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照亮进阶之路

用“工匠精神”照亮进阶之路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用工匠精神照亮进阶之路  新华社记者韩墨  一种精神,工匠精神,正在神州激荡。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地呼唤工匠精神。这是中国制造向新高地冲锋时高高举起的旗帜,是中国工商业文明向新境界进发时必不可少的引擎。  每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都会对各行业涌现出的优秀劳动者和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彰显这个时代对劳动创造的崇高敬意。翻阅他们的事迹,无论是16年专注太空飞行器对接、将每次测试做到极致的中国航天最年轻特级技师王曙群,是炼就耳目神技检测轨道、扎根巴山铁路28年、消除隐患2819起的养路工人王庭虎,还是凭肉眼就能判断出水泥窑内的温度、通风等状况的高级技师郭玉全,他们无不称得上响当当的大国工匠。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长期倡导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在内核上是相通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精益求精、诚信踏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都是其必备的气质与品质。今天,我们呼唤并弘扬工匠精神,首先就要向这些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的优秀劳动者致敬。  近年来,从《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意外走红带给我们的感叹与感动,到国人在海外排队抢购奶粉、马桶盖带给我们的自省与反思,再到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带给我们的欣喜与振奋,工匠精神如涓流入海,渐渐在各行业形成共鸣,在全社会汇成共识。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爬坡转型的关键之际,全社会如此广泛地关注和探讨工匠精神,意义非凡。过去几十年,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胼手胝足、开拓进取,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快马赶路的中国,不可避免地遇到发展粗放、管理粗陋、产品粗糙等问题。它们有的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有的则直接污损了中国制造这张重要名片。  转型的瓶颈、环境的压力、需求的倒逼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让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想扩大优质供给,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就必须下决心补课补钙,在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精致度、创新力和可靠性上下苦功。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劳动精神和工业文化恰逢其时,正中要害,也刻不容缓。  放眼全球,德国制造从最初代表质量低劣的侮辱性标签到成为象征精致、可靠的金字招牌;日本制造从二战废墟中后来居上,成就一批世界级企业和著名品牌;美国制造长年保持在全球工业创意、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最前沿。它们的成功,不可一概而论,但在这些国家,以敬业专注、求精求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都获得极大尊重、得到充分释放,无不成为它们工业进阶、产业升级征途上的精神指引和关键支撑。  回看国内,从四大发明、都江堰,到景德镇陶瓷、明清皇家园林,中国自古就不缺少工匠基因。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涌现出一大批追求卓越、忘我奉献的模范人物,也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辉。近年来,中国在海外的铁路、公路等项目质量广受认可,华为、海尔等企业的创新产品热销全球,都是新时期匠人匠心的代表。  应当指出,工匠精神不是宗师巨匠们的特有殊荣。每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钻研的劳动者都是当代工匠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弘扬工匠精神,就从坚守本分做起,从拧紧每个螺丝钉、认真对待每个顾客电话做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哺育工匠精神远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更像是一项多方参与、综合施治的社会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公平竞争的土壤;完善法制法规,避免老实人吃亏;改革职教体系,注重职业精神和实战演练;营造社会风气,崇尚劳动创造,尊重能工巧匠,也容忍试错犯错……在这个劳动者自己的节日里,我们热切期盼,工匠精神能够润透到社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使严谨的制造力与澎湃的创造力凝聚成强大合力,推动中国向着制造业强国之梦、向着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奋勇向前!来源新华社)

bitget官网登录

bitget官方网站下载

bitget官方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