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用电增能耗降广东实体经济指标向好
“节能省下的钱,又可以投入到工艺技术装备升级上。”7月24日,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下称“唯美陶瓷”)质量副总监王益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笔账,仅2017年唯美陶瓷就省下电费1175万元,而技改节约的人工成本也达到了723.8万元。
诸如唯美陶瓷,在高耗能产业推行节能技改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降成本,这在制造业大省广东屡见不鲜。
2018年上半年的用电数据表明,广东省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2930.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8%,增速创下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工业用电量达1881.64亿千瓦时,占全省社会用电量64.21%,同比增长7.91%。
此前广东省统计局公布数据,广东一季度全省单位能耗下降了0.37%。
受访专家表示,广东工业用电增、能耗降的“增降之间”,恰恰体现了广东实体企业正积极实现转型,加之“实体经济十条”对企业带来的减负之举,有望加快广东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工业用电同比增长7.91%
2018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拉动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从工业用电量数据看,广东工业用电达到1881.64亿千瓦时,实现同比增长7.9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广东工业用电近三年年均保持3.40%的增速,已经占广东全省社会用电量的64.21%。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林江看来,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对于用电的依赖比较大,工业用电量的增长较为符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广东实体经济的复苏。
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作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三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对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6%,实现拉动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
从各地市看,工业用电也在拉动各地用电快速增长。以惠州为例,当地上半年用电量大增16.35%,其背后是当地石化、电子和汽车三大支柱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用户用电需求拉动。
“上半年,惠州前20大用户电量约占工业用电量的33%,较去年同期增速上升约2.41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中海壳牌石油、惠州石化、惠州等大用户。”广东省统计局分析称。
另一组数据更值得关注。广东省一季度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37%。
一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越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越低。“降低能耗的方法就是靠技改,就是所谓的升级。”
唯美陶瓷正好印证了这一说法。王益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对于陶瓷企业而言,能源消耗占有较大的生产成本,而节能减排和技改大大降低了成本。
据了解,此前我国陶瓷产业的能源利用率仅达到28%-30%左右,而用于烧成和干燥工序占了能耗的80%以上。
“通过企业独创的低温快烧,唯美改进工艺配方,加上将传统的水煤气烧窑全部改为天然气,大大降低了排放、提高了经济效益。”王益平说。
实体经济减负见效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于此而言,用电量增加就意味着成本增加,降低用电成本因此成为各地为实体经济减负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广东公布了《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体经济十条”),降低制造业成本。
“在实体经济十条中,有七条降成本的措施,包括降低企业税负的成本、用地成本、社会成本、用电成本、运输成本、融资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有三条支持性措施要支持工业企业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支持培育制造业新兴支柱产业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7月24日,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涂高坤表示。
在用电方面,广东通过实施输配电价改革、取消及降低部分随电量征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取消或降低部分电力收费、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等一系列措施,2017年减轻广东全社会用电成本约276亿元,可降低全省平均销售电价每千瓦时约6分钱。
“对于传统制造业大省广东而言,降低电费对于实体经济减负效果明显。”林江坦言。
除此之外,广东对于传统产业,还特别强调推进技术改造。
涂高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省财政将新增安排资金加强对技术改造的扶持,进一步降低扶持门槛,继续实施普惠性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扩大政策惠及面。“2018-2020年,争取推动工业技术改造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超过8000亿元,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技术改造全覆盖。”
唯美陶瓷正是受益者。一方面唯美通过大用户直购电政策的推行降低了电力成本,一方面还利用节能、技改省下的钱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每年对工艺技术装备进行改造更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制造水平,由以前每条生产线需配备150人降为50人左右。”王益平介绍,唯美陶瓷通过机器换人,节约用工约3000余人,富余的员工转移至新建生产线,最终实现了“降低能耗的同时,增加工业用电”。
如唯美陶瓷一样,实体经济减负让企业有了多余的钱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东莞、佛山等制造业大市,掀起了一场转型升级热潮。
(责任编辑:df38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