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水质监测设备行业,站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即便多重利好加持,水质监测设备仍将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当政策红利的优势不再后,同质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向智能化、差异化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契机,一方面也是转型多元化的必经之路。

作为测量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尺,水质监测设备产业正加快创造新的业态,并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来自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称,去年水质监测设备产业规模超过87亿元,增长12%左右,预计2018年将达到近百亿元,与此同时,水质监测产业在我国进入蓬勃发展期,自2013年以来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10%。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应用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网格化、智能化的发展也给水质监测产业注入了新动力。业内专家认为,水质监测设备产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远高于环保装备制造业。同时,水质监测设备正成为整体环境监测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我国水质监测设备的蓬勃发展与市场的逐渐成熟,带来了新一轮投资热潮。”业界分析普遍指出。

按照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具体至水质监测领域,2019年重点检查10个省(区、市)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汾渭平原重点排污单位和全国10%的环境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运维质量。可以预见,随着环境质量日益严苛以及水生态系统修复、黑臭水体治理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水质监测设备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这其中,智能化、个性化是水质监测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让监测装备更具有智能化水平,其标志就是人机协作。水质监测设备将发展成为具备不同程度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智能装置,以自主反馈和检测的方式,广泛参与、协助夯筑水质监测数据真实、客观、准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使得水质监测设备迎来升级版,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水质监测设备由过去及其设备的衡量指标,即精度、负载和可靠性等,转变为自主的检测能力、操作能力及交互能力。”

尽管我国水质监测设备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应用领域有待拓展。为促进水质监测设备产业良性发展,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早在2016年10月,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五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环保装备产业体系。根据工信部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在内的环保装备产业迈向高端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

据了解,当前水质监测设备发展正经历从数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未来首先要推动水质监测设备质量的提升,向中高端行业迈进。相关部门负责任人此前指出,下一步将强化水质监测设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积极搭建行业开放式资源平台,加快构建水质监测装备协同创新体系。

此外,重点解决一些瓶颈难题,突破人机交互、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一类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水质监测设备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作为打响生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以创新为引领,以需求为带动,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应用领域拓展、区域集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原文标题:水质监测仪器产业步入爆发期 差异化成下一个着力点)

虚拟教学

VR交互手套

无线动作捕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