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不是创业板的泡沫发生器
注册制不是创业板的泡沫发生器
注册制改革条件下的市场如果仍像审核制条件下一样过度追求新股不败,甚至通过放开涨跌幅限制提高交易活跃度的措施来充当让新股股价越涨越高的泡沫发生器,既不符合注册制改革的初衷,更不符合最基本的价值投资原则。
注册制尚未落地,创业板一阵反弹就把其他的A股板块甩在了后头。注册制下首批创业板新股不仅创造了创业板最高发行价的历史记录,并且与风头正健的的科创板也有一比。人们不禁要问,本该成为创业板发动机的注册制,怎么一开始就有点像是创业板的泡沫发生器?在这个问题上创业板有没有搞错?
作为注册制条件下创业板首批发行两只新股之一的锋尚文化,以138.02元的首发价格打破了2010年汤臣倍健所创造的110元的创业板首发价格记录。10年前,中国资本市场最有活力的板块非创业板莫属。打造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期望和科技型上市公司集中地的形象让它轻而易举地打破了23倍市盈率红线的限制。据统计,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发行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个股就有14只之多。其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达150.82倍。汤臣倍健115.29倍的发行市盈率虽然在上述14只创业板个股中仅占第8位,但110元的首发价格和上市首日156.80元的开盘价把其他创业板个股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当年发行市盈率高高在上的创业板个股,上市以后大多高开低走。虽然还没有像香港创业板那样比比皆是地跌破发行价,高开低走却无可挽回地成为大多数创业板个股的宿命。
作为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接力者,当前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的高企,在一定程度上不妨可以视之为对科创板越来越高的新股发行价的承接。同科创板第一高发行价石头科技271.12元/股和第二高发行价康希诺209.71元/股相比,锋尚文化138.02元/股的发行价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创板新股发行价也有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发行市盈率为41倍,超过了以往的23倍发行市盈率的红线,客观上也是市场化发行的结果。随后的科创板发行价格,从市盈率方面看有高有低。当时最高的如中微公司,发行市盈率达到170.75倍,最低的中国通号则仅为18.18倍,两者之间相差达9倍之多。尽管发行市盈率高低有别,只要市场认为总体上符合机构所给出的估值,也很难说有什么不合理。新股市场化发行是大势所趋,科创板新股市场化发行的经验,不仅值得接棒注册制改革的创业板借鉴,同时,也有利于今后在整个市场中得以推广。
不过,正所谓成亦估值,败亦估值。机构在给所评估的个股给出一定的估值时,除了依据一定的标准量体裁衣之外,有时难免也会受到当时的时势变化和人心走向的影响。别的不说,就以注册制还没有落地之前创业板市场所出现的惊人躁动来说,创业板存量股票这波齐刷刷的反弹,难道真的是把注册制改革当成了洗刷估值低估之耻的翻身机会了吗?在笔者看来,恐怕未必。创业板注册制一旦落地之后,涨跌幅限制将由原来的10%扩大到20%。交易机制的这一重大变化,对于科创板来说纯属增量性质的改革,而对于创业板来说更多的还将涉及存量成分。作为本来就鱼龙混杂的创业板存量个股,涨跌幅限制的扩大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恐怕很难一概而论。不排除会有一些先知先觉的投机资金会趁混沌不明的时机,先炒它一波再说。等到绩优绩差泾渭分明的时候,始作俑者恐怕早已捞一把走人了。
其实,股票市场之所以要实行注册制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让市场资源不至于因为新股发行制度的人为约束而一直稀缺下去。同样的道理,注册制改革条件下的市场如果因为迎合一些市场势力的特殊利益追求,而仍像审核制条件下一样过度追求新股不败,甚至通过放开涨跌停限制提高交易活跃度的措施来充当让新股股价越涨越高的泡沫发生器,既不符合注册制改革的初衷,更不符合最基本的价值投资原则。
在笔者看来,从根本上改变新股高开低走的趋势,除了上市公司本身要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以圈钱为目的上市动机,尽最大可能以配得上其股价的业绩成长性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投资回报之外,注册制改革也要从片面追求高估值高定价和市场交易的较高活跃度转移到打破新股不败的神话,还股价以价值之本来面貌上来。与其借短缺经济的计划分配模式,将新股打新差价当做一种福利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还不如一开始就别让新生的注册制也在过度投机的盲目打新和疯狂炒新过程中重新回到新股高开低走的旧轨道上来。否则,就新股发行价格的竞相攀高非但不能成为投资者的福音,更谈不上注册制改革的成功。拔苗助长毕竟是不可取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