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哪里做铝合金门窗最好
文章目录:
1、秦皇岛:无障碍改造 温暖送上门2、秦皇岛:追“新”逐“美”促高质量发展3、点赞小区没物业,他当了20多年义务管家
秦皇岛:无障碍改造 温暖送上门
视频加载中...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李琦 郭政)截至10月底,秦皇岛市2021年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全部完工。
全市共800户残疾人家庭完成改造,家住秦皇岛市耀华新村小区的杨洪滨就是受益者之一。
“当、当、当……”记者敲响了杨洪滨家的门。
杨洪滨架着双拐打开门,一边请记者进门,一边说,“我媳妇买菜去了,我让她别着急回来多逛逛。卫生间改造好了,有啥问题我自己就能解决,让媳妇也放松一下。”
杨洪滨接受记者采访,对无障碍改造十分满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杨洪滨今年54岁,因为股骨头坏死,下肢没法活动,之前身边时时刻刻也离不了人。
“为啥说之前离不了人呢?家里以前是蹲便,我自己用不了。虽然有个专用的椅子,但是卫生间太小放不下,得家里人帮我拿。现在不一样了,蹲便改成了坐便,旁边还有扶手。”杨洪滨一边说,一边开心地给记者演示起来,“我把拐杖先放边上,你看我坐下再起来,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
杨洪滨家改造后的卫生间。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杨洪滨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就杨洪滨夫妻两个人。因为杨洪滨行动不便,没少让媳妇受累。
“说实在的,一个大男人,上厕所还得别人帮忙确实挺尴尬的。改造之后好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了,心里觉得舒服多了,家里人也轻松不少。”杨洪滨感慨地说。
在杨洪滨家的一角,放着电饭煲、电磁炉等小家电。杨洪滨说,“这些是前两天残联配发的,都是无障碍用品、智能家电,还没舍得用,以后躺在床上通过手机就能帮着做家务。”
今年,秦皇岛市共投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255万元,改造标准为肢体残疾家庭户均6000元,其他残疾家庭户均1500元。改造内容每个家庭都不相同,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
“改造内容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包括出入口改造、卫生间厨房改造、无障碍用品配发等,同时还要兼顾改善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条件,用个性化服务解决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秦皇岛市残联组联维权部主任井伟文介绍。
闫忠友家改造后的厨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秦皇岛市海港区闫庄村的闫忠友今年43岁,16岁的时候因为车祸一条腿截肢,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现在父母已经七十多岁,身体也不是很好,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同样是今年的无障碍改造家庭,闫忠友家的改造内容更多一些。
秦皇岛市残联从闫忠友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换了门窗、做了灶台吊顶、进行了庭院硬化、安装了出入扶手、配置了低位橱柜。
秦皇岛市残联组联维权部主任井伟文介绍,“改造计划和具体实施,都会优先满足低保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和老残一体家庭的需求,尽最大力量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新换的铝合金门窗起大作用了。之前一到天冷的时候,家里就四处冒风,孩子身上都冻伤了,看着真心疼。这两天降温,新换的门窗可严实了,一丝风都进不来,无障碍改造帮我们大忙了。”闫忠友母亲高兴地说。
闫忠友放心地扶着门口新安装的扶手行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秦皇岛市从2010年启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改造家庭数量和投入资金都在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已经有6000余户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改造,实现全市建档立卡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让这些特殊群体住得好、行得顺、能如厕、洗上澡,秦皇岛市为残疾人家庭进行的无障碍改造既方便又实用,用有限的经费把更多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家中。
秦皇岛:追“新”逐“美”促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石家庄11月26日电 题:秦皇岛:追“新”逐“美”促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闫起磊、白林
每年生产数百万只铝制汽车轮毂的智能工厂来自这里的一家央企,广泛用于我国航天工程的特种玻璃来自这里的一家民企,供应国内汽车市场50%以上份额的制动燃油管路零配件来自这里的一家外企……这里就是渤海之滨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借助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年来积累的优势,秦皇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追“新”逐“美”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链接全球市场 释放开放动能
不久前,一艘装载6万多吨大豆的船舶,从巴西出发历时49天到达秦皇岛港。这些大豆随即运到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进行后续加工。公司副总经理顾宝华说:“从2001年建厂以来,为满足国内蛋白、油脂需求,我们就开始加工巴西大豆,进口巴西大豆量逐步上升,今年有望达到180万吨。”
2024年6月11日,工人在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车轮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在秦皇岛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车间,成卷的钢带经轧制、焊接、冷却、盘卷,变成了直径4.75毫米至10毫米的钢管。这些钢管再搭配涂层工艺,最终做成型号各异的燃油管或刹车管。“我们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外资企业,经过近40年,已发展为供货全球的制动燃油管路零配件公司,在国内汽车市场份额已达到50%以上。”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成说。
在秦皇岛扎根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投资组建的铝车轮制造企业,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李世德说,公司在行业率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轮毂无损探伤,70%以上的智能设备为自主研发制造。
近年来,秦皇岛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大做强做优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打造链接全球市场的制造产业高地。
服务“大国重器” 加速创新步伐
什么样的玻璃能“飞”上天?在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厚度约0.075毫米、能为航天器提供特殊保护的玻璃。“我们已连续20多年为国家航天工程配套玻璃产品,累计提供特种玻璃1500余万片。”公司总经理卢奕霖说。
2024年4月12日,工人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特种玻璃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在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赶制“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依靠自主创新,我们公司已累计生产核电设备400多台,产品覆盖国内外20多家核电站。”公司副总经理张建磊说。
同样服务“大国重器”的还有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它主要生产超高压、大容量高端电力变压器,是国内大型发电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产品还远销国外。公司总经理韩钟说,秦皇岛海陆交通便利,产品经过1公里的专用线可直达港口。
紧邻山海关码头,正在施工的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预计半年后投产。“一期工程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开工前审批。”基地项目经理罗丹说,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方地区重要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近年来,秦皇岛充分利用临海靠港优势,聚焦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造就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的行业领军者。
拥抱山海长城 塑造文旅新貌
山海关老龙头,海浪拍打入海石城,游客们站在澄海楼前,尽情感受长城的雄伟和大海的辽阔。角山山麓,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进入陈列布展阶段。这里将成为海内外游客了解长城的重要窗口。
这是2024年9月19日拍摄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秦皇岛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利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创造旅游新场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临海听涛的“婚房”,“工业风”的咖啡厅,西洋风格的近现代建筑……曾经主要运输煤炭的秦皇岛港西港区将百年历史与现代创意交织融合,打造出西港花园景区,让游客流连忘返,这里已成为秦皇岛打卡新地标。
近年来,依托滨海和长城两大核心资源,秦皇岛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不断上新场景业态,“文旅菜单”品类愈加丰盛。
2024年7月5日,游客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乘船游览海上风光。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今年“十一”,“西港杯”京津冀帆船邀请赛在秦皇岛顺利举行。全年有7个月可开展帆船运动的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已连续举办多项品牌赛事活动,每年都吸引数万名帆船爱好者参赛、观赛。
加快建设的秦皇岛国际旅游港是秦皇岛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这里正在去“煤”增“美”,打造城市“新名片”。
点赞小区没物业,他当了20多年义务管家
广告合作:13603232639 | 0335-3663968
5月7日下午
89岁的周琴文从女儿家回到育才路1号楼取东西,发现单元门口的老鼠洞被水泥封死了。她知道,这肯定是张瑞福帮忙弄的。
山海关区育才路1号和2号楼相距几百米远,分别建设于1993年和1995年,最初是教育局家属楼,居民绝大部分是教师。二十多年时间里,这两栋楼一直没有物业,用周琴文的话说,“都是张瑞福管,操老多心了。”
张瑞福退休前是市职业技术学院校长。7日上午,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和几位居民商量自来水的事儿。1号楼共4个单元,虽然年代较远,但楼体重新粉刷过,北侧小路铺着整齐的地砖,环境非常整洁干净。
北侧矮墙边是一溜儿栽种着树木的绿化带,树下几排椅子。周琴文说,因为没有物业,居民经常把垃圾随手一扔,矮墙边原本布满旧家具、砖头等各种垃圾。两三年前的一个夏天,张瑞福带着几个热心居民一起,开始着手清理。
“不知从哪儿借的三轮车,大热天的,张校长一趟又一趟往外运垃圾,汗直往下流。”周琴文看着心疼,“那么大岁数了,不容易。”垃圾全部清运后,张瑞福清理了土里的石头块儿,又托人找来旧砖,一块一块铺好,忙活好几天,垃圾带成功“变身”为绿化带。这还不够,细心的张瑞福又用水泥砌出石墩,搭上木板,就成了舒服结实的座椅。居民们乘凉、聊天有了好去处。
周琴文住一楼,去年,家里墙皮剥落严重,用手一摸“哗哗”往下掉。她随口抱怨几句,几天后张瑞福拿着工具来了,一点一点帮她把墙壁重新粉刷。周琴文心里过意不去:“你也70多岁人了,给我当免费劳工。”张瑞福不以为意:“没事儿,和你比我还年轻呢。”
1号楼地势低,每次下雨,别人都往家走,张瑞福却披着雨披出门,把下水井井盖打开,让水尽快流走。担心有人掉进去,他总是守在旁边直到雨停。这么多年没物业,张瑞福成了义务清洁工,几乎每天都要打扫一次小区。
每年挨家挨户收暖气费、水电费也是张瑞福的事儿,赶上居民不在家得跑好几趟。电线老化导致断电,污水管老旧经常堵塞,有居民想换铝合金门窗,谁家暖气不热……大大小小这些事儿,张瑞福都跟着操心,帮着联系相关部门。
张瑞福有两个心病,一是小区现在还不通燃气,二是因为管道问题,五楼、六楼经常上不去水。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需要资金,这是他最发愁的。
上午11点多,在2号楼附近看到一个污水井盖破损严重,张瑞福皱起眉头:“得和居民商量,大家凑钱赶紧换个新的,太危险。”他说,不管大问题小问题,努力解决吧,“咱自己住的地方,不说什么操心费力,管好了大家住着都舒坦。”
记者:杜楠
摄影:程学水
编辑:周静
责编:王勍 侯红玲
终审:张晓阳
热点回顾
★高大上!秦皇岛可以自助办理身份证啦!省内户籍都可在办,24小时在线服务!
★海港区老旧小区又将有新变化?拭目以待!
★留守儿童被父亲打成“香肠嘴”…为什么有人却说“打得好”?
★打卡来聚财荣誉商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看你就点点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