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致敬!这位“中国百校之父”在浙大留下的不止一栋楼,还有……

浙江大学:致敬!这位“中国百校之父”在浙大留下的不止一栋楼,还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在浙大,有一个名字

每一位浙大学子都不会陌生

他就是被誉为

“百校之父”的田家炳。

2018年7月10日

这位备受尊敬的老人,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

在浙大,有一栋楼

承载着一代代浙大学子的青春印记

这栋楼便是由田先生出资建造的

“田家炳书院”

很多时候,同学们相约自习、上课

总会说:“去田家炳吧!”

这个名字、这栋楼,

与浙大校园,早已融为一体。

【MBAChina网讯】人物介绍

田家炳(1919年-2018年7月10日)大慈善家、大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主席。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捐助教育事业以来,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4所小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一幢楼,

让浙大学子记住了他的名字

走进浙大西溪校区校园后不远,能看见一幢端庄古朴的黄色建筑,这就是由田家炳先生捐资800万元建造而成的“田家炳书院”。

位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田家炳书院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田家炳书院是学生们上课、自习最常去的地方,知悉田家炳先生辞世,浙大人们纷纷缅怀。“田家炳书院是我大学时代的主教学楼,上大课、夜自习几乎都在那里……他不是香港最大的富豪,但浙大学子通过一幢教学楼的名字记住了他。”在得知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校友“一方”发朋友圈说。

在田家炳书院内部,有一则建筑背景介绍:“……承蒙香港爱国人士田家炳先生慨然捐资八百万元人民币,襄建书院。一九九七年百年校庆之日奠基,一九九九年落成。书院位于本校西溪校区,主楼高八层,一万二千平方米,画栋飞云,层檐耸翠,端庄古朴,典雅明丽,融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派于一体。”

介绍上同时写着:“书院之兴建,将以兼容并包为方针,以化育人才为指归,切磋学术,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激扬精神,诚为莘莘学子进德修业之宇也。田家炳先生籍广东大埔,家学渊源,书香世第,赤子丹心,志存高远……”

位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田家炳书院

其实,很多浙大新生,起初都很奇怪这幢教学楼的名字。“在这幢楼里上课和自修了一段时间,才知道这是一个人的名字。”浙大新闻系的毕业生小陈说,“感谢先生,在西溪校区四年,学习生活谈恋爱,每天都在这座楼前走过。”

“看到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我们非常悲痛,田先生为中国教育捐助了很多的学校和建筑。我以前在浙大西溪校区的田家炳书院上课,每当看到田家炳书院这几个大字,内心充满了对田先生的敬仰,我们要铭记田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爱,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不辜负他老人家对中国教育的热忱和希望!”苏德矿教授说。

为了教育卖掉“花园式豪宅”

冠名是为了激励自己

几十年捐助教育事业,让田家炳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为了教育事业,他“卖屋助学”“*捐校”,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迹。

1997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而自己带着太太,租用了面积很小,但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别墅的一个公寓楼作为新家。

“那时经济比较糟糕,但我已答应要给一些机构捐款,人家做了计划,所以决定卖掉房屋。一方面,觉得自己住这么大房子是浪费,另外卖掉的钱,可以资助20多间中学,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田家炳在接受华商名人堂访问时回忆说。

被问到,后来有没有心疼过,田家炳则回答:“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不但经济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相比于在慈善事业上的慷慨,田家炳对自己却十分“吝啬”,他深居简出,在生意场上从不搞铺张的仪式;儿女婚嫁一切从简;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曾戴的电子表,因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对此,他坦然表示,钱“够用”就好,希望省下的这点“小钱”能用在对的地方,比如为孩子、为国家、为民族。

田家炳坚持用自己的名字给捐赠学校命名。“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学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荣耀田家炳,反而会丑化田家炳,家长就会讲,儿女千万不要送到田家炳学校读书,那田家炳,就会是个耻辱。”他一直用这个激励自己,也要求基金会的同仁,要求所有接受捐赠的对象,一定要实实在在把学校办好,不要辜负大家的期待。

以“田家炳”命名学校的意义

致力于教育慈善事业

源于童年经历

田家炳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曾任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在白金汉宫授予其M.B.E勋章;数十所大学院校授予其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衔;国内70余市授予其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

据统计,中国大陆共有300余所大中小学,都受过田家炳先生的捐赠。论数量,田家炳不是捐钱最多的,但是论比例,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一个人,就是田家炳。

为什么对捐助教育情有独钟?田家炳先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16岁时父亲就去世,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我刚刚读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辍学,接手父亲的砖瓦窑生意。小时候没读多少书,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后来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过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发达。

虽然在全国各地捐了那么多学校,但在媒体上却找不到一篇关于田家炳的专访,为什么会如此低调?“我只是做我自己该做的事,用不着大张旗鼓吧。我不是想用钱来换取任何名誉,只想自己开心、社会有益。”田家炳曾在200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而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专访。

他获得了无数个头衔或称号,最让他开心和看重的,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却用上了我的名字。据说这是中国第5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荣耀了。”

深切缅怀田家炳先生!

向一生为善的“中国百校之父”

致敬!

内容来源:钱江晚报《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昨辞世浙江大学发文悼念》作者:王湛 马雯欣;微信公众号“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田家炳 ―“中国百校之父”, 为了教育连房子都卖掉!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华商报《“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辞世》作者:赵瑞利;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

内容整合:谢冰玉 | 李灵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编辑:谢冰玉

Bitget最新注册

Bitget下载

Bitget官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