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马鲲鹏牛市状态下券商不能轻易言顶目前连半山腰都没到
申万宏源马鲲鹏:牛市状态下券商不能轻易言顶目前连半山腰都没到
A股涨势如虹交易额连续第4日突破万亿,金融地产成助推主力。
经过几日暴涨,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的蓝筹股气势有所回调,接下来能否持续领涨A股?申万宏源马鲲鹏团队在最新研报中表示,长期看好金融地产板块的持续行情。当前市场与2012年+2014年颇为相似但交易结构远远好于2014年,牛市状态下券商不能轻易言顶,而银行在重新获得利润掌控权之后也会持续向上,但短期内建议大家暂时放下对银行利润指标的诉求。
1、为什么说当前是2012年+2014年,但交易结构远好于2014年?
2012年对银行业来说,有经济向上拐点这个信号。现在这个时点,宏观经济在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下,同样也出现非常明确的向上拐点的迹象。同时,在2012年,市场对证券行业有很强的改革预期。当时12年做了券商的改革大会。现在,证券行业依然有很强的改革预期,不弱于2012年。所以说现在有2012年的感觉。
同时又有2014年的感觉。两个点来概括:
1)流动性。2014年流动性非常充裕,今年流动性也非常充裕。同时在陆家嘴论坛上,领导提出全年30万亿社融、20万亿信贷的大目标后。短期流动性迅速收紧的预期,也被打消了;
2)非标监管。2014年有43号文,对非标发展有非常大的压力。现在上周末也出来非标监管的认定标准。对非标资产采取最严格口径的监管。这个事,无外乎全社会就这么多钱,是配在非标上、还是标准化资产上,无非就是摆布和比例的问题。只有按住一面,才会另一头有更多资金的流入。
所以说今年也像2014年,一方面是流动性宽裕,另一方面是对于权益资产,尤其是标准化权益资产,它对立的那一面,类信贷的权益资产,同样今年和2014年一样,有非常严格的约束。而且约束下,对未来资金的配置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可以预见,在充裕的流动性下。社会资金往标准化流动性转,这个方向是明朗的。但是交易结构比2014年好很多。
2014年是全民加杠杆,广大散户跑步入场。当时有很多工具,包括母子账户分拆配资、伞形信托等等。这些工具迅速放大场外杠杆规模。监管对场外工具的控制和约束就比较小。因此2014年那一轮叫杠杆牛,广大散户群众通过杠杆迅速跑步入场,推升指数。但本质上交易结构不是很健康,一旦有风吹草动,就造成踩踏式的下跌。这是2015年股灾的情况。
但自从2015年股灾之后,面向散户群众的线上配资已经叫停,并严格管制。目前这一轮市场上涨引发的加杠杆,主要以场内杠杆为主,是券商的融资融券。场内杠杆相对来说,好检测,好控制,风险敞口、杠杆倍数都是可控的。场外线上各种散户小额资金迅速线上加杠杆。
在现在这个监管压制下,基本上没有恢复的空间。目前在现在这个监管环境下,2014年那样,广大散户通过场外杠杆跑步入场,并没有发生。有的只是大户之间互相加杠杆、拆借炒股,这实际是市场常态化的业务。
只要广大散户没有像2014年那样,通过母子分拆账户迅速加杠杆跑步入场,那场外杠杆上升幅度就是有限的。只要场外杠杆是有限的,那这一轮指数上涨就是健康的。
所以虽然有2012年经济加改革预期,与2014年流动性加非标约束的预期。但是这一轮的交易结构远好于2014年。核心就是尤其面向场外群众的加杠杆,被严格限制和约束。因此大家不用一涨,就担心杠杆上的过快。因此虽然说这一轮兼具12、14年的特征,但是比14年那样迅速杠杆加起来的行情,还是健康不少。
2、银行、券商、保险、地产四大行业怎么看?排序是证券、地产、保险、银行。
证券行业,可能是是四个行业里,基本面很好,同时也没有政策利空的行业都很好,是双有利的情况,所以排最前面。
地产行业基本面很强,但是政策面上比证券行业会稍弱一些,毕竟政策对地产行业肯定不会像证券行业这么扶持。但是基本面确实很好。
保险银行这两个行业,都直接受益经济见底后的向上拐点。这两个行业本质上都是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行业。这两个行业在经济预期拐点的时候,都看好,但为什么保险在银行之前呢?核心是觉得保险受经济改善的弹性更大更直接一些。所以保险弹性,尤其纯寿险的弹性比银行大一些。所以对这四个子行业这样排序。
3、如何理解证监会所言“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的多种路径”?
从哪开始呢?前几天证监会在前一个周末辟谣银证混业的时候。说我们要发展高质量的投资银行。但是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目前都在讨论过程中,还未形成答案。所以发展高质量的投资银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有多重路径。
其路径我们根据多年国际比较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三条路径:1)商业银行为基础,发放狭义投行业务牌照;2)以现在的头部券商为基础,做大做强。包含内生式的做大做强,也包含外延并购式的做大做强;3)此外,会有一些单项冠军式的精品业务的投资银行,这种偏小偏细分,和前面两种相比偏细分,因此这里不细说。
为什么会有大银行牵头,辅以投行业务牌照的券商,以及大券商牵头的金控平台两条路径可以选择呢?因为谁也替代不了谁。银行拿投行牌照的金控平台和券商的金控平台,谁也不能替代。因为从各个国家的国际比较中。所有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控平台,一定是FICC为主导,股权业务辅助;所有以券商牵头的金控平台,都是股权业务强于FICC。所以这两大类,本质上是有能力分工的。
银行牵头的大金控,强项在FICC上;券商牵头的大金控,其强项在股权业务上。因此这两条路,我们研究中认为都可行,且也都是证监会认定的高质量投行的多种路径之间。这之中,给银行发投行牌照,这个都能理解,毕竟银行客户多。有牌照之后,很自然就会把客户往直接融资推。
而把券商做大,不管是内生式、还是合并做大,这个意义何在呢?这里不是没有券商合并的案例。为什么当时有,现在又有,中间的差异在哪呢?因为现在证券行业到了拐点上。现在大券商的大资本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的。
为什么呢?因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大券商的资本是有用处的。大券商能用大资本做这个资本业务。同时还能做很多中性业务,包括产品创设业务、衍生品业务、包括科创板跟投、以及其他投行跟头业务。本质上这些是市场中性业务。这在几年前都是没有的。
几年前券商的大资本,都没有一个以市场中性的路径,去把资本用足的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的。所以过去的大券商、大资本,本质上还是随着市场周期波动的β业务。市场波动周期中,会阶段性呈现资本使用比较充分、也会阶段性呈现大量资本冗余。同时大量业务都不是市场中性的,都是有大量市场风险敞口的。其实会蕴含比较大的潜在资产质量风险的。
因此过去5年10年,我国券商由于工具的缺乏,缺乏以市场风险中性的方式加杠杆用资本的有效途径,所以过去五年券商拿大资本是没用的。现在工具充分多了,这个过程中,大券商、大资本,通过风险中性的方式,把资本用足。
由于风险中性,不受短期市场波动过大影响。能保证券商在相对较长的周期里,把资本用足。不会阶段性的资本充分使用或者资本过剩。只有这样市场风险中性的手段多了,券商才会真正把资本长期用足,并不断长大。所以在这个工具充分丰富,而且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往后看5年,和放在5年前往后看5年,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所以在讨论大券商大资本可能性的语境下,需要把5年来资本市场工具丰富,尤其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情况考虑进去,不能照搬5年前市场的情况。当然,大银行、大券商,互相谁都替代不了谁,都会在各自的赛道上发挥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大银行去获得投行牌照,然后大券商用多种方式,去做大做强。
4、为什么说券商还不到半山腰?
我们的结论是券商半山腰也没到。当然这个结论取决于如何看市场。从12年创新大会至今8年。平均看,现在的估值水平是过去8年的75分位了。当然过去8年,熊长牛短。如果认为市场不是牛市,那现在已经到75分位了;但如果是牛市来看。用牛市的序列来看,现在只是7分位。所以还非常低,基本还在山脚下。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券商是否有投资价值,取决于认为现在是否是牛市。我们认为现在是牛市,所以我们认为券商半山腰都没到。
7月以来涨了30%多。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从10月底到11月降息之前,也涨了30%多。所以现在这个时点刚好相当于2014年11月降息前的涨幅。当时大家可以看看2014年降息之后,券商涨了多少。
所以在牛市状态下,券商轻易不言顶。这就是为什么把券商排在四大子行业之首。
5、地产基本面驱动的估值修复是否持续?
基本结论是可以延续,短期内,三季度内不必期待全国政策的放松,但因城施策下房企的基本面韧性会持续超市场预期,这里会存在两点超预期的可能,第一是本身需求的景气度,第二是销售质量的提升。
6、如何理解银行“让利1.5万亿”?
银行是让人非常纠结的行业,今年所有的东西都感觉针对银行。总理抛出1.5万亿让利,感觉压力到顶峰。让利这个事,首先不是直接把银行2万亿的利润让掉1.5万亿。看央行的让利来源,基本上都是营业收入的事。所以首先不是让利润,而是通过营业收入的科目,通过各种方式,为实体让渡1.5万亿的营业收入。
但是,并不是让完就完了,左手银行让利,右手还为银行减负。减负和让利并重。银行的负债成本、运营成本、税收成本,一直在下降。所以让利这个是本身,对银行没有太大的冲击。
为什么总理说1.5万亿那天,那个时点很关键?因为在那之前,我们只知道要让利,不知道什么是让利、哪些方式是让利、要让多少。所以对股票估值来说,总理说那件事之前,银行让利是“已知的未知”,这对股票估值压制是最大的。总理说了之后变成“已知的已知”。看到宽泛的来源、总的规模,发现大部分让利已经在让了。
同时,在总理说了之后,各路监管为银行减负的动作是层出不穷的。所以我们认为,自从让利摆上桌面之后,一个“已知的已知”对估值是没有压制的。之前被这个“已知的已知”压制的估值,就是可以修复的。
当然短期之内,不要过度关注银行短期内的净利润指标。大家知道,净利润指标的掌控性,短期内不在银行手里。但要强调,这是短期内的,长期来看还是在银行手里的。另外,除了净利润短期不在银行手里,其他指标,各种经营性过程指标,NIM、营业收入、规模、资产质量其实都挺好的。或者说,都很稳定。但是市场对这个的预期非常糟糕,才把估值压下去。
但是随着宏观经济改善,市场对银行过度悲观的预期是迅速纠偏的。相信马上进入中报季,银行除了利润指标,其他的指标,都挺好。但是银行的比较好的经营指标,是未来有朝一日,银行重新获得利润掌控权之后,利润向上的基础。
所以这个时点,强烈建议大家暂时放下短期对银行利润指标的诉求。当然相信银行大部分不会放利润负增长。所以结合现在的估值,放下对短期利润过度的诉求之后,相信大家的心态会放松很多,对银行看法也会好很多。
所以银行这个行业虽然听起来悲观,但是因为预期打的太低。同时监管压力最大的时候,随着1.5万亿搬上台面,已经过去。经济改善也非常明显。马上中报也能验证,除了利润之外,其他所有趋势指标的看法,都很看好。相信下半年之后会有很好的改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