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洁芸:碧落流泉 翠微拥黛——漫话卧云山下水母宫
水母宫景区位于距张家口市区西北3.5公里的卧云山脚下,前身为1936年察哈尔省建筑厅修建的“省立森林公园”。园中有40多种树木,80多种花草灌木,以其高达48%的植被覆盖率成为市区周边一处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分布着水母娘娘庙、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冯玉祥别墅等历史人文景观,是一处自然人文景观俱佳的旅游胜地。
水母宫的与众不同,游客还没走进大门就能感受到。很多80后至今还保存着孩童时骑上水母宫门前高大狮子的留影,如果你注意到它们身上涂着不同寻常的绿色,你会感到奇怪吗?在古代,狮子是一种瑞兽,可以驱魔避邪,最早用来镇守陵墓。这对石狮子原来是给清末煊赫一时的定安将军守陵的。
定将军年轻时征讨农民起义军立了功,被升为一品顶戴,在张家口购置大批房产,据说有99处之多,连万全大地主霍老五的店铺都是从他后人手里置办的。他死时被起义军杀害,割了头颅。清朝政府御赐他一颗金头颅,使尸身得以完整,将他厚葬在永丰堡村南沟半山坡(今永丰堡小学)。墓前放置着这对用上乘石料雕刻成的石狮子,造型雄壮而生动,颇有威严之感。1957年永丰堡大队因用地将定安墓迁移时,把它们搬来为水母宫镇守山门。
水母宫大门两侧是市楹联学会会长张旭岩先生所撰,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根茂书写的楹联:
水母有慈心碧落流泉仙踪圣境
山城无俗韵翠微拥黛殊景名宫
由两扇洞开的朱漆山门走进宫内,扑面而来是满眼的绿,新疆杨、五角枫、丁香、榆叶梅、山桃,绿得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绿中,山间的林荫路更显幽静,脚下的青石砖更显厚重。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古朴苍劲的园中,近一两年又充满了灵秀的水声。这得益于2015年由张家口市政府出资修建的“溪流叠水”景观工程——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采用循环水技术,从大水泉取天然泉水,顺山势而下成为山间溪流。将水间汀步和溪旁小路不断交错打造一条独一无二的亲水栈道,在山间设置积水池,配以园林景观,凸显了“清泉石上流”的幽深意境。
在景区主路东西两侧各有一处青砖灰瓦的民国时期建筑,现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及冯玉祥别墅,它们遥遥相望,共同见证与记录了1933年张家口民众踊跃参与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茶北失地的一段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在潺潺水声中沿主路向北走,约十分钟后到达水池区。既然水母宫被打造为大型的省立公园是在张家口作为察哈尔省省会时期,这里自然保存了当年的痕迹。水池是由时任察哈尔省主席的宋哲元在1934年修建的,从笔者所藏一张名为《水母宫公园丽色》的军事便邮来看,最初的水池分为两部分,西边圆池养鱼,东边方池蓄水浇树浇花,在水资源稀缺的塞外专门辟出一方池塘来蓄水浇树,是“爱树如命”的宋将军的大手笔。他不仅带领士兵亲手在园子里栽种了成千的树木(不少存活至今),还立下了“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的军令状,水母宫今日能有如此优良的自然环境,还要感恩于他。
水池后来几经变迁,成为今日的模样,湖中保留了小岛,云水亭和仙鹤伫立于中央。池中水草悠悠,鱼儿嬉戏,时光流逝的倒影浮于深绿的水面之上。犹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水池北面耸立起一座规模得当的假山,一道瀑布从上面倾泻至湖中,每到周末,张家口人举家来到这里,争着与这飞花碎玉合影,好不热闹。
在水池边,仰头便能看到卧云山上的石老汉峰、金钟倒扣、老虎头、熊与子这些自然景观,惟妙惟肖,让人喜悦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石老汉峰,它如一位须发飘飘、正襟危坐的老人。1958年全国文联参观团游览至此,郭沫若为它即兴作诗一首:“石老汉/坐在山上弓背看/看得心不安/别人都在大跃进/你为什么作旁观?”一块山石,还被烙上了特殊年月的印记。山脊东部的彩色爬山游廊是游人登山游览与歇脚的好去处。
从水池向西走约20米,就到了水母宫的发祥地——大水泉和水母娘娘庙。大水泉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当年水母娘娘赴北海幽会玄武大帝,路经此地渴极思饮,当她按下云头四处一看,发现没有水,便指地为泉,山岩裂隙,泉水汨汨而出。水母娘娘解渴之后,念及塞外缺水,将这股清泉留给此地,泉水便缓缓流淌至今。今天,当你漫步园中,还能看见这股鲜活跃动的水,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的透彻与清凉。
大水泉实际是附近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所形成的一处下降泉,泉水中富含硫、铝、锶、偏硅酸等矿物质,水质偏硬,既是优质的饮用矿泉水,又适于浸泡、鞣洗毛皮。清朝雍正年间以后,随着张库大道的发展,张家口成为远近闻名的“皮都”,每年有大量毛皮在这里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居住在附近的皮商发现用大水泉的水鞣洗出的皮毛毛色鲜亮、毛板顺滑,能卖个好价钱。后来,为了感念水母娘娘赐泉之恩德,由皮行向200多位皮商集资,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跨泉建起水母娘娘庙。
水母娘娘庙格局小而亲切,庙内有正殿一间,配殿五间,影壁一座,庙外有五道庙一间。正殿中央供奉水母娘娘,五尺高的金装坐像位于大水泉泉眼正上方,两旁分立两位侍女,左右分别为送子娘娘和泰山娘娘。殿内两侧绘有大型壁画,系80年代初庙宇修复时市政府邀请著名工笔画家王业茂老先生绘制的。东面画中,水母娘娘骑龙出宫,带一车取自五湖四海九江八河的水,侍女背负啻旨与宝印,众天神各司其职,为人间施雨。西面画中,天神施雨结束,人困马乏,水母娘娘骑马回宫。
庙内壁画最大的价值在于忠实还原历史。据知情人介绍,王业茂先生从小生活在永丰堡一代,学画时经常来水母娘娘庙研习与临摹壁画,对每一幅都了然于心。后来,面对着空空的墙壁,与其说他在创作,不如说他完好地还原了记忆,这是比个人创作更高一层的境界,近两百年的历史因此得以延续,数十幅珍贵的文物得以留存。
在供奉着三皇五帝、西王母、利市仙官的几间配殿及影壁上,你都可以看到《曹冲秤象》、《酒中八仙》、《商山四皓》、《赵颜求寿》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主题的壁画,其中以《昭君出塞》、《文姬归汉》这些反映蒙汉人民友好主题的居多。张库大道顺应蒙汉贸易互市而发展,水母娘娘庙作为贸易互市的产物,就坐落于通往库伦的必经之地。当年,走“大囫囵”的商贩行经此地,都要将骆驼停在路边,上山给水母娘娘上一炷香,祈求出行平安,生意兴旺,庙上香火不断,热闹非凡。
大殿正对的镂空花墙如两条雕花锦带绕院而行,轻盈飘逸,当年洗皮工人住在庙里时,需要用水,便放下系着麻绳的水舀,直接从庙下方汩汩而出的大水泉提水上来。在结实的砖墙上,至今还能看到麻绳磨出的几个半圆小孔,它们连同依然伫立在庙底的建庙功德碑(200多年来岁月已磨蚀了上面的字迹)一起,无声地向游客讲述着一段与水有关的皮都历史。
在水母宫的灵山秀水中,还记录着一段著名的抗战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占领了东北三省,继而向长城沿线进发,华北局势全面告急,国民党蒋介石却奉行消极抵抗政策,要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在这种情势下,1932年10月10日,爱国将领冯玉祥由山东奉安过北平北上,第二次来到塞外山城张家口,高高举起“抗战到底”的义旗。
1933年4月,蒋介石政府对日投降妥协,与日本侵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激起了全国军民的极大愤慨。冯玉祥顺应民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于1933年5月26日发起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参加的部队主要有国民军佟麟阁所辖两个师,抗日联军方振武所辖两个军,宋哲元二十九军教导团,以及冯玉祥旧部吉鸿昌、孙良诚、高树勋、张凌云所辖1.5万余人,共计五、六万人,枪10余万只。
是年,日伪军已抢先占领了察哈尔东部的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抗日同盟军成立后,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于6月下旬对蒙军李守信部和一部分日军发起了强势攻击,同盟军将士神勇威猛,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收回察东失地。正在抗日同盟军捷报频奏之时,蒋介石调动一切力量镇压同盟军。冯玉祥于8月6日通电归还政权,8月9日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自动下野,成立仅仅80多天的同盟军宣告结束。
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四县,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第一次从日本人手中夺回领土。尤其是吉鸿昌收复多伦一战,打了四天四夜,最后他赤裸臂膀,高举大刀,亲率几十名士兵组成敢死队,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多伦城,战斗之卓绝,战果之显著,令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1933年,冯玉祥将军曾在卧云山主峰老虎头半山腰的白龙洞指挥同盟军战斗。据吉鸿昌将军的包月车夫贺宝贵老人回忆,当时常拉他来水母宫参加同盟军将领会议,地点就在今天的冯玉祥别墅。至于冯玉祥将军期间是否在这里居住过,笔者尚在进一步考证,“别墅”一称也可能是永丰堡附近居民的一种误传。
可以肯定的是,水母宫是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段短暂历史的主要见证地点之一,亲历了战争岁月,它本身也镀上了一层抗战军民浴血奋战的辉煌色彩。
1987年水母宫景区内开设吉鸿昌将军纪念馆。1991年,建成冯玉祥将军半身石像。2005年,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共同出资,建成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吉鸿昌纪念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高约3米的将军全身青铜像,由中央美院设计雕刻,身后影壁上书写将军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将军的女儿吉瑞芝女士亲赴张家口参加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她非常关心场馆建设,热心地提供相关资料,丰富馆藏内容。2016年五一前夕,水母宫景区管理处再次对两个场馆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布展。现在景区每年接待数千游客前来缅怀先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