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头指运营商想不通iPhone4也要防.
矛头指运营商:想不通iPhone4也要防
矛头指运营商:想不通iPhone4也要防 更新时间:2011-3-14 9:46:03 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张杰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一贯谨慎持重。他极少在外面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其他个人信息,“除了必须办理一些业务以外,因为不喜欢收到垃圾短信或者骚扰电话。”可是,他的生活依然被说不清来源的各种垃圾短信侵扰。
早在联通推出iPhone4之前,他就找朋友从美国买了一台裸机回来。因为听说联通的3G网络在国内比较完善,速度也比较快,他就去联通营业厅新办理了一张电话卡。鉴于工作中他使用另外一台手机,新买的iPhone4他只跟女朋友打电话、下载游戏来玩。“从itune下载的账户是英国的账户,留的电话号码也是英国的,以前用过很多次从来没有收到过垃圾短信。而新办理的电话号码只有联通和我女朋友知道。”
垃圾短信并不是很快就有,“刚开始还好,大概两三个月吧,手机里非常干净,短信、通话记录都只有一个名字。”后来他又用这个手机给别人打过几次电话,“大概是三个朋友。”这之后,垃圾短信就开始来了:“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两三条,多的时候四五条。”他说:“全部都是广告,订阅电子杂志的,下载新软件的。”他回想了一下:“都没有电话号码,经常是5位或者6位的数字。现在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式太多了,简直防不胜防。”
风口浪尖上的运营商
各大电信运营商被投诉或者报道泄露用户隐私数见不鲜。“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说就是联通泄露了我的电话号码,”张杰说:“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而这个证据又几乎不可能找到,只能是怀疑。”记者随后拨通联通的投诉电话,但是很久都无人接听。
张杰的女朋友使用的是移动的全球通,“她收到的短信更多,一般都是新楼盘的广告,甚至收到过几次类似私人侦探的短信,说通过联系短信里留下的手机号码可以找人调查任何人的短信、通话记录。”张杰说女朋友不像他那么小心,在很多地方都留过自己的电话号码,因此更难确定到底从何处泄露。“她还接到过电话,没等说完就挂断了,更常见的是响一下就挂断的电话。”
张杰对此表示出无奈:“我认为关于手机号码的保护更多的是依靠行业自律,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小心谨慎,在明知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自我防护。”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手机号码属于个人隐私,如果明知是权利人的手机号码还予以公开并造成不利后果的构成侵权。
游戏软件也要提防
苹果的app store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懂技术的人编写软件上传上去,多数为游戏软件,也有一些功能性的,比如特殊效果的摄像头、漂亮界面的闹钟或者天气。这些软件或者免费或者收费,供使用者自主选择。张杰就是这些软件的拥护者之一,他下载了很多游戏软件、书籍。
“后来才知道这些软件中可能也含有陷阱。”不久前他看到一则新闻,苹果公司否决了一款软件上传至app store,原因是该款软件涉及到隐私泄露。据报道,这款软件要求使用者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然后会将搜集到的手机号码发送给广告商,广告商则根据定位来发送广告。苹果公司最后禁止了这款软件。
尊贵VIP信息也“失守”
尽管工作繁忙,张杰还是办了一张健身卡。健身中心在家附近,下楼就到了。但是他去的次数很少,“时间不够,很难规律起来。”办卡的时候,“本来有点犹豫,客服人员非常热情,讲了很多优惠之处。”张杰办的是一张年卡,价格是两千多元。
办卡之前要填表,“这都是惯例了,在哪里办卡都需要填很多关于个人信息的资料,姓名、年龄、职业等等。”张杰说要填表没办法,“这个信息肯定就泄露出去了。”他的语气里有一丝嘲讽。不过他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否泄露或者如何泄露,“那么多垃圾短信怎么可能知道是哪一家什么时候怎么泄露的。”
而更加高端的高尔夫会籍卡也难逃泄密的困境。大部分高尔夫球会设有会籍制度,购买会籍之后能够享受打球优惠、定期活动等会员优待。而会籍更是价格不菲,通常都是数十万一张,能够拥有这些会籍的人士自然非富即贵。一位国内大型高尔夫球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尽管他们尽量做到严格保密,依然有信息被泄露的情况,甚至接到过会员的投诉电话。不过因为情况比较敏感,他拒绝接受采访谈及更多细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