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估值恐高症基金开掘新兴产业三大金矿基金网
消除估值“恐高症” 基金开掘新兴产业三大金矿 - 基金网
消除估值“恐高症” 基金开掘新兴产业三大金矿 - 基金网 更新时间:2010-3-30 0:07:40 掘地三尺,也要挖出新兴产业潜藏的“金矿”——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这恐怕已经成了各路资金心中最执着的想法。 而近年来渴求在投资上有所突破的基金自然不会置身事外:在最新披露的基金年报中,几乎每只偏股型基金都将新兴产业确定为未来的投资重点。顺着一个“新”字,基金已经勾勒出自己投资新兴产业的路线图:无论是代表产业升级的新能源、新技术,还是代表行业趋势的新消费,都已纳入了基金的视野。 新兴产业既然是新生事物,基金在这一板块上紧跟政策走,就不失为保险的一招。不过,情人眼里的西施大同小异,在新兴产业中真正值得基金重点投资的公司并不多,扎堆投资的现象或许在所难免了。 紧跟政策无惧扎堆 合同能源管理、物联网、手机支付……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的采访中,这一串串新词汇频频从基金经理们嘴里蹦出。很显然,这些新词汇背后的含义很多人可能还一知半解,但目光灼灼的基金业已经找到了自己新兴产业投资中的首批猎物。 不过,基金经理锁定这些行业的主要理由,是政策支持提供了“保险带”。上海某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巨大投资机会的背后,也潜藏了巨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在选择具体行业和个股上,紧跟政策取向是一个相对保险的做法。“基金和私募、游资不同,不会下重注去‘赌’新兴产业中的不确定性,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对政策方向的研究上,以及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该投资总监说。 东吴基金对此也持同样的看法,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东吴基金明确提出,政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提出了具体标准,而被列入大力发展范畴的新兴产业势必借助政策东风,迎来一轮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从而产生战略性的投资机会。 不过,基金随政策取向挖掘新兴产业投资机会,除了从风险角度考虑外,背后还隐藏着对政府可能就此进行大规模投资的预期。“比如物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就意味着政府会大手笔推出投资项目,而与此相关的上市公司潜在利益巨大。再比如三网融合,尽管从运营商角度来说收益难以预测,但对于设备提供商以及增值业务提供商来说,前景却是可以测算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顺着这个思路,基金纷纷在二级市场积极布局。但从其持股变化上可以发现,这种布局正随着政策方向的逐渐明确,体现为一种去芜存菁的过程。 记者用WIND不完全统计了新能源、低碳经济、物联网等多个板块上市公司去年四个季度的定期报告,发现基金对这些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持仓比例在逐季下降,但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的基金持仓比例却大幅上升。以物联网板块为例,去年一季度末,基金对该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持仓比例为8.08%,但到了去年年底,基金平均持仓比例就下降到了4.17%;而就在大部分个股遭到基金抛售的同时,具有物联网和手机支付等多重利好的长电科技却得到了基金大手笔增持,基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从去年三季度末的1.7%急速攀升至去年年底的近10%。受此影响,该股的股价也在四季度上涨了72.58%。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现象意味着,在一轮概念炒作后,基金已经通过调研找到了个股投资的重点。而从平均持仓比例大幅下降可以看出,新兴产业板块中真正值得基金重点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并不多,因此,不排除在某些个股上出现基金扎堆投资的现象。 消除估值“恐高症” 种种迹象显示,在新兴产业投资上升至战略高度后,基金对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高估值的容忍度正在增加。 在问及“创业板市盈率过高是否存在价值高估”时,多位基金经理给记者的答案是“看发展前景”。某中小盘基金经理非常直接地表示,虽然表现在市盈率上很高,但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并没有被高估,因为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空间可能会超出现有的认知,尤其是那些拥有技术或者行业壁垒的企业。 “微软是怎么来的?IBM是怎么来的?一种新行业的创造,其创造的效益是惊人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中小板、创业板的热炒,也要换个视角去看待这些很‘贵’的股票,背后是不是有‘贵’的逻辑存在?”该中小盘基金的基金经理说,“我觉得,现在业内想得更多的,不是市盈率高低,而是哪些公司会成为第二个苏宁电器。” 在创业板平稳运行近5个月后,一直保持观望态度的基金经理们入市之心已蠢蠢欲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番调研后,一些基金经理对创业板中的部分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投资欲望。尽管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已被称为“天价”,但在这些基金经理的眼里,成长性显然比价格更重要。根据他们的投资逻辑,优质公司的估值和成长性是成正比的,高估值时期往往潜藏着爆发式的成长,但等到估值比较合理时,其成长性也就回归正常值。因此,投资这些小盘股的最关键指标,是对成长性的判断,而不是在何种价位买入。 不过,除了成长性指标外,中小企业的管理团队也是基金经理投资的重要考量指标。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因此,管理团队尤其是核心管理人员是否以企业发展为重,将会直接决定这些企业上市后能否持续高速成长。“如果核心管理团队只是抱着从资本市场赚一笔的心态,那即便该公司所处的行业非常不错,也不能投资。但如果这个团队的目标是将该企业作为一项事业不断做大,而且所处行业也不错,那么将值得长期投资。”龚炜说。 深度挖掘中小企业 紧跟政策找机会,是基金经理投资新兴产业的第一个逻辑,但并不是唯一的思路。事实上,当基金将新兴产业上升至战略投资高度的同时,“磨刀霍霍”的基金经理很快发现,A股上市公司中值得投资的标的过于稀少,以致他们难于展开拳脚。 天治创新先锋基金经理龚炜指出,在主板的老上市公司中寻找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很渺小,即便有公司想转型,成功切换到新兴产业的概率也很低,但中小板、创业板的新上市公司中却存在较多的投资机会。龚炜用一句话形容了当前市场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大盘股基本没有,中盘股机会寥寥无几,而小盘股则存在着较大潜力。” 这种压力迫使基金刮起了一波“调研风”。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许多基金公司都将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派出去,进行撒网式的调研。而调研的重点,相当一部分是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新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虽然许多被调研的公司尚未进入基金公司股票池,但一轮走访下来,还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该基金经理说。 龚炜则透露,目前基金对新兴行业的研究已经处在一个“往前推”的状态,也就是说,不仅要对现有上市公司中的中小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分析,还会投入相当一部分力量来调研那些待上市的中小企业,以及对新兴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研究上。“新兴产业的蛋糕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因为有些行业可能会从无到有,有些现在看似不起眼的小行业却存在巨大的爆发潜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做更细致的研究后才会知道。”龚炜说。 事实上,在这波“调研风”刮过后,许多基金经理已大大拓宽了对新兴产业的界定范围:除了政策明确支持的新能源、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外,一些具有强烈扩张能力的行业,以及那些可能从无到有、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行业等,也被纳入到基金投资新兴产业的范畴中。而这些被拓宽的投资版图共同具备的能力,则是对消费行为或消费方式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被统称为“新消费”的板块;而其具备的共同特色,是投资标的集中于中小企业。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尽管这些行业不会得到政府投资或者补贴,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却会给这些行业提供比较明确的预期,潜在的投资机会更为诱人。 基金对创业板的态度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基金经理对创业板中的部分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投资欲望。尽管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已被称为“天价”,但在这些基金经理的眼里,成长性显然比价格更重要。 “大盘股基本没有,中盘股机会寥寥无几,而小盘股则存在着较大潜力。”一位基金经理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了当前市场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而一些基金甚至把调研目标放到了待上市的中小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上下游层面,真正掘地三尺。 基金网声明:基金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