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叶赟)近期,有部分投资者收到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通知。仅3月份一个月,就有约90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事实上,自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以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时有发生。2023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但这不是第一波理财产品出现退场的现象。早在2020年,就有700多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探究原因,2020年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运作主要是受资管新规影响,保本保息产品退场。

2023年这波退场,主要以“保障投资者权益”为核心原因。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经产品管理人判断认为,因后续存在不可控市场因素,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

二是该产品的投资业绩不及预期,触发了部分提前终止条款。我们要注意,银行理财产品在合同中很多都设有“提前终止”条款。在达到某些条件时,产品管理人就有权将产品提前终止。这其中可能就会包含跟业绩相关,如果银行理财的业绩没达到预期,就可能会触发提前终止条款。

三是因为产品规模大幅下降,导致产品规模过小,从而进行提前终止操作。因为银行管理一款理财产品,主要的收入就是从中抽取管理费,而管理费一般是按比例抽取的,理财产品的规模越小,管理费就越少。如果银行从理财产品中抽取的管理费已经少到不能覆盖它的运营成本,它就会认为完全没必要继续管理该产品了,此时就会提前终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取消刚兑后对理财产品从设计到销售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旦业绩不达预期,规模缩水严重,或者监管检查中出现大量违规风险,都有可能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

对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不一定全是弊端,虽然对投资者利益受影响,但终止起码是及时止损。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对机构投研管理能力的信任。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信息披露也有待进一步透明化和标准化,相关理财公司也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投资水平。

shib怎么购买

怎么购买usdt

狗狗币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