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案生效 华尔街忙找新财路

金融法案生效 华尔街忙找新财路 更新时间:2010-7-23 23:59:13 经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被认为美国金融历史上自“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正式生效,华尔街正式掀开新金融时代序幕--新的机构即将成立,新的经营手段也陆续出炉,华尔街与政府的对峙局面也可能转入暗战期。但在美国经济需要稳固复苏,中期选举临近的当下,依然不变的是华尔街和白宫斗而不破的默契关系。

应对 华尔街转向“合法生意”

奥巴马21日在签字仪式上说,这项改革代表着历史上最有力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将由一个新的消费者保护机构执行。

新法案颁布之际,华尔街的机构们也忙活起来,有紧急回避的,有设法应对的。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都已对客户发出新的紧急通知:请不要使用我们的信用评级。评级机构的奇怪请求,引起了债券市场的混乱,一部分市场受影响陷入了停顿。标准普尔、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评级近几天相继发表声明,不准在新发行债券的相关文件中引用它们的评级。每家公司都说,它害怕自己承担起金融改革法律带来的新的法律义务。无评级信息,这意味着,1.4万亿美元的房贷、车贷、助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市场可能会因为债券发行放缓而受到影响。

其实早在金融法案正式签订之前,华尔街便已先于其他人开始采取应对措施。银行家在花费了上百万美元游说立法者无果后,现在开始采取“B计划”:在迎合新法案规则的情况下,另辟谋财蹊径。

各银行已经开始提高服务费用,来弥补在降低透支额和借记卡交易费后所带来的收入损失。如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为应对法案中对借记卡收费的新限制,开始向支票账户征收费用。美国五三银行则在最近开始对新用户收取每月2到5美元的基本账户维护费。而摩根大通和高盛,则开始建立他们的衍生品经纪业务,以期弥补可能会损失的利润。摩根大通的主席兼首席执行总裁Jamie Dimon说:“如果你是一家餐厅,没法在汉堡包上多收钱,就应该在苏打水上多收钱。”

据分析人士估算,新法案将会使银行产业的利润削减11%;但从长期来讲,华尔街必然会找到办法来堵上这些“洞”,即钻新法案的空子,发明新产品。目前花旗银行已经剥离了法案所禁止的风险投资,将资金空出,迅速投入新的领域。而摩根大通90%的项目团队正抓紧研究法案,重组业务。

博弈 白宫与华尔街进入暗战期

美国政府于华尔街之间的斗争没有因金融新法案的落地而终结,对法规执行尺度的暗中较劲或许在日后成为常态。

香港《明报》的文章介绍,奥巴马总统21日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时,美国政府邀请了花旗、美国银行、巴克莱与摩根士丹利等大型金融机构的高层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惟独摩根大通与高盛的高管未获邀请。华尔街人士相信,此举是要“惩罚”这两大金融巨擘在立法过程中处处与政府作对。据悉,摩根大通总裁戴蒙是高调挑战金融监管法案的华尔街人士之一,高盛也曾大力游说国会议员,企图修改部分条款。

白宫、摩根大通与高盛均拒绝对此做出评论,但华尔街人士私下对奥巴马这一做法感到忧虑。有华尔街资深人士称,美国政府明显只想见“听话”的银行:奥巴马政府乐于与华尔街对立,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11月。

同时,备受关注的新机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谁将掌门。第一任负责人将对该机构的方向产生重大影响。该机构每年有权动用约5亿美元的预算,而不需要国会的批准。目前呼声最高的是长年力倡保护金融消费者、杜绝掠夺性放贷的哈佛大学法学教授沃伦。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的想法正是沃伦提出来的。美国总工会21日正式声明支持她出任局长。但银行业在敦促重要参议员们反对让沃伦担任该职,称她是一位维权人士,她会实施一些损害信贷发放、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发放信贷的政策。预计奥巴马将很快做出决定。

另有分析人士提出,虽然新法案如今已获签署,但华尔街并不是没有机会。由于现已确定的法案仍留有一些未决的变数,2000多页的法律条文尚且需要细化为可能高达数万条的具体规则,因此未来华尔街和美国政府的博弈还将持续下去。

业内人士预计,针对信用评级机构、银行、对冲基金以及总额450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市场的最新监管规定将需几年时间才能完全得以实施。与此前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相比,新法案的监管规定数量要多出两倍以上。而这些细则的规定将决定新法案实施的强硬程度,华尔街将会利用今后的时间继续开展游说活动。

此外,法案中所用词汇本身也留有很大的斡旋余地。路透社的文章透露,法案中“或可”一词出现了将近1500次,这似乎暗示了当局获授权的程度。例如,由财政部、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组成的新系统风险委员会“或可”就风险资本、杠杆和集中限制提出严格新规定,该委员会“或可”以监管银行的方式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该委员会如判定会危害美国金融体系,“或可”解散企业、禁止金融产品和制止合并。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提出,在美国经济复苏迟滞、银行业依旧不得人心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在细化规则的过程中做出让步的可能性很小,他们甚至可能会开展新一轮约束华尔街的努力。

《华尔街日报》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问及该项法案的效果时,58%的经济学家认为,此项金融改革将“只是轻微”地减少风险,只有6%的人认为它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若希望赢得中期选举,看来只有对华尔街不客气了。

默契 “斗而不破”符合各自利益

金融监管强弱变化历来就是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利益博弈中不断交替的过程,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强化也必然会受到被监管者的质疑和挑战,并将是一个不断“讨价还价”的过程。从维护美国经济金融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华尔街与白宫在根本上又是利益共同体,因此,“斗而不破”符合各自利益。奥巴马曾安抚华尔街,称政府推动的金融监管改革“不是零和游戏,并非就是华尔街受损、大众受益”,这体现了美国政府与华尔街既存在斗争和博弈,也存在妥协。

从具体政策上说,尽管华尔街总是抱怨美国政府的金融救援限制太过苛刻,一些巨头更是因此懊悔连连,并加紧还账避免政府继续指手画脚。但假如政府真任华尔街自生自灭,那华尔街大佬肯定慌神,华尔街股市则肯定要崩盘了。对政府来说,华尔街属于“大得不能倒”,奥巴马一再强调,美国银行业一直在美国经济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奥巴马需要美国银行业加快信贷发放,当然是健康放贷,在当前经济尚存不确定性的阶段协助美国经济实现走向稳健的复苏。

专家认为,对于此次法案引发的所谓“华尔街的失意和华盛顿的胜利”,外界不必过于上纲上线,因为两方不会是根本的利益冲突,而更多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有利益冲突总是在所难免的,但在本源上仍是一家。从人事上来说,政府的很多政策决定者,如前财长亨利?保尔森,本身就是华尔街的高管,是华尔街领军企业高盛的第一把手;而政府官员的归宿,很多也在待遇丰厚的华尔街,如前财长罗伯特?鲁宾曾担任花旗集团董事长。

另外,从新法案严厉性不足也可窥见政府与华尔街的“默契”。《金融时报》质疑道:为何所谓的“定制”衍生品可以不受交易所管束?这岂不是留下了一个大漏洞?为何法案不限制银行的规模,进而杜绝“大到不能倒”的现象?为何不全面恢复把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为何法案不规定投资银行业务须与致使高盛陷入困境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分开经营?

美国华德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阿伦?瓦尔代兹也说,让华尔街投资者长舒一口气的是,新法案并没有向他们设想得最坏结果那样完全禁止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而是允许银行保留利率掉期、外汇掉期以及金银掉期等业务。这部分业务占到商业银行各类衍生品交易总量的九成以上,而且即便是那一小部分被要求剥离到附属公司的风险更大的业务,大银行依然可以从中得利。

美国一家中型投资银行的总裁本杰明?卫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法案出台后几家大银行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是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状况不会因此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测量仪器

影像测量测试仪

影像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