小小石匣村却有兴隆寺、报国寺、龙王庙、刘王庙、真武庙、西庙、山神庙、关帝庙等九处庙宇,这在山村中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郭家庄
石匣村和朱公泉村、郭家庄村基本处于一条山谷内,郭家庄位于笔架山下,其最为出名的是村中有被称为“山东第一牌坊”的贞孝牌坊。
郭家庄隶属于文祖街道,村中三面环山,道光皇帝御封张氏的节孝牌坊,昭示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古村的沧桑和历史不多说,该村最火爆的季节是秋天红叶漫山,村庄南面的山上层层叠叠的红叶,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梭庄村
梭庄村隶属于相公街道,位于章丘东北的长白山下,因村庄所在山形如梭而得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古村落。
梭庄村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古村落。李氏宗祠明代建筑、清末建筑风格的张兆铨自修堂、明万历年间的大戏楼遗址等古建筑和民宅众多,尤其是李氏曾有一门三代七举人五进士之奇迹,由此也可初窥该村文化底蕴深厚。
没口村
没口村位于曹范街道之南的大山中,顾名思义是村庄四面没口而得名,我和村民聊起时,村民也有说因为当年鬼子来时,根本找不到进村的口,故名没口村。
没口村因山坡上的石头古村和环山青溪而闻名,村口的百年石桥,千年双生树(柏抱槐),夏日的青石瀑布等被市民赞誉不已,尤其是最近两年,每当雨季,没口村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之一。
博平村
博平村位于普集街道,是古章丘县政府驻地,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博平村以刘氏家族的传统民居北方四合院和宗祠而闻名,古官道上的博平村历史上名气很大,除了刘姓,还有李姓,而且李姓来得早,所以刘氏遗存的古建筑虽然很美,但是人家李氏也不差,李家街一号,那可曾是博平村重要部门的集中地。
村中古老而沧桑的文昌阁,是文化传承悠远的历史见证。
东、西八井村
东西八井村其实是两个村它和郭家庄、朱公泉村隔山相望,东八井、西八井位于笔架山山北,隶属于官庄街道,言说是因村中有八眼古井而得名。
两村都是在峡谷中依山而建,以石头建筑为主,清幽的石板路,古朴的民风,传统原始的古村犹如世外桃源。村中古建筑、石桥、摩崖石刻等古迹众多,尤其是春天这里的香椿芽特别多……
而其南面的山顶,有遗弃的古兵寨,不知建于何年。
当然,除了这些,章丘还有朱公泉村、石子口村、于家村、普集袭家村等等,古村多以明清建筑遗存为主,而文化则是传承千年不朽。章丘区如此多的古村落,你去过几个呢?
壹点号老靳行色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