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的发展中国信托的发展史
很多朋友对于中国信托的发展和中国信托的发展史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租赁、信托哪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最好?券商、投行、信托、基金入门职位怎么样?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如何?信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目前国内信托银行或者信托机构怎么样,校招进去后有发展前景吗?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租赁、信托哪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最好?个人看好证券和基金。
市场上银行依然传统业务占大头,之前余额宝就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大幅冲击,如果银行业务持续不转型,或转型不成功,虽然依然不会出现银行“消失”的绝对后果,但人才流失以及业务量下滑是必然趋势,银行应该不好混。
信托业务类型多,而且牌照有限,基本是各式各样业务都做遍了,这在前几年是极为吃香的,信托人也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大资管时代下,信托的业务类型势必将受到很大影响,跟前几年的形势相比,信托可能会稍微弱一点。
至于保险,如果把时间拉长到20年以后,当现在的90后、00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时,保险应该会迎来春天,就目前来说,险别险种以及偿付类型其实还是比较单一的。
租赁这一块就不多说了。
而为什么说最看好证券和基金?就工作接触而言,各大券商已经开始转型之路,公募基金的托管基本在银行,当然也有小部分托管在大券商,而私募基金基本都托管在券商,全国两三万家私募管理人,证券类基金基本都托管(尽管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托管,只用约定财产保障措施,但绝大部分还是进行了托管),并且由此衍生了各项外包业务,监
管机构估计私募基金外包,包括估值核算等等业务都借由券商外包,券商一站式服务有个最大的好处,便是专人对接私募,囊括所有业务类型,并指导到位,这与券商的平台关系密不可分。而对于基金,可谓是懒人投资首选,不必像股票一样天天盯盘,还可以根据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甄选适合的基金,公募基金几乎完全透明化,私募基金的风控合规也正在偏公募化,大资管背景下,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都归于正规军,这对过去没有名分的私募而言,不得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评论员:路人甲)
券商、投行、信托、基金入门职位怎么样?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如何?聊一下投行
来讲讲个人层面的事情,如何进入投行?进入投行后是怎样的职业发展路径?
投资银行的职业发展
应届毕业生(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一开始都是做的分析师(Analyst),一般来说都需要有相关实习经验。如果之前在某家投行实习,那么你将有将近50%的可能性直接拿到它的Offer。
前台的要求最高,中台其次,后台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
从分析师到经理(Associate)需要三到七年不等,如果你参加的是管理培训生,一般来说二、三年就可以被提拔为经理。
继续在同一家投行工作个三至五年,你就很可能被升职成副总裁(VicePresident)。注意投行的VP其实职位并没有很高,只能算是个小组长,带领一个5~10人的小组工作。
接下来就是荣升成总监(Director),这个就不能单纯地以工龄计算了,还要考虑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这时你就是中层了,会带领3~5个小组,大概有20~30人的规模。
再往上就是董事总经理(ManagingDirector),名副其实的高层,头衔也可能是Head。
再之上就是CXO的范畴了,那时候早已经看破红尘了吧。
投资银行申请流程
想进入投行比较常见的就是通过各家公司的管理培训生项目(GraduateProgram)。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新加坡,管培生的招聘都是在每年的秋季开始。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网申,一般这类项目的网申很繁琐,不单单要填写个人履历还需要回答各类开放性问题,工作量堪比写一个小论文了。
网申之后就是笔试了,虽然是笔试但目前大多数都是在网上做的,题型不外乎就四类:数学(Numerical),英语(Verbal),逻辑(Logical),和性格(Psychometrical)。
这类试题大多使用两家供应商的题库SHL和Kenexa(PSL),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推荐大家去一个叫“应届生”的论坛,上面超级多大牛们无私的会和大家分享笔经的。过了网申关你就来到了一面,因为申请的人数实在太多,银行里慵懒的HR会把这部分外包给操着各种浓重口音的印度人及菲律宾人。
一面的形式不外乎就是电话面试,给你一些行为面试题(BehavioralQuestion),而不会涉及到过多的技术面试题(TechnicalQuestion)。
行为面试就是给你一个情景,看你到底如何去表现,常见的题型包括“宝洁八大问”,例如,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回答这类问题有很多技巧可言,所以你需要找一个熟悉这类问题的师兄师姐来进行模拟。
不同的公司可能二面、三面的安排有些差异,但最后的最后就是评估中心(AssessmentCenter),这会是非常折磨的一天,成王败寇就在这一天决定了。
一般公司会把AC分成不同的部分,有单面、群面、面试附加题、案例演讲等等。这时候就会是经理(LineManager)或总监(Director)来单独面试,他们很可能就是你将来的顶头上司和大老板,所以你一定要用心来回答他们的提问。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会从专业的角度来问你技术面试题,比如问你一些需要知道的行业术语和市场近况,准备这些面试题就更需要你对行业和公司有非常明确的了解。
对症下药能让你少走弯路,这个时候一定要找熟悉行业的人来给你出谋划策,每个公司都是有一定的套路的。比如现在——国内top10的券商,也是我们大牛实训的部分实习内推机构,导师团也有来自“top10”的在职人员。
如果你对进入“top10”有兴趣,想进入其中实习,可以关注我们,了解详细情况。
我们的愿景
是助力每一位迷茫小牛,成为大牛
信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谢邀,答题时间:2022年3月!
信托者课堂——专注信托!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这是个很大的问题,2022年是我从业信托的第10年,这10年信托行业的变化太多,就近一轮来说就是2018年到2022年的这一轮行业洗牌,就在前几天,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了2021年全年的信托业行业数据报告,在正文中官方首次发声,自2018年开启的信托业转型洗牌终于迎来了拐点,信托业首次资管规模回升!
而想要展望信托业未来如何发展,不知晓信托业的一路历程,这其中的意义便减半了!
一、信托行业的一路历程国内的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于1978年,(与改革开放同龄,没错就是邓公当年亲自点将荣毅仁老先生创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信托前身))
阶段一:1979——1999治乱循环
从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到1982年全国设立各类信托投资机构620多家,短短三年,600多家信托机构成立,鱼龙混杂,成分极其复杂
80年代初,银行的信贷计划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银行资产负债表规定,资产能做流动资金贷款的绝对不能做投资性贷款,能做轻纺贷款的绝对不能做重工业贷款。
信托的出现在制度上实现了除银行体系外的另一个资金融通渠道,一端吸收事业单位的存款,另一端发放贷款。市场流动资金迅速增多,规模放大以后,出现宏观失控,物价上涨,投资过热。于是开始了四次针对信托行业的整顿,一顿操作猛如虎,到1999年,信托投资机构仅剩101家。
这个阶段是信托行业摸着石头过河的20年,也是治乱循环的20年。
阶段二:2001——2007法治初立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作为信托行业的基本法,信托法的颁布让整个行业开始有法可依,结束了裸奔的时代。
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由银监会直接监管。截止2003年年底,共有59家信托投资公司完成了清理整顿和重新注册登记工作(101家又被干掉将近一半)。
2004年信托业协会成立。
2007年3月1日,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信托行业的法律基本框架“一法三规”面世
阶段三:2008——2018狂飙突进
2008年至2011年,银信合作迎来爆发式增长,加上金融危机爆发,宏观政策大幅宽松,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多快速,看下面的图一)。
2012年至2015年期间,监管部门针对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幅减小了其资管业务限制,市场迎来大资管时代。说人话就是:发现银监会下面的信托挣钱挣到手软,保监会、证监会不干了,纷纷给小弟放权,出来抢市场。
由于业务趋于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期间信托业资产规模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但增幅已大为放缓。
阶段四:2018年——至今业务转型
在去杠杆大背景下,表外业务纳入监管,监管套利被重点整治,金融监管力度持续加强。2016年,原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商业银行投资非标产品,只能对接信托计划,券商、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受到挤压,信托业资产规模增速回升。
2017年,原银监会开展“三三四十”等专项整治行动,信托公司政信合作、房地产信托、同业业务受到监管约束,银信合作在去通道下进一步收缩。这个翻译成人话就是银监会爸爸护犊子也要有个限度,在国家金融维稳、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大政策下,也怕自己家孩子吃多了闹肚子,所以该管还是要管的。
2018年央行发布资管新规及相关细则,明确了打破刚兑、穿透监管等要求,信托业在金融监管下面临转型压力。2018年信托业受托资产规模持续回落,全年规模出现下滑,信托业维持了十多年的增长局面趋于终结,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从2012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47万亿,超过保险的7.35万亿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机构开始,2013年突破10万亿,20
16年突破20万亿,到2017年顶峰的27万亿,信托行业才不过经历了7年时间,这期间有金融红利的加持,也有宽松经济政策的刺激。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去杠杆、去通道、去嵌套”以及去资金池运作和消除监管套利,有意让资管机构回归本源,这一轮下来意味着整个资管行业的规范、洗牌重新开始,回归到信托行业,自2020年信托业开始“两压一降”,及压缩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信托业务(房地产信托是大头)并且同时进行业务创新——“非标转标”,信托业务新分类,如标品信托(TOF业务、现金管理类业务)、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股权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等资产服务信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二当下的信托业监管、市场都在引导信托公司往标准化、净值化方向转型,如此一来,非标业务人员最先受到冲击,信托业务人员的转型压力更大,当下市场不缺资金缺资产(
银保监会:到2021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规模将达两百万亿、中信登:2021四季度个人信托投资者存量数量已到120多万人)。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沉淀、累积和过渡。一是信托公司股东的利润诉求,资本天生逐利,在符合当下行业政策下,风险与收益匹配,信托公司一定要求发挥信托牌照优势,做到物尽其用。
二是管理层的考核压力,公司的管理层任期时间有限:3-5年,因此注定其战略规划都是中短期,进而决定了经营决策时优先选择“短平快”策略。落脚至业务层面便是房地产、政信、消金传统三件套。短期看,信托公司转型动力不足,根本原因是做标准化不赚钱、也不擅长,没有干非标来钱快。但是标准化、净值化转型是个长远目标、是方向,这不是单一某家信托公司所能完成,唯有非标业务得到清理,规模得以压降,——因此,监管层指定每年压缩一万亿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目标,务求5年内清除,但同时,非标业务压缩,上至信托公司,下至非标业务团队,人均创收减少,管理层业绩不达标,股东利润考核业完不成,最终威胁到管理层的职涯,由此才不得不开始真正业务创新。此前,大部分新的标准化创新业务都是在取巧,其目的一是应付监管,二是为非标业务谋求额度。如在2019-2020年,由一类信托业务借道地方金交所完成所谓投资类业务转型,后监管层直接捅破窗户纸,将其定义至“伪投资类信托”,时至今日,此类业务已然不存在,而环顾当下,信托资金布局资本一、二级市场的资金越来增多,不论规模还是占比,其数值较转型明显增多,近日信托业协会公布2021年全年信托业数据报告,也明确提及:融资类信托已不再是主动管理信托的主导产品,投资类信托规模则增至8.5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2.06万亿,增幅高达31.92%;占比则增至41.38%,比上年末上升了9.92个百分点,规模与占比的年度增幅均为近年来最大。
由此可见不要怀疑监管层引导信托业转型的决心,可不能忽视信托行业中的作用!
三、信托业的未来对于信托业的未来展望,作为国内四大金融支柱之一,而且与银行体系更是“一奶同胞”,我想担忧是完全没必要的!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民营背景的信托公司在这一轮洗牌中,筛选出几家信托公司,这不论是对整个信托业、存留下来的信托公司(尤其民营系)或者出险信托公司本身都有积极的一面
信托行业历经一轮行业化风险,抵御风险能力增强,留存下来的信托公司几乎都进行了一轮资本扩股,资本实力增强不少,而且对于传统业务开展、业务创新都有实质性的行业累积!
后续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定是各大信托公司的重点布局方向,高净值人群在哪、信托公司凭借独特的信托牌照优势就可以发行相应领域的产品,同时未来不管是对信托公司和信托经理,还是信托产品销售人员都须具备更强专业能力。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除了能够销售信托产品、还需对行业政策、监管导向、以及业务发展等领域都有自身见解,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目前国内信托银行或者信托机构怎么样,校招进去后有发展前景吗?如果身边有人脉资源或金钱资源,到信托公司未尝不是好事。目前来看信托公司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可以考虑。但是一定要选择大的信托机构。
中国信托的发展和中国信托的发展史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