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李泽楷电讯盈科已成赚取利润的商品
商人李泽楷:电讯盈科已成赚取利润的商品
商人李泽楷:电讯盈科已成赚取利润的商品 MBAChina 无论是成功之时被捧为“小超人”,还是如今麻烦缠身被诟病为“败家子”,李泽楷创业典范的形象从来都是公众对他的误读,14岁即闯美国的李泽楷更信奉实用主义,而不是做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
李泽楷曾经对外界表示,希望到自己40岁的时候,电盈能以跨国大公司的新面目出现。1966年生人的李泽楷已经44岁,尽管他食言了,但他似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电盈作为一个商品的本质——即在交换中创造价值。
从电讯盈科数次倒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出售还是买入,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卖出。
业内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李泽楷的举动恰好说明了一点,便是电盈已经不再是他坚持实现“世界之网”的理想,而是彻底成为了为他赚取利润的商品,2008年底打算低价出手全部买入,可能就是留着看以后价格如何,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电盈的股价都是私有化的好时机。
对电盈的态度转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李泽楷身上已经看不到创业者对于发家项目的执著和狂热的眷恋。
其实,1993轰动一时的星空卫视(StarTV)出售案例已经显现出李泽楷在运用资本时更为老到的一面。1991年,李泽楷受父命回港投资4亿美元创立星空卫视,1993年以8亿美元转让给传媒大王默多克,时年25岁的李泽楷赚取了第一桶金。
凭借这笔资金和一个尚在纸上谈兵的“数码港”计划,1993年3月他从香港政府手中免费取得一片64英亩土地,得到了香港信息技术园区——数码港的独家开发权,成为后来业界以科技包装地产的典范。
同年5月,李泽楷又收购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信得佳”,然后注入数码港资产,借壳上市;8月,李泽楷成立盈科数码动力集团(以下称“盈动”)。
尽管李泽楷拥有的只是这家空壳公司、一片郊区的荒地、互联网的未来以及李氏家族的背景,但这些对于当时处于网络狂潮中的投资者们来说已经足够,盈动的股价在沸沸扬扬的喧闹声以及众人的一片期望中大幅上扬,短短一年,李泽楷就从香港股市上募集到24亿美元。
2000年,李泽楷成立“电讯盈科”,同年2月,电盈股价一度冲高到28.5港元的峰值,但之后李泽楷在经营和管理上缺乏经验而一度受到质疑,这直接导致电盈的股价一路滑落至今,即使在股市大涨的2003年到2007年,香港恒生指数从8300点涨到31900点,电盈股价却一直在2003年时价5港元之间徘徊。
“他最擅长做交易,而不是做业务,出售电盈股权或者将其私有化只是时间问题。”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电讯盈科创办初期,李嘉诚曾送给这个小儿子两句话:一是“树大招风,保持低调”;二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p#分页标题#e#
电讯盈科的股价经历了28.5港元到2港元左右的剧烈震荡,电讯盈科的小股东损失惨重,而李泽楷却通过行使手上的认股权、卖出套现等获利超过50亿港元——李泽楷作为新式商人的行事风格比他的父辈更加直接而不计后果。
2000年 李泽楷以杠杆式手法,入主当时的蓝筹股香港电讯,并获得930亿港元借贷。同年8月,李泽楷控股的盈科数码动力公司与香港电讯合并为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2005年 李泽楷游说中国网通集团收购电讯盈科未果。
2006年 李泽楷计划将电讯盈科全部核心电信资产出售给私募股权基金和战略投资者。但是,中国网通以通信运营资产不宜由海外投资者控股为由,终止了此次出售。
2007年 4月李泽楷再次试图将电盈出售,其中潜在的购买方还包括中东投资者,这一建议遭到小股东否决。
2008年 2月,电讯盈科欲以每股现金作价2.85港元将旗下的盈大地产“私有化”,涉及资金约26.4亿港元,不过4月17日举行的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否决了该议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