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北站街道精细化垃圾分类工作提质提效
街道不断提升辖区小区和企业单位的垃圾分类意识,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不定期开展针对一线保洁员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等。同时,在小区和商场醒目位置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标语口号,加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导。
街道利用党员的号召力,发动商圈附近的社区党员以及商圈内的白领党员积极投入宣导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街道城运中心多次联合专业环保企业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与培训。通过邀请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宣讲、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进楼宇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普法活动,邀请爱芬环保公益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体验小游戏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加深社区民众和企业的垃圾分类知识。
同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以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普法宣传活动,对一线保洁员工、安保队员进行循环滚动式垃圾分类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垃圾分类专员现场指导顾客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投放。通过面对面宣传,引导餐饮经营商户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参与、共同推进辖区生态文明建设。
街道把静安大悦城作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试点之一,统一优化提升硬件设备、人员设置、管理模式;引进创新概念对商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在遵循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下,做到垃圾分类就地处置。
同时,街道城运中心以开展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工作为中心,探索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投放模式。在北楼商场二楼设置废旧纺织物、废纸、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等五种分类投口;B2层原停车位升级改造为源头精细化分拣的两网融合示范点,配备1台泡沫冷压处理机、1台立式打包机,可以有效解决可回收物体积大、料质轻、回收困难、运输不便的难题;还配置了源头精细化分拣的容器,参照静安区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的管理标准,按照再生资源类别(玻璃、塑料、纸张、金属、纺织物、电子、电器)分类摆放。实行7+X全品类回收,做到低价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