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子屋里的幸福密码洪江古商城打造“里仁为美”幸福邻里畅通社区治理内循环
在里仁巷5号大家庭里,邓丽娜(左二)在陪同老人开心的聊天。
“里仁为美·重义轻利”是洪商精神最主要文化内涵。几百年来,“里仁巷”民居门楣上的“里仁为美”4个大字,见证了洪江古商城邻里之间的友善和仁德。
洪江古商城所在的犁头嘴社区是老旧社区。今年来,该社区借助“三源共治”建设的契机,以巷道、窨子屋为治理单元,开展巷道议事,着力打造“里仁为美”幸福邻里,畅通社区治理内循环,探索出了一条古城基层治理有机更新的新路子。
巷道议事疏通治理“毛细血管”
“现在住起来既安心又舒心,还很开心。”看着刚修缮一新的房梁和屋顶,住在龙船冲17号的刘振华和李成华喜悦万分。
龙船冲17号是一座公私产权合在一起的窨子屋,住有4户人家。因年久失修,该房屋房梁开始腐朽,屋顶漏雨严重。今年5月8日,经网格长雷莹莹反馈,社区组织巷道议事,邀请4户住户和区住建部门相关人员、网格员面对面商议房屋维修事宜,很快达成一致意见。6月底,该房屋修缮顺利完工。
在洪江古商城,像这样保存完好的窨子屋有380余栋。为根本解决古商城治理难题,社区围绕古商城睦邻文化建设,开展巷道议事,提出从文化引导、环境整治、邻里相助3方面着手,精心打造“里仁为美 幸福邻里”社区服务品牌,制定《居民自治公约》,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议、群众评、群众定。
巷道议事与网格管理相结合,网格员重点收集居民的急难热点问题,提交巷道议事讨论,共同协商解决,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做到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问题隐患尽早尽快消除。今年,社区共开展巷道议事10次,成功化解群众矛盾22件。
“邻里守候”刷新古城颜值和气质
在洪江古商城里仁巷5号,这个400多平方米的窨子屋里,住着4户6口人。邓丽娜的丈夫是老党员,她本人担任5号楼的楼栋长和里仁巷的网格员,负责管理的4栋窨子屋9户人家,屋里居住的多是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
帮老人倒马桶、洗衣服、买日用品……面对窨子屋里老人的琐碎小事,邓丽娜总是快乐地忙碌着。多年交往下来,她成为大家的主心骨、贴心人。“有娜娜姐在,母亲住在这栋楼里,我们很放心。”瘫痪在床的79岁老人陈玉兰的儿子由衷地说。
今年来,该社区开展巷道邻里守候,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这些网格员走街入户,树家规治陋习,理家事促和谐,扫家门树形象,在刷新古商城颜值、提升古商城气质的同时,塑造古商城邻里文化氛围。
如今,“里仁为美 幸福邻里”的故事在古商城不断上演。
志愿小队直达治理“末梢神经”
“各家各户,请外出关好门窗,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进入7月,每天晚上,在洪江古商城都能看到穿梭着身穿反光背心的志愿者在巡逻。
“每个窨子屋都不能漏掉,安全、卫生都要检查。”杨国玉是古商城财神巷一名微网格员,也是一名社区平安志愿者。虽然年过六十,但他对古商城治安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从不疏忽大意。
今年4月初的一天,他巡查到一甲巷30号易爱平家时,看到易爱平穿着布鞋在电烤箱上烤火。烤箱传出刺鼻的焦糊味,易爱平却没发现。杨国玉立即帮助其关闭烤火箱,避免了事故发生。
据了解,在畅通社区治理内循环中,该社区利用网格化管理,以各网格员、党员组建消防、夜巡等各类志愿者服务小队,引导群众从服务接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实现了古商城居民自治服务网络有效覆盖,将党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来源:湖南法制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