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生物拟非公开增发

海王生物拟非公开增发 更新时间:2011-2-20 10:55:02 募资不超过14.43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阳光集中配送中心  ■新快报记者 陈昊旻  海王生物是资本市场上极为活跃的一只个股。公司的资本运作频繁,股价也常现异动,多次被媒体评为年度“妖股”。公司今日发布公告称,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 资14.43亿元,用于包括医药商业阳光集中配送中心建设等四个项目上。不过,从公司过往的表现来看,尽管多次投资融资,股价频频暴涨,但经营情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此次增发能为公司带来多大改变还不得而知。  募资项目被寄予厚望  根据增发计划,公司本次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9亿股A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0.37元每股,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43亿元。  公司在公告中称,拟投入募集资金11.02亿元,在山东威海、山东菏泽、山东枣庄、河南南阳、湖北孝感五地设立子公司建设阳光集中配送中心。此外,公司拟向子公司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增资不超过1.75亿元,用于海王药业固体制剂生产线项目及抗肿瘤冻干车间项目;拟向子公司杭州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增资不超过1.19亿元,用于杭州海王保健品生产线项目。  在这数个项目中,投入高达11.02亿元的阳光集中配送中心显然是本次增发募资项目中的重头戏。  在海王生物于全景网举办的“2010年度第七期投资者接待日”上,公司副总裁兼董事局秘书张全礼表示,与尚未投产的疫苗相比,阳光配送业务是公司的一个新业务增长点。这也是公司给投资者带来的一个新的期望。  在增发公告中,海王生物表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在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下保持高速增长,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整合不可避免,这为业务领先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带来历史机遇。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阳光集中配送”的流通商业模式,目前已在山东、河南等地取得良好效果。据公司方面透露,本次项目具体实施的南阳、枣庄、威海、菏泽、孝感五个地区,目前均已经不同程度地启动了阳光集中配送业务,其中公司在枣庄已经在该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为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公司医药商业物流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迫切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预计未来在上述地区的整体药品流通体系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故事结局扑朔迷离  看起来,这是主业经营陷入困境的海王生物又一次“华丽转身”的重大举措。可是,从公司上市以来的历史来看,其过去曾多次提出类似的转型或者提升公司经营能力的方案,但是真正实现的寥寥无几。  公司从1998年12月开始上市。2000年12月,公司推出在当时被认为是天量的14亿元再融资,震惊市场。公司在增发项目实施后的2002年2月公告预计2001年度业绩水平同比增幅50%,可是最终年报显示,即便包含了当年5000万元的巨额财政补贴,公司也仅有不足8000万元净利润,远远没有达标。其募投项目中最大的、耗资3.5亿元的“巨能钙”项目,原本预计三年可实现利润1.59亿元,却在三年未满的时候便被公司称因行业恶性竞争退出该项目,其间亏损2848万元。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据媒体报道,2001年公司投资7700万元于南方证券,2006年南方证券宣告破产;2001年到2004年,海王生物向其关联方投放了4.3亿元的巨额广告代理合同,却没有换来相应的业绩回报;至2005年时,受“巨能钙”项目后遗症影响及沉重的广告压力,海王生物当年巨亏7.42亿元;2009年“甲流”风波席卷全球,公司掌门人张思民顺势表示公司的大流感疫苗年产能有望达到一亿剂以上,成为亚洲最大,该股股价也在两个月左右上涨超过3倍,成为当年“妖股”,可是直到甲流得到有力控制的如今,相关项目也并未真正达产。  有媒体曾经统计,从1998年上市后的12年间,海王生物在投资者手中拿走了15亿元,但带来的却是累计3.41亿元的亏损。而其上市后初次募资投向的十个项目中,最终也仅有两个盈利,并且盈利都不多。而在停止项目变更投向后的七个项目中,赚钱的也只有三个。  那么,此次公司的募投项目前景是否又真的如公司所称那么美妙呢?据公司方面提供的数据,去年前三季山东海王开展的阳光集中配送业务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前三季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有36.38%和44.47%的增长。  投资者们是否愿意再一次相信公司所构建的美好蓝图,目前尚不得而知。

影像测量仪三次元

三维光学测量仪器

上海仪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