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2月20日电 “小雪收葱,不收就空。小麦冬灌,保墒防冻……”11月27日早上7点,在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东申村东头的一片麦田里,49岁的农民王熜之正摆弄着自动喷灌机给小麦浇“冻水”。

上“冻水”用上自动喷灌机,还得从10年前区内开始推行的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说起。

10年前,王熜之一家三口种着3亩3分地,每到麦收、秋收时节,他就得放下手头的铝合金门窗生意,在田间地头忙活两个多月。“劳心费力,就为种点口粮。”

2007年,我区开始试水玉米集体耕作,推行玉米机收、旋耕统一服务。起初,习惯了“各自为战”的乡亲们,对这种新模式并不“感冒”。“一是怕机器收得不干净,二是觉得旋耕深度只有15公分左右,碎秸秆会留在地面上,更重要的是大家不愿意多掏机收的费用。”王熜之道出了原因。

了解情况后,全区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安排人员走村入户讲解机收优势;在旋耕后再增加深耕环节,深耕深度达20多公分;对接受集体耕作统一服务的农户,区财政每亩补贴40元机械作业费,各镇、街道再补贴10-30元,农户仅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机械作业费差价款。

消除了后顾之忧,集体耕作服务逐渐被农户认可。王熜之便是第一批接受该项服务的农户。

试点一年后,2008年,临淄区开始全面推行玉米机收还田、旋耕、深耕、再旋耕4个环节的统一服务。经过几年的延伸和拓展,全区40万亩粮田实现了统一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统一旋耕、统一深耕(松)、统一再旋耕、统一施肥、统一小麦供种、统一小麦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小麦收获、统一夏玉米机械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集体耕作的关键在于机械化。为此,全区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实行集体耕作的需要合作,推动形成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王熜之嗅到了机会。2008年,他舍弃铝合金门窗生意,购置了三台拖拉机,并联合几名农机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吸纳63名农机手入社,每年为9个村11000多亩粮田提供耕作服务。

集体耕作服务大大推动了土地流转,全区涌现出了一批批种粮大户,王熜之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他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亩地搞粮食种植,2010年发展到300亩,到现在已流转土地600亩。

目前,王熜之每年种粮收入近20万元。眼看着种地比打工挣得多的多。2014年,王熜之索性把高职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喊了回来,一起搞起了农业生产,“统一耕种,统一管理,除了收割赶时间请短工,平时我们一家三口忙活600多亩地绰绰有余,过去连想都不敢想。”采访结束时,王熜之办公室里一块写有“新型职业农民”的字画颇为引人注意。这是朋友送给他的,王熜之觉得,这个称呼挺贴切。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

欧大师系统节能门窗

欧大师别墅门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