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正式“施工”

重磅!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正式“施工”

摘要

近期,证监会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分析人士认为,《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上市公司监管领域专项改革从蓝图规划走向施工建设。近期,证监会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分析人士认为,《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上市公司监管领域专项改革从蓝图规划走向施工建设。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七个方面46项具体任务:

1、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2、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包括推动完善股权激励税收制度及配套安排等。

3、推广科创板经验,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包括增强IPO、重组上市标准的包容性,放宽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限制,优化并购支付及配套融资工具,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等。

4、坚持退市常态化,坚决出清劣质资源。

5、解决突出问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包括着力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遏制“三高”并购重组等。

6、强化精准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7、优化发展、中介、舆论、文化四个生态,形成全社会合力。

《行动计划》明确具体职责和完成时限

3-5年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挥好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基础工程。证监会主席易会满5月11日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时指出,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注重发挥各方协同效应,力争用几年的时间,使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有较大提升。

目前,境内3700多家上市公司已涵盖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占国内500强企业的七成以上。前三季度,占全国企业总数万分之一的实体类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近50%,上市公司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反映了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制度规则、监管实践等方面努力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资本市场有“四个不”,即不成熟的投资者、不完备的基础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不适应的监管制度。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还不能很好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当前一项迫切任务。

《行动计划》遵循市场规律和监管规律,围绕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化、市场基础制度改革、退市常态化、化解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有效性、优化生态等七个方面,部署了46项具体任务,明确了证监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完成时限,力争实现“上市公司群体更加优质,市场结构更加优化,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监管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回报机制持续改善,全社会形成良好发展生态”的目标。

《行动计划》主要任务包括:

1、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发挥相关部门合力,探索建立财务信息综合监管格局,防范虚假披露。简化披露规则,开展分行业、差异化披露,确保信息披露真实性,强调通俗易懂。

解读:申万宏源研究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指出,投资者希望看到上市公司既要有一定的规模、又要有一定的利润,同时拥有良好的成长性,完善的治理结构,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但是从现在情况来看,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仍需强化,科创板更应明确注册制的信息充分披露原则,通过上市企业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令投资者有充分机会了解详细真实的企业信息,从而自主识别、把握风险。

2、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推动完善股权激励税收制度及配套安排,提升激励实效;开展上市公司治理自查专项行动,强化资金、印章、财务等方面的管控,加大个人责任追究,强化民事赔偿,以激励和约束督促“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解读: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上市公司中起着重要作用,上市公司质量的高低和实际控制人有着直接关系。同时,在IPO、资产重组环节,应引导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合理分布,充分发挥董监高作用,制衡大股东权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3、推广科创板经验,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增强IPO、重组上市标准的包容性,放宽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限制,优化并购支付及配套融资工具,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解读: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在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引领下,此轮里程碑式深改蹄疾步稳,将鼎新资本市场发展根基。注册制稳步实施,将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联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展现各司其职又高效联通的全新格局。同时,配套放宽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利好政策,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4、坚持退市常态化,坚决出清劣质资源。

优化退市指标,简化退市流程,畅通退市渠道,创新退市方式,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和出清方式。对于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公司坚决退市,对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依法支持司法重整,实现优胜劣汰。

解读:潘向东建议,优胜劣汰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激活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强化退市制度。一是完善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机制;二是严格执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三是通过并购重组退市。

5、解决突出问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一是引导上市公司股东主动控制质押比例,化解质押风险。

二是通过推进“督促归还、民事诉讼、刑事移送”,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

三是实行并购重组全链条监管,遏制“三高”并购重组。

解读: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如不能得到解决和责任追究,将导致巨大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目前上市公司的担保链条出现越拉越长的现象,除了公司为股东设定担保的单向担保风险,还有上市公司互相担保的“连坐”风险,互相担保圈将诸多公司捆绑在一架战车上。因此,依法规范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迫在眉睫。

引导市场主体主动控制质押比例,化解质押风险。目前多地设立纾困基金,证券行业成立资管计划对接项目,证券交易所发行纾困专项债券,私募基金等市场机构加入纾困队伍。多方合力下,当前纾困民营企业、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市场和机制已然形成。

6、强化精准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坚持管少管精才能管好的原则,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对持续规范经营的优质上市公司在融资、并购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对乱象频出的问题公司和风险公司重点聚焦、严格监管。

强化科技监管,再造监管流程,前移风险关口,聚焦监管资源,实现风险“早防范、早识别、早化解”,进一步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解读:潘向东建议,实施精准监管,优化投资者结构,强化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大数据等跟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强科技监管,敢于接受媒体监督,一旦出现造假和违规行为将会接受法律严惩,实现上市公司自动的优胜劣汰机制,通过现代科技严厉打击市场操纵,优化市场价格发现职能。

7、优化发展、中介、舆论、文化四个生态,形成全社会合力。

推动相关部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中介机构提高执业质量,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推动培养健康成熟的企业文化、投资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形成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稳定预期,进一步巩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根基。

解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上市公司、投资者、宏观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以及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指出,一个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不是依靠管理部门的监管来做到的,而是依靠市场总体的机制和氛围。真正能够来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秩序,不能只靠证监会监管部门一家的力量,建议更高层面可考虑出台相关文件。

赵锡军分析,资本市场是一个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枢纽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更加宏观层面全方位来考虑市场的秩序和市场的建设。目前我国也在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力量,包括成立金融法院、金融检察院等机构。

赵锡军建议,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除降低门槛、打开通道、减少阻碍外,还需有更多激励措施,如实施税收减免、推迟等,另外对带有公共事业、公用服务性质的投资,财政可支持补贴;交易系统、清算服务、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有综合性、体系性的安排,包括和境外系统的互联,发挥科技力量以更好建设基础设施等;同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仍有欠缺和短板,如涉及对冲风险的这一部分,市场发展比较缓慢,要通过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把相对短板的部分提升上来;此外专业媒体的监督不可或缺,从监管部门监管,到整个社会层面监督,到媒体监督和氛围形成都非常重要。

“四个结合”系统推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强调“四个结合”。

一是,企业内生发展与外部促进保障结合,突出上市公司第一责任,丰富外部制度供给。分析人士认为,除丰富外部制度供给外,上市公司要充分履职尽责。从今年以来的行政处罚案例来看,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成为监管部门重要关注点。

二是,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结合,把好入口与出口关。业内人士指出,优胜劣汰,进退有据,是成熟的资本市场特征之一,也是A股市场改革的方向。针对“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监管部门已经制定完善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形成市场化的约束机制。特别是在新股常态化发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当下,通过“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调优化,把好市场“入口”,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对“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畅通“出口”,既可形成巨大的监管威慑力,又可推动形成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解决突出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结合,立足当下、着眼长远。9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资本市场风险防控机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工作方针,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对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及场外配资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坚决管住增量,有效化解存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变化,通过深化改革主动引导市场预期,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监管本位与协调推进结合,抓好精准监管,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形成强大合力。赵锡军分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建议监管部门持续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建议进一步推动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联动协同,争取各部委、各级政府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助力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推动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企业再上市的良性循环。

郭一鸣认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各方共同努力,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既离不开资本市场内部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一整套制度安排的供给,更离不开资本市场外部产业、金融、财税、国资、外资、司法等各方面政策的协同支持。

<.p>bitget是正规的交易网站吗

<.p>bitget下载链接

<.p>bitget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