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美国科学家用人工智能培养食物好吃又健康你敢吃吗
天下网商记者 贡晓丽
看过《芳华》,有没有被钟楚曦吃西红柿的那一幕惊艳到,不只是演技,还有那颗又红又大看起来很好吃的西红柿!为什么会对一颗诱人的西红柿念念不忘?因为我们现在能吃到的西红柿,真的不好吃。
为什么西红柿没有记忆中的西红柿味儿?有专家专门做了研究表示,西红柿口味的改变,问题出在以产量为指标的育种环节。如今的西红柿,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硕果累累”,代价是糖含量的下降。
产量与口味,真的是“鱼与熊掌”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交付给充满争议的转基因技术吗?或许,还可以拜托给机器学习。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联合 cognizant 公司,尝试了一系列香料九层塔(罗勒)的种植实验。他们没有采用转基因技术,仅用普通的九层塔种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控制生长环境。
他们最终发现,24小时光照竟然是最适宜九层塔生长的环境因素之一,培育出的成品味道远超普通九层塔。未来,研究团队计划用类似的方法提高植物产量,甚至是提高它们体内特定物质的含量,帮助植物对抗一些疾病。
避开转基因争议
想要超市里的西红柿更好吃?如果科学家们将决定口感的基因还原出来,这种美味在西红柿身上就能代代相传。
想要谷粒数量是现有玉米两倍的玉米?如果大自然允许,科学家们坚信,基因编辑必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产物。
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基因编辑的潜力接近于无穷,为人类快速创造抗旱、抗病或口感更好的作物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然而现实是,这个时间并不会那么快到来。
“是否是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正在成为全球问题。
能够抗虫、抗除草剂的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在全球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决议。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印度,转基因作物遍布数百万英亩的农田;而其它国家,包括法国、德国、中国和俄罗斯在内,则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崔永元与方舟子对转基因问题的论战也是旷日持久。现在,我们或许可以绕过这个问题,通过精确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样达到抗病、高产的目的。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尝试的九层塔种植实验,给我们以启示。
机器学习寻找最优排列组合
让一颗种子时刻处于最利于生长的状态,光照时间、紫外线照射时间和有效光照辐射都是关键,这也成为上述团队研究九层塔时的调节参数。
光照时长与绿叶植物的生长效率密不可分,决定了储存香气挥发物的毛状体的形成。紫外线的作用则在于增加香气挥发物的含量,进而用来检验实验成果。
而光合有效辐射代表着可以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照,由灯的种类决定。比如两株植物各配有一台经过特殊设计的灯,即使照射时长相同,发出的有效辐射也有差异,最终进行的光合作用也有不同。这一变量最难控制和改变,因为它对硬件需求较高,而且需要特殊的优化算法才能找到最佳配置。
面对三个变量衍生出的数百万种排列组合,只有通过机器学习找到效果最好的一种。团队的意外收获还有,九层塔香气越浓,味道越好,还会含有更丰富营养素和抗氧化物质,更有营养。
吃即文化
人是一种会吃、会思考、会享乐的动物,而餐桌正是我们可以同时做这三件事的地方。我们对吃的选择,也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感官、文化、情绪和创造性,也因此,《舌尖上的中国》能拍到第三部,仍然拥趸众多。
关于吃,从来不缺哲学层面的思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分别写进《论语》和《中庸》。近两年出版的《吃的美德》,作者朱利安・巴吉尼(英)更是深入挖掘了吃背后复杂的美德、原则与规律。
转基因论战,又将科学与伦理问题抛到公众面前。
粮食,如何更安全、更美味?肥料技术、灌溉技术、机械化耕作技术不能满足人口增长需求的时候,机器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精密传感器——突破点或许来自数字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