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调整不改变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方向
短期调整不改变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方向
近期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波动,北向资金延续流出趋势。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受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上升影响,投资者普遍采取减持风险资产、持有现金的交易策略,人民币资产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这些变化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也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方向。
政策工具充足经济将呈现“V形”走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宏观经济是判断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和根基。尽管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但是疫情防控效果比较显著,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尤其随着下一阶段加大复工复产力度、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我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V形”转反走势。
目前看,我国逆周期调控的政策工具充足。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管涛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疫情应对已成为当前各国货币政策的核心考量因素。中国货币政策已成为全球疫情应对的领跑者,盯着美联储研判中国央行政策操作已经不再有效。
在他看来,在疫情应对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主要是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重点支持疫情防控;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恢复,货币政策迅速转向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在应对中,中国央行交替使用一揽子政策工具,既有数量工具又有价格手段,拓宽了政策空间;同时,还与其他政策充分协调,以进一步强化政策效果。
“总体而言,疫情发展的每个阶段,中国央行基本上均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出台,源源不断地给市场以信心支持。这也是疫情暴发以来,国内资本市场表现好于海外市场的重要原因。”管涛称。
温彬称,下一阶段我国调控政策工具多、空间大。在财政政策方面,提高赤字率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一方面扩大公共支出,重点用于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在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目前发达国家的存款准备金率普遍下调至零水平,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在10%左右,还有很大的降准空间,同时配合逆回购、MLF、SLF、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使市场利率稳中有降。
对于人民币,在管涛看来,人民币汇率自去年8月份破“7”之后,市场化程度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给了中国央行更大的自信。疫情以来,无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破还是跌破7,均未产生新的恐慌,市场对于汇率弹性扩大的适应性和承受力明显提高,汇率浮动已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
近期A股表现优于他国中长期向好
对于资本市场,温彬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投资者看好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近年来A股纳入MSCI指数、中国国债和金融债纳入彭博全球债券指数等,正是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的具体体现,这也决定了资本市场中长期呈现向好方向。
近期资金延续流出趋势,数据显示,3月19日全天北向资金净卖出102.21亿元。
短期内之所以出现境外资金流出现象,温彬认为,一方面,美国股市熔断数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因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股市也受到了外围市场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全球市场恐慌情绪上升的背景下,投资者普遍采取减持风险资产、持有现金的交易策略,人民币资产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这些因素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方向。
他认为,对比外围股市降幅普遍达到20%-40%的情况,我国资本市场的抗跌性较强,下跌幅度有限,甚至创业板还较年初出现正增长。
“A股市场近期波动加剧,北向资金呈现净流出,这主要体现了全球范围内风险偏好在疫情扩散下承压,并不代表国际投资人不看好A股市场。实际结果恰恰相反,A股市场在过去两周表现好于全球其他股市。”瑞银资产管理资产配置董事罗迪称。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分析,本轮沪深股通北向资金净流出的累计规模可能达到800亿至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看,沪深港通北向资金从高点累计已经净流出750亿元左右人民币,本轮流出或逐步接近尾声。
“中国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A股市场估值较低,政策空间相对充足,中期前景不宜过度悲观。”中金公司认为。
罗迪表示,摆脱疫情干扰后,中国经济将回归增长主线,这已基本成为全球市场的共识。展望未来,北向资金有望逐步恢复净流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