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也沦陷了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智能物流的发展了
日前,青岛港正式启用全自动集装箱码头。这座名为新前湾的集装箱码头采用青岛港自主构建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实现了决策智能化、操作自动化和现场无人化。继“无人化工厂”、“无人化仓库”之后,“无人港口”也在中国变成了现实。
码头现场布置了数万个磁钉,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实时采集物理信息,并传输到后台,通过软件精确计算判断AGV的准确位置,动态产生AGV路线,以防止AGV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和刮擦。同时,码头的装卸和运输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实现零排放和无灯光作业。
类似的智能物流在快递和仓储行业也可看到。像前不久走红的快递分拣机器人“小橙人”,装备着橙色托盘,在地面上有序“穿梭”,将一件件包裹运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拣,没电了还能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自动充电。仓储行业的搬运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同样也发展迅速。
智能物流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利好。中国物流业“效率低下、成本高”问题一直饱受诟病,智能物流的出现推动中国物流业进入数据化、智能化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水平与绿色化的服务。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就目前来看,中国的智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低。智能物流存在跨境数据链路衔接不足、末端智能程度有待加强等瓶颈,且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大挑战。
当今的物流装备领域正在实现从刚性向柔性迭代升级,高柔性自动化与智能化也是中国智能物流的重要发展趋势。未来的物流设备可以成为自主智能的个体,不在受集中控制,可识别自己的路线,与其他小车和生产设备进行智能交互,可根据所在位置与状态自主承接合适的订单,自主解决行走中发生的问题。
智能物流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猜测,比如是否会“偷”走人类的工作?物流企业可以用机器人去完成很多常规性的工作,越来越倾向取代人工。但这并不意味了机器人就会取代人,在未来的智能物流行业,人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未来的智能物流,将是人与机器的互联互通,一起完成一项工作。
智能物流发展已是箭在弦上,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智能物流发展。进入“十三五”后,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智能物流将实现更加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发展,为驱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