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摄影家镜头里的大千世界:陕北子洲县的窑洞如今成为红色遗迹2、陕北窑洞建筑的“标本”,子洲刘家大院的文化韵味是您想不到的3、陕西子洲发生山体崩塌 10孔窑洞被埋 已致2人死亡

摄影家镜头里的大千世界:陕北子洲县的窑洞如今成为红色遗迹

子洲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1944年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等县划地建县,为纪念革命烈士李子洲(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而命名。

10月19日—21日,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赵春江应子洲县邀请参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黄土秋韵醉美子洲”全国著名摄影家子洲行活动。

“子洲县历史遗址、革命胜迹、民俗村落、自然风光很多很好很有发展前景。这里传统窑洞密度之大,保留之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在中国的市县区中也是上榜的。特别是它在宋代和解放战争中,一是改写过中国北方军事分界线的格局;二是掩护过毛主席和党中央顺利转战陕北,这是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革命的风水宝地。” 在子洲县采风时的所见所闻,令赵春江感触颇多。

当年,毛主席和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时,曾在邱家坪、马蹄沟等地住过。 “1947年2月23日,毛主席一行来到邱家坪,在我二爷家住了两天半,在一个刮老黄风的夜晚走的。第二天,我们在窑洞里发现了毛主席他们走时留下的住宿费和饭钱。那年我10岁,记得非常清楚。”在邱家坪毛主席旧居前,今年81岁的邱老汉,指着窑洞兴致勃勃地跟赵春江说起71年前见到毛主席的情景。

“毛主席住过的房子是邱老汉二爷的祖屋,坐北朝南,一个紧凑的小院,背靠山梁,侧倚深沟,隐蔽安全。窑洞由西至东,分别住的是任弼时、毛泽东等。我离开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往山下走的时候,又碰到一位老汉,他主动搭讪说,他的祖上给毛主席送过饭。我们还去马蹄沟镇参观了毛主席旧居,当时毛主席在那里住过一晚,任弼时等住在后侧,周恩来也住在他们的附近。” 赵春江随后补充道。

“时光荏苒,岁月有情,在这些纯朴的陕北农民心灵深处沉淀的,都是人性中最本真不泯的底色,他们是新中国的滋养者。向革命老区致敬!摄影是拉动旅游最好的载体和平台,旅游是消费即拉动内需的最大动力之一,我们一定要为宣传革命老区做一件好事。” 10月22日,赵春江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这不,刚刚离开陕西,赵春江又计划着再去子洲县撰写拍摄克戎寨了,他要为革命老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桂珍/文 赵春江/摄

编辑:马贺

陕北窑洞建筑的“标本”,子洲刘家大院的文化韵味是您想不到的

窑洞是是陕北特有的民居形式,其冬暖夏凉,舒适宜人,千百年来一直深受陕北人民喜爱。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陕北农家积攒资产,首先考虑的就是置田买地、修建宅院,传承耕读文化。在陕北子洲县卧虎湾有一典型陕北窑洞建筑群—刘家大院。刘家大院共由老、旧、新三处院落组成,因其修建年代不同,形制风格也各不相同,因而成为陕北窑洞建筑的“标本”、陕北民居的典范。

视频加载中...

刘家大院老宅修建于清朝末年。为躲避匪祸和战乱,刘氏先祖刘仁泰迁居于处地偏远的许之岘坨,置良田,事农耕,艰苦创业,家境逐渐殷实。一八七四年,刘仁泰在卧虎湾新修一处占地六亩的宅院,正面为一线五孔“接口式窑洞”,东西两侧各修有厢窑四孔,宅南修有倒坐石窑与牲口棚圈。该宅院地理优越,环境优美,山梁环绕,土地肥沃,可谓卧虎藏龙,故取名为卧虎湾。

老宅最具特色的是五孔窑洞窑腿上有四个“双堂儿”。陕北的土窑洞都挖掘于土质坚硬的山崖上,为了增强窑洞的支撑力,土窑洞的窑腿都很宽。为有效利用空间,有的人家就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窑腿上挖掘出一孔小窑洞来,取名“双堂儿”。陕北土窑洞绝大多数没有“双堂儿”,即便有,一般也是一孔或两孔居多,三孔以上的就很少见了;刘家大院五孔窑洞的窑腿上竟有四孔“双堂儿”,这不仅在子洲,在整个陕北,也屈指可数,实为罕见。

刘氏家族迁居卧虎湾后,瓜瓞延绵,家业兴旺,原有院落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1935年又在“新窑圪崂”挖三孔土窑洞,但竣工不久便坍塌了。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又在原址西侧新修五孔“砖接口窑”及东西四孔厢窑。1997年,刘氏家族觉得“砖接口窑”有碍观瞻,且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拆除旧窑并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八孔石窑洞。石窑洞窑面采用传统“四棱见线锤子活”工艺,质朴大方、简洁美观;辅以围墙、门楼,整个院落宽敞整洁。2014年,又将旧有窑檐改造为挑石穿廊形制的仿古式屋檐,在窑洞前垒砌青石“散水”,并饰以花岗岩栏杆与雕有各种吉祥图案的栏板,使焕然生辉,既富有古典建筑韵致,又不失传统窑洞风格的宅院。

刘家大院新宅坐落于旧宅东侧,占地十六亩,为二进式仿明清四合院建筑。2013年农历八月开始动工修建,于2014年农历九月九日告竣。

新落成的刘家大院为上下两院砖(石)木结构仿古建筑,依山而建,靠山稳厚延绵,面山屏案秀丽,林草葱茏,是天然风水宝地。大院外视野开阔,草坪中芳草吐翠,花圃内百花争妍。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街畔墙体,俱用青石砌筑,墙体上方装饰又花岗岩栏杆与栏板,栏板上雕有花鸟鱼虫、松竹梅兰,以及象征福禄财寿的吉祥物图案,整个大院外部环境整洁优美,俨然为花园式“袖珍广场”。

大院门楼为传统雕花门楼,飞檐斗拱,庄严巍峨,朱红的门扇上装饰有整齐排列的鎏金乳钉,门首两旁蹲有石抱鼓,门外两侧有雄狮镇宅,极具庄园气派。进入大门,天井中心安放有巨大矩形石缸,缸内碧水清澈,金鱼戏水。大门内东西两侧的厨房与库房、洗手间俱为硬山式仿古建筑,廊柱端直,檐拱紧凑,彩绘图画,璟然生趣。院内石阶两侧各有一间窑洞式客房,东西厢房为餐厅,外部为窑洞形制,内部为厅堂格局,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美观实用。客房与餐厅的重檐,斗拱交错,檐牙互构,互为整体,古典韵味浓厚。外侧墙壁上,嵌镶两块巨大草白玉,分别镌刻“刘氏创业史”与“家族发展史”浮雕,是刘氏家族艰苦创业、兴旺发达的直观呈现。

踏着花岗岩台阶拾级而上,一座垂花彩饰门楼高高耸立,门楼两侧台基上各建有一座卷棚式翘檐木构阁楼,顶覆黛瓦与琉璃屋脊,古色古香;阁内置琴棋书画、茶具玩物,为休闲娱乐修心养性绝妙天地。上院为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厢房”院落格局,正面五孔窑洞为纯石结构,石材为本地特有的“盐根石”,石质坚硬,抗挤压耐风化。窑面上石头均采用“细錾摆面,一寸四錾”的“皮条錾”工艺,纹饰细整,简朴美观。东西暗藏的四孔窑洞,各有“月亮门”相通,设有居室、餐厅、洗手间,为主人生活“小区”。石阶下东西两侧各有三孔厢窑,屋檐为翘昂、隔架、檩下、品字科等斗拱结构,极具稳固性与观赏性。院心有椭圆形喷水池,内置一巨大观赏岩,岩顶喷泉突涌,有“高山流水”与“水落石出”的意境,增添了别样的自然情趣。

第三层院正面为8孔“接石口土窑”,东西各有两孔厢窑,亦为“接石口土窑”。与第二进院有石级联接,其建筑的门窗、窑檐、阶栏也俱为仿古形制,为刘家大院最高的“上层建筑”。

刘家大院新宅其建筑形制与内外陈设,无不体现古典风格。建筑物的门窗,是用松木板镂空雕刻,窗棂横竖扶拄,曲直构结,变化多端,造型别致,辅以各种图案与纹饰,极具审美情趣与美学价值;室内陈设俱为明式家具款式,所用材质多为缅甸产花梨木;庭院阶前、门首及各个角落,都安放有宝象、仙鹤等吉祥物;墙壁上、窗台下嵌有巨幅砖雕;室内的书画、盆景、根雕、观赏石等摆件,也无不古色古香,文化韵味十足。

刘家大院建筑紧凑,格局脱俗,是休闲娱乐、修心养性极好所在!到刘家大院,可以饱赏田园风光,静享大山静美,聆听自然天籁,品尝山珍美味……

陕西子洲发生山体崩塌 10孔窑洞被埋 已致2人死亡

今天(5月17日)5时许,陕西榆林子洲县砖庙镇曹家沟村发生一起山体崩塌事件,事故造成2人被埋压,共计10孔窑洞全部被掩埋,事故发生后,两人经当地全力抢救已无生命体征。目前, 救援还在进行中。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