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稷山县在京唱“枣”戏招大商2、寻找贫困大学生父亲离世 母亲重病 稷山坚强少年负重前行3、吴城村,比稷山县历史还要早的村庄,这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稷山县在京唱“枣”戏招大商

山西日报讯 12月23日至24日,由稷山县委、县政府和运城市蒲剧团联手打造的大型清代题材蒲剧《枣儿谣》在北京市长安大戏院精彩演出,为首都人民奉献了一场稷王文化盛宴。

《枣儿谣》以清代稷山县吴城村村民吴绍先万里寻弟的真实事迹为题材,唱响了由红枣之乡传统文化孕育而生的人间亲情。“枣儿谣”在演出中多次唱起,贯穿全剧。该剧于2月15日晚在稷山首场演出,一炮打响,走出河东,赴并晋京,享誉全国。

稷山县是华夏农耕始祖后稷故里,是全国红枣产业十强县,稷山板枣居“中国十大名枣”之首,因皮薄、肉厚、核小、营养价值高而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弘扬板枣文化、发展板枣产业,使其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栽植面积达15.3万亩,年产板枣5000万公斤,产值6.3亿元,其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

稷山县以《枣儿谣》赴京演出为契机,从而宣传稷山板枣、招商引资。该县在演出现场设置了稷山枣展销平台,通过唱“枣”戏,推介项目,精准招商。在24日下午的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共签约8个项目,其中战略合作项目2项,投资合作项目6项,金额超过33亿元,涉及能源、文化、旅游及生产加工等多个领域,为推动稷山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板枣展厅前,稷山县委、县政府负责人表示,要以此次《枣儿谣》赴京演出为契机,大力推介稷王文化,打开稷山板枣的品牌营销之路,把枣卖出去,把商招回来,促进稷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牛东海 翟建平)

寻找贫困大学生父亲离世 母亲重病 稷山坚强少年负重前行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

父亲离世,母亲重病

陈宇鹏:坚强少年 负重前行

□记者 范娜 张国平

推荐人:郭清义(陈宇鹏父母的同窗好友)

推荐理由:“陈宇鹏的父母都是教师,因为过于劳累,一个猝死,一个重病。现在剩下两个孩子,一个今年参加高考,一个参加中考,家里却没有一分钱供孩子们上学了。希望爱心人士能关注这个家庭。”

8月7日,记者走进稷山县稷峰镇吴城村陈宇鹏的家中。

陈宇鹏在辅导弟弟做功课。 记者 张国平 摄

父亲离世,遭受重创

走进吴城村,在一座座高大气派的门楼中,陈宇鹏家的门楼显得毫不起眼。推门而入,两间破旧的平房映入眼帘,移步进屋,剥落的墙皮、简陋的家具记录着这一家人清苦的生活。唯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对门的墙壁上,兄弟二人的奖状、优秀学生的合影,镜框里的幸福全家福,这些记录着美好回忆的照片,几乎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

陈宇鹏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父亲曾执教于稷峰三中,母亲自1991年开始,就在村小学任教至今。家中还有一个小他3岁的弟弟。

据陈宇鹏父母的同窗好友郭清义回忆,陈宇鹏的父亲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中学教师,工作兢兢业业。2012年,代初三班主任的他经常感到身体不适,却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2012年4月的一天,在完成教学工作回到家后,他又去地里忙农活,由于过度疲劳,他突发心脏病,倒在了田间,溘然离世。

当时年仅14岁、正处于初三升学紧张时刻的陈宇鹏,过早地体会到了丧父之痛。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骤然间没了顶梁柱,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使得这个本已清贫的家庭更加拮据。

母亲病倒,雪上加霜

父亲去世后,陈宇鹏的母亲吴三梅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她靠着民办教师每月1000元的工资和政府的低保金,带着一家人艰难度日。

丧夫的痛苦、生活的艰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这位母亲。内心煎熬的她积劳成疾,去年冬天以来,吴三梅经常感觉胃部不适,但由于不舍得花钱迟迟没去医院做检查,只买了常规的止疼药来医治。谁也未曾想到,病魔再一次无情地将黑手伸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今年5月30日,吴三梅倒在了讲台上。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把她送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诊断结果是这个家庭不能也不敢面对的噩耗——胃癌。

陈宇鹏的大伯陈志义说:“当时正是宇鹏备战高考的关键时刻,为了不让他分心,我们不敢告诉他,也不敢把实情告诉他妈,到现在他妈都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6月3日,在“妈妈要去太原学习”善意谎言的隐瞒下,吴三梅被亲戚们送到太原肿瘤专科医院,做了胃全切手术。

6.8万元的手术费、每次上万元的化疗费用,对这个连日常生活都难以支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座大山。即使有新农合报销,有亲戚和村民的资助,也是杯水车薪。

坚强少年,负重前行

就在全家人为吴三梅的治疗费用发愁时,7月下旬,陈宇鹏收到了太原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娃学的是采矿专业,学费5000元,被褥、书本、军训等算下来总共得8000元,这个家实在是使不上一点力气供娃上学了。”现实面前,陈志义显得分外无奈。

而得知母亲病情的陈宇鹏,早已用略显稚嫩的双肩默默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弟弟的重任。

平时不常进厨房的他,现在每天负责家人的饮食起居。母亲胃部全切,只能吃流食,而且要少食多餐,细心的陈宇鹏就给母亲熬粥、蒸鸡蛋羹,每两个小时喂母亲喝一次。原本读书写字的稚嫩双手,开始为母亲和弟弟洗衣服;长兄如父,作为哥哥,他耐心地为刚刚考上高中的弟弟辅导功课。

在大伯的帮助下,陈宇鹏正在申请稷山县教育局的助学贷款,他希望借助这笔助学金圆自己的大学梦。

陈宇鹏告诉记者,他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他将以学习为第一重任,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争取早日找到好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他会牢记大伯的叮嘱,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怀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他将用四年的不懈努力回报社会。

如果您觉得资讯不错,请别吝惜在左下角点个赞哦~

如果你需要新闻爆料或者投稿,可以添加QQ号:1969503047版权说明本公众微信之发布内容欢迎微友在朋友圈分享,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者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运城新闻网;微信号 sxycxww” 字样。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有认为本公众微信内容发生侵权,请电联0359-2233273。本期责编:张军娜

微信号:sxycxww 欢迎从右上角功能按钮

转发、分享给你的好友!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运城新闻网了解更多新闻

吴城村,比稷山县历史还要早的村庄,这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稷山吴城村,一个比稷山县历史还要早的村庄。

旷世人民吴绍先。

村里的风景平淡但是耐看,也许老家并不繁华,却最温暖治愈。今天一起走进的是比稷山县历史还要早,由不忠不义、不孝不仁的不败战神吴起创建的村庄:稷山吴城村。

说到吴城村,我约莫是比较熟悉的,这是我邻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一个村庄。吴城村村庄不小,全村将近4000人口,村里头下水路面硬化的也是非常到位,根本不存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情况。

我刚刚说吴城村的历史比稷山县的历史还要早,可是有事实的根据的。老百姓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先有古吴城,后有稷山县。我之前给大家伙介绍北阳城的时候,提过稷山县的历史,这块再给大家稍稍的捋一捋,大家就清楚了。

话说longlong ago,也就是公元487年的时候,北魏孝文帝在高凉城设立了高凉县。到公元535年的时候,北魏分为东魏、西魏两个国家。当时汾南是西魏,西魏调整了河东高凉郡的战略防御部署,把高凉郡和高凉县的治所从北阳城移到了玉壁城,也就是现在的稷山白家庄村。

当时汾北是东魏,后来属北齐,但是它仍然叫高凉县,县治就在今吴城村。直到隋开皇十八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598年的时候,高凉县更名为稷山县,县治就从吴城迁到了现在县城的位置。

这么一说,从公元535年到598年这63年间,高凉县的县治一直都在吴城,而稷山县是在598年的时候,我刚说了598年的时候更名为稷山县,筑城、徙县治。所以就有了先有古吴城,后有稷山县这么一说,这下就捋顺了。

朋友们,小玉这番解说到位不到位?到位的朋友看到这块,先给小玉点个关注。

其实吴城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叫吴城了。这就要说到吴城的筑城历史了。咱就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我刚刚在视频开头的时候提到的战国名将吴起。他在历史上比较有争议,我就不过多的表述。

但是咱说一说他是如何修筑了吴城。这就要从他从鲁国投奔到魏国的时候说起了。当他投奔到魏国的时候得到了魏文侯重用,当时魏文侯命令他攻克秦国,但是他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给魏文侯送上了一份大礼。一年时间就将在魏国渴望已久的河西地区收入囊中。

吴起也如愿以偿地担任了首任西河郡守。也就是在他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吴起为了抵御秦国的进攻在公元前402年修筑了吴城。在两千多年前吴城村就已经叫吴城了。说起来就挡不住,根本挡不出。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到吴城村一个特别知名的人物,还有这样一个撼天动地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吴绍先。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同胞弟弟走失,他为了寻找两个弟弟历时17年,走遍中国十几个省,受尽千辛万苦,最后在异地他乡终于将两个弟弟找到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他这样一个义举感动了朝野,所以当时的康熙皇帝封他为义民。他现在的雕塑就在宋金墓里面,著名的蒲剧《枣儿谣》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好久没有拍村庄了,来到这里我都有点小害羞,大槐树下坐了一圈,叔叔姨姨,走咱打一下招呼去。

虽然现在庙已经拆了,但是我想文昌庙肯定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掌管人间的功名禄位。到了吴城村哪里都能不去,但是姐姐的小店必须打个卡。

哈喽,好久不见。

我姐姐呢?

这一个小突击还把我嘴巧心善的哥哥整的不好意思了。

该说不说,我哥哥、我姐姐嘴甜心善人正直,生意经营的是红红火火。

绝对没一说,这个小店是商品琳琅满目,种类俱全,价格还非常的实惠。

你有需要就来小店,保证你买的满意,买的欢喜。

怎么就来到了吴城的小学和幼儿园?

祖国的花朵都上课着,怎么就不进去打搅了?不过从门外听这朗朗的读书声,瞬间学生时代的回忆拉满。

回家。

好久不拍村子了,都不知道村子该怎么拍了。

走到这块,我想这是不是我一个老同学家?

看着像是。

我说我不会拍了,还真的少了点什么。

大队就还没上镜了吗?

走,又往回返。

吴城的舞台是1985年建成的,在2018年的时候重新改建。

我记得小时候来这里看热闹的时候,地面都还是土的,现在也建的美观大方。墙上我刚刚说的旷世义民吴绍先的简介,不过有些破损了,亟待修复。

时长压不住,我出个视频,费很大的劲儿。

最后祝愿历史底蕴丰厚的吴城村明天更美好,村民生活更红火,村庄经济更兴旺。

断桥铝合金门窗

别墅门窗

高档隔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