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怎么样
文章目录:
1、穆棱市图书馆:龙年“节目单”浓浓“文化年”2、黑龙江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绿色菜园亮点扫描3、“穆如清风”穆棱籍书画作品北京展成功举办
穆棱市图书馆:龙年“节目单”浓浓“文化年”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26日电(侯向菊)书香雅韵辞旧岁,龙腾盛世庆新春。春节、元宵节期间,穆棱市图书馆推出了16大主题、45场“文艺范”十足的“节目单”,丰富多样的新春活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让群众在浓浓书香中欢度一个有滋有味的“文化年”。
在穆棱市图书馆内,一场有趣的“新年龙头帽”手工DIY活动正在进行,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把自己心中的“年味”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传递新春美好的祝福。少儿阅览室里,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畅游书海,享受着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二楼的少儿绘本机拥有丰富的数字绘本资源,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图书馆使用绘本机进行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取新知、成就梦想,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迎新之旅!
“过大年,写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穆棱市图书馆春节文化系列品牌活动之一的“翰墨飘香 迎春送福”书写春联活动现场,书法老师挥毫泼墨,尽展书法艺术的魅力。一副副饱含浓浓年味、寓意吉祥的原创春联把新春祝福传递给读者,开启来年的新运程。
穆棱市图书馆推出的“龙腾书海 春满文苑”年俗展览,也吸引了众多读者一起追寻龙的踪迹,探索龙的奥秘,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展览生动而全面地介绍“龙”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至楷书的演变,有关龙的文物,龙年历书,龙年出生的历史名人,以及《周易》《山海经》《楚辞》《史记》等典籍中载录之龙,展现龙在不同时期、不同器物中的多元形象,突出龙作为中华民族象征所具有的美好寓意、精神底蕴和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
元宵节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习俗,也是穆棱市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的一个“招牌”,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正月十五这天,穆棱市图书馆门前装扮一新,上百盏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悬挂,与彩色的谜语条交相辉映,喜庆气氛扑面而来。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或三五成群,或交流探讨,或冥思苦想,待猜出谜底后,立即欢呼雀跃起来,当领到象征龙年民俗文化的龙头帽、龙头灯等奖品时,更是兴奋不已。参加活动的市民刘女士说:“猜灯谜活动能够启迪智慧,激发思考,非常有趣,猜对了也很有成就感,特别是每年的奖品都非常有纪念意义。”
今年,穆棱市图书馆开展的“猜灯谜 闹元宵”游艺活动共设置灯谜5000条,种类丰富,妙趣横生,有字谜、诗谜、成语谜、地名谜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让人们在“猜灯谜”中体味年俗,在“寻书香”中感受快乐,共度元宵佳节。
线下活动红红火火,线上活动有声有色。冰天雪地 美好生活系列活动之每日新书、《和谐中国年 欢乐迎新春》微信展、龙腾书海 春潢文苑民俗共享、2024龙年贺岁讲座、元宵佳节线上猜灯谜、贺新春 品民俗等活动,为读者带来最具魅力的龙年新春记忆。(完)
黑龙江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绿色菜园亮点扫描
宁安市石岩镇爱路村圆葱喜获丰收。 记者邵国良摄
绥化市北林区东富镇大丰收合作社1200亩黄豆角示范园区。 记者王振良摄
伊春市翠峦区千栋棚室黑木耳基地。记者王振良摄
第二届中国·黑龙江蔬菜产销大会上,丰富的绿色蔬菜干品惹人喜爱。 吕涛摄
第二届中国·黑龙江蔬菜产销大会现场。 吕涛摄
伊春友好蓝莓万亩基地采收盛景。 记者王振良摄
海林市对俄蔬菜产业基地万亩蔬菜大棚。记者邵国良 摄
年终岁尾,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全力促进蔬菜产业发展。2017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2018年,农财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执行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金融贷款政策的通知》,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对扩大我省蔬菜等高值高效特色作物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蔬菜、瓜果、鲜食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作物面积达到2000万亩,“龙菜”品牌异军突起,“龙菜”产业风生水起。特别是今年,通过积极打好生态绿色牌,全省蔬菜产业发展“一稳三增”,即:面积稳,供给增、品质增、效益增,茁壮成长的龙江绿色菜园已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2018年全省落实蔬菜总播种面积115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爆发式增长,达175万亩,约占全国鲜食玉米总面积的1/10,同比增加近50万亩,成为发展最快的特色作物。全省蔬菜总产量2575万吨,地产蔬菜自给率增加到76.3%,蔬菜供给能力有效增强;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先进设施装备、生物有机肥、新优品种推广普及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使蔬菜产品质量和品质显著提高;蔬菜总产值突破540亿元,实现蔬菜种植总收入221亿元,同比增加9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228元,增长4.2%。规模生产、科技进步带动全省蔬菜平均批发单价同比上涨10%以上,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盘点2018“龙菜”的成长轨迹,亮点闪现,各地涌现出的大批典型经验,同样可圈可点——
凸显两个“转变”增收带动双效显著
对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棚室及冷储设施建设给予贷款全额贴息;通过奖补资金扶持、创新开展“菜园革命”——连续两年的强力推进,全省蔬菜产业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双双大幅提高。重点打造了五大优质设施蔬菜产业集群、七大露地大宗蔬菜产业集群、四个特色蔬菜优势区、六大食用菌和马铃薯优势区域带以及五个鲜食玉米主产县,打造“菜园革命”核心示范区20个。2017年全省累计利用金融部门贷款资金15亿元,吸引带动社会其他行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等多方资金10亿元以上,建设蔬菜冷储设施210万平方米以上。2018年直接为农民减免贷款利息7019.9万元,辐射带动新建棚室1.6万亩;新建冷储设施面积48.2万平方米,新增储能70万吨。
2018年,我省外进蔬菜223万吨,与2016年相比下降21%。地产蔬菜的充足供应,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我省的蔬菜淡旺季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蔬菜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保供给向提升市场竞争力转变的特征明显;围绕两个“转变”,蔬菜产业的增收和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效益显著。
通过“过库延保、过库减损、过库增值”,大白菜通过窖储每斤平均增值0.2元,价格翻两番多;鲜食玉米冷冻保鲜后供应市场价格是鲜穗的2-3倍,真空包装的单穗优质玉米最高批发价达到4.5元,冷冻单穗包装的平均批发价约2-2.5元。
目前,全省蔬菜(含鲜食玉米、食用菌、瓜果)加工企业已达到423家,同比新增28家。2018年蔬菜加工总量达384万吨,实现产值181亿元。拉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实现效益171.3亿元,累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约402亿元,为农民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对分流富余劳动力,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积极作用。
围绕“借会促销、主体领销”,龙江蔬菜品牌在全国已经叫响。2018年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及全省3800名蔬菜经纪人的销售引领,全省南销蔬菜总量同比增长8.6%,平均售价高于本埠市场13.2%,增加农民收入2.4亿元。棚室果菜和食用菌比较效益尤为突出,农民经营性收入达5000元/亩以上。
鲜食玉米异军突起两大产业带各具特色
伴随种植格局向“黑土地”北移,鲜食玉米正成为当前我省农村种植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农增收、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之一。2018年全省鲜食玉米总面积达到175万亩,同比增加52.2万亩,增幅42.5%;总产量达到145万吨,同比增长47.6%;鲜穗平均每穗地头批发价0.5-0.6元、速冻穗1.2-1.3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0.05-0.1元左右;真空包装绿色标准2.1-2.2元每穗、有机标准4-5元每穗,甜玉米粒平均每吨销售价格3500-4000元。
销售形势日益看好,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行业拉动能力不断增强——鲜食玉米的异军突起,不但壮大了“龙菜”的队伍,还成为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效益的双重作用下,我省鲜食玉米种植逐渐向生态优良、加工基础雄厚的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两大产业带——分别是以双城、五常、阿城、木兰、呼兰等哈尔滨地区为核心的甜、糯玉米加工产业带和以绥化“兰明青望海蔬菜产业扶贫经济带”为核心区域全链条发展产业带。全省千亩以上连片种植的有机鲜食玉米基地总面积约5万亩,绿色鲜食玉米生产基地总面积达65万亩。
据统计,目前全省(含农垦)鲜食玉米加工企业115家,同比增加23家。加工总能力约130万吨,2018年实际加工约95万吨。加工速冻穗约28.8亿穗左右,加工速冻玉米粒5.7万吨。另据不完全统计,鲜食玉米拉动农村和长途运输业增收分别达到1.75亿元和近2亿元。拉动保鲜膜、纸箱、塑料袋等包装产品以及包装箱商标、宣传彩页等印刷制品收入超过5.6亿元,相当于60个中型包装厂的年总产量。
北菜南销“永和番茄”成大业
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通过高标准建基地、市场化运营,趟出了一条“北菜南销”致富新路,成为近年来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一颗明星。永和菜业于2012年出资建设的永和蔬菜生态现代产业园占地面积达9800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4500亩、露地菜5300亩,拥有标准钢架塑料大棚1700栋,育苗温室49栋,3340平方米蔬菜包装车间和2800平方米冷库各一个;园区现有带地入社社员171人,常雇员工280人,中层管理技术人员30人。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永和菜业充分利用政策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提高棚室设施装备水平,集聚科技要素,实现了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投入品使用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包装印制标准化;辟建了全省最大的千亩番茄园区,主打“北菜南销”牌,已与部分南方蔬菜经销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将番茄等耐储运蔬菜远销至广州和江浙一带,年销量达6000吨,成为全省最大的番茄“北菜南运”基地。在番茄的带动下,2018年南销蔬菜总量达到1.2万吨,占全年蔬菜总产的60%左右。目前园区内水肥一体化技术已达到100%应用,产品被授予“优质放心农产品”称号,已有5个产品获得“宾州牌”绿色食品标识认证。
2017年,永和菜业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省蔬菜协会,积极开展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等社会化服务,现有会员单位190家。2018年,永和菜业被宾县扶贫办、永和乡政府确定为产业项目扶贫基地,采取“1 2 6”的扶贫模式,即通过1个塑料钢架大棚,带动2个贫困户,配送供给6个订制家庭,现已发展果蔬宅配会员460人;在未来15年内,公司每年将从项目收益中拿出55万元,对221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据介绍,2018年永和蔬菜生态现代产业园蔬菜总产量达到2万吨,总产值8400万元,利润1100万元。吸纳周边村民280人参与生产劳动,人均务工收入2.2万元左右,加上土地租金,为当地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
绿色有机高标准种植赢市场
成立于2012年的宁安市庆雨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宁安市农业局领导扶持下,建设高标准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园区,实现了产品畅销效益翻番稳定增收的目标。目前园区占地面积50公顷,建有蔬菜大棚300栋,日光温室25栋,是全省“北菜南销”重要基地、当地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被评为全省绿色有机高标准示范样板基地。
合作社始终秉承“产销放心农家菜”的原则,致力于发展农家菜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保产量保品质增效益。园区蔬菜大棚内全套安装喷灌设备;日光温室采用光照集约化采集,利用地下导热设备,白天温度收集,夜晚循环散热,节约用电25%,达到了节本增效目的;在生产上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减施化肥,增施农家肥,以覆膜方式防草,完全实现除草剂零添加。
2018年合作社引进铁粉西红柿、赫丽西红柿等新品种,利用自创的农家菜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生产的产品品质优异,全部销往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以及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南方市场。合作社注册了“常恒”商标,进行了绿色蔬菜认证,与台州市农港城及杭州褚桥市场签订了常年供货订单。2018年7-10月共供应两地西红柿5000吨,其中合作社自产3950吨,收入158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销售1050吨,增收420万元。
立足黑土 打好绿色高效牌
黑龙江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立足当地寒地黑土优势,全面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全面使用生物菌肥,确保产品质量和品质;规模经营面积达26000亩,配套建设速冻糯玉米穗、速冻油豆角、真空包装甜糯玉米穗、速冻果蔬保鲜四条国内先进的食品加工生产线。依托区域优势和产品品质,倾心打造“大董占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实现了生产产值和经营效益双突破。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大董占和”品牌商标得到了国家和省级认证,多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部分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速冻鲜食玉米加工能力达到1亿穗,速冻油豆角日加工能力可达60吨,速冻鲜食玉米、真空鲜食玉米、速冻玉米粒、即食鲜甜玉米等产品已闯出黑龙江,以北京新发地为中心,辐射销往全国10省20多个市县,特别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广州、珠海、深圳、苏州、杭州、上海、京津翼等地落地开花。2018年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通过订单带动农民种植鲜食玉米,实现人均种植增收1200元;通过加工安排常年劳动力340人,务工农户实现人均增收1.8万元。
立足寒地黑土优势,公司引进日本原种技术,生产夕张麦伦蜜瓜,年生产3万多个,占世界总产量的10%,价格最高可达998元一个,最低198元,产值达1000万元。
冷暖配套
全年供应不断档
针对春夏秋三季本地蔬菜供应接近饱和,同质化竞争严重问题,穆棱市穆棱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另辟蹊径,瞄准高档绿色有机果蔬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机遇,广泛寻求智力支持,确定了打造高端品牌西红柿“穆棱9°”的发展定位。“穆棱9°”西红柿精选国外进口的西红柿良种,果型饱满、皮薄,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西红柿的5倍以上,是口感及营养极佳的精品西红柿,平均每斤售价达到15元,经济效益显著。
创品牌,保证全年供应是先决条件,品质优异是根本。为此,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70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30栋蔬菜大棚,使冷暖设施推行生产面积基本达到1:1的比例,确保果蔬产品供应不断档;推行生产过程无害化,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全过程的可记录、可追溯,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化肥的使用品种和数量,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全;确保生产肥料有机化,杜绝氮肥的使用,针对品种特性减少水分供给,增加果品糖分的积累,确保产品品质优异;建设2000平方米的预冷保鲜库,配备冷藏车,开展产品分级整理、保鲜冷藏,增强直销配送和远距离运销能力,缓解产品集中上市的销售压力,确保产业稳健发展。
2017年初公司注册了“穆棱9°”西红柿。通过网络、纸质媒体、电视等各种媒介大力推广和一系列展销会、行业会的推介,“穆棱9°”的品牌形象确立起来,当年就成功打入哈尔滨市3家大型超市,带动公司下设的合作社年销售蔬菜500万公斤,产值1500余万元。(记者张桂英)
“穆如清风”穆棱籍书画作品北京展成功举办
黑龙江网讯(韦洪基 记者 佟宪鹏)笔墨随时代,丹青践初心。为反映黑龙江作为边疆文化大省的艺术风貌,助推东北文化振兴,1月7日,“穆如清风”穆棱籍书画作品进京展,在北京一耕美术馆盛大启幕。
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家强宣布展览开幕,在开幕式上,众多著名书画艺术家纷纷致辞,祝愿穆棱市的书画创作健康发展,不断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据了解,此次穆棱书画作品进京展共展出了140多幅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形式丰富,其中,既有参加中国美术协会展览中获奖和入选的大幅书法、篆刻创作,也有风格迥异的小幅花鸟写生创作,堪称精品。
近年来,穆棱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先后涌现了以朱孝先、徐敬霜等一批书法、篆刻和书画等艺术造诣很深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屡屡在国家级展览和比赛中获得大奖,引领穆棱乃至黑龙江书画艺术创作不断向高水平、高层次迈进。
现场的艺术家对此次书画展给予较高评价。中国教育部语文现代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刘振平观展后深有感触:“我觉得咱们穆棱有国手,首先是不俗,还有就是气象正大,尤其是朱孝先老师的书法篆刻,特别的震撼,符合我们时代精神。”
中共穆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峰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穆棱书画作品成功走进北京,以书画为载体,讴歌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这是穆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更是一件喜事,希望各位名家老师,能够多指导宣传,助推穆棱的书画艺术更加繁荣,让文化穆棱的品牌更加响亮,穆棱也将积极学习借鉴,按照培育特色,打造亮点,塑造品牌的思路,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塑韵,以文兴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穆如清风”穆棱籍书画作品进京展,由民革中央画院指导,由民革黑龙江省中山书画院、牡丹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穆棱市委宣传部主办,由民革牡丹江市中山书画院、牡丹江市书画院协办,由北京慈善艺术院、北京一耕美术馆、穆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著名美术评论家王仲先生担任学术顾问,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先生为展览题写展标,著名美术评论家阴澍雨先生担任学术主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