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座谈安抚外资
商务部座谈“安抚”外资
商务部座谈“安抚”外资 更新时间:2010-5-14 23:59:57 谷歌事件之后在华跨国企业抱怨增多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5月7日,商务部组织召开了一场“2010年跨国公司座谈会”。不但64家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等4家在华外国商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业与信息化部、银监会、证监会、知识产权局、外汇管理局等多部门的代表也都列席参加。
此前,随着力拓员工在华受贿被判刑、谷歌将搜索服务转至香港等事件的发生,一些外商开始担心自己在中国内地不再像过去一样受欢迎。
中国美国商会近期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203家美国公司中有38%的美国企业感觉在中国不受欢迎。4月20日,时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伍德克在其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媒体圆桌会上称,中国经济蛋糕越来越大,但外资企业进入的大门越来越窄。
对于在华跨国公司日益增多的抱怨声,中国政府再也不能充耳不闻了。在此次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4月中旬曾公布了主要包括“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五部分内容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这被认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性文件,也被业界称为“外资新政”。
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近40位欧盟在华企业家代表座谈时表示:“所有外资企业享受与中国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温总理的这一表态,是对近期跨国公司质疑的最高层回应。
“这次座谈会是一次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全面‘会诊’,也预示了中国职能部门开始落实国务院外资新政。”一位与会官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抱怨增多
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外资企业认为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正在变味,因为更加强硬的政府政策和日渐加剧的国内竞争,令中国对跨国企业的态度不再那么友好。
对于中国目前的商务环境,中国美国商会也不甚满意。该商会的调查显示,企业在华面临的八大挑战中,有七项与政府相关,企业对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许可和对国家保护主义方面的担忧也日益加剧。“法规解释相互矛盾”第一次成为首要挑战,取代了此前两年一直居于首位的“管理人才匮乏”。
无独有偶,4月12日,伍德克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中国正在让外企灰心》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经历了30年渐进的市场改革之后,许多在华外企仿佛意外遭遇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在某些领域,比如金融服务业和零售业,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但在许多行业,外国企业的挫折感远比中国政府意识到的更为明显。
每年中国欧盟商会都会编辑一册《欧盟企业在中国的建议书》,该《建议书》已被欧盟企业界视为投资中国的必需参考书。
日前,刚刚卸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伍德克向本报记者出示了最新的第九版《建议书》。该《建议书》反映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准入、立法和执法透明度、知识产权三方面的问题仍然心存忧虑。
“2006年的研究表明,对华贸易和投资的障碍使欧盟企业每年错失价值210亿欧元的贸易机会。而在最近这几年中,欧盟企业错失的价值还在不断增加。”伍德克说。他表示,金融危机助长了保护主义的威胁,这反映在中国政府的干预和限制正在增多。例如,中国公司开始在海外收购欧盟汽车公司――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盟企业在中国本土生产汽车还要受到50/50的合资企业要求,并且最多只能开设两个工厂。伍德克认为,这限制了欧盟企业到中国更多城市生产汽车的可能。
“问题越来越多,当然,我们在中国的生意也越来越多,也说明我们越来越在意中国,越来越注意细节和技术性问题。”伍德克称。沃顿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张忠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华跨国公司的抱怨声明显在增多。
中国政府释疑
4月29日18时1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温家宝总理与33家欧盟企业的近40位欧盟企业家展开座谈。
“我在两会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曾做出一个承诺,就是要加强同外国企业家经常的接触,多见几面,积极交流对投资政策的看法。今天,我就是来兑现承诺的。”温总理这样的一席开场白着实打动了在场的“老外们”。
葛兰素史克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安伟杰回忆,座谈中他向温总理婉转地提出如何保护和鼓励创新的问题。据了解,该公司已将全球最大的四个研发中心中的一个放在中国。
温总理回答道:“尽管你提的问题很含蓄,但我还是听懂了。”温总理表示,所有在中国经过法律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会被视同于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视同于中国制造;他们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创新的各种产品也都视同于中国产品的创新。
“基于这三点,这些外资企业就享受与中国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温总理随后这样表态,并提到了国务院刚刚发布的《意见》。“这个文件的基本点就是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而且要给外商到中国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温总理说。
一周后的5月7日,包括中国欧盟商会在内的4家在华外国商会的代表,以及64家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在商务部的组织下,再次展开深入座谈。与上次座谈不同的是,此次的座谈不仅仅局限在中国政府对于外资态度的表态上,而是针对具体问题与跨国公司代表们展开逐一探讨。
一位与会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整个会议拖延了1个多小时才结束。参会的企业家们关注的政府采购、市场准入、强制认证等问题,都被相关部门逐一记录下来,并得到了一一解答。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会上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积极有效吸收外资的方针不会改变,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经营创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行政环境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的政策不会改变。这三个“不会改变”也使得在场的很多企业家们频频点头。
着手落实新政
面对近期跨国公司的担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2009年12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今年4月中旬,国务院发布了《意见》,这主要包括“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五部分内容的指导意见。然而该《意见》真正开始落到实处,却是在近期。
首先行动的是中国商务部。4月底商务部发布了《中国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促进规划》。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国家级的区域性外商投资促进规划,也是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一次落实,有助于提振外商对华投资信心。5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表示,上述意见出台,表示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和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政府职能部门,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放宽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限制条件,鼓励外商增加投资,扩大规模”。
业内人士指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将陆续出手,出台一系列落实外资新政的具体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