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压力大基金经理频频离职
考核压力大基金经理频频离职
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87家基金公司的部分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达到了166人,较去年同期的138人上升20.29%。从单家公司来看,有8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在4位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基金经理的离职,以在业绩考核压力下的被动离职居多。基金公司要留住人才,除了具备丰富的投研和渠道资源外,还应为基金经理打造开放包容的投研文化。“做时间的朋友,在公司经营和业绩考核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离职明显增多
某头部券商的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张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0年是基金大年,但基金经理离职现象依然较为明显。今年6月时,沪上某家大型基金公司有2位年轻的基金经理离职。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的离职主要是由于业绩考核压力。今年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权益投资要实现超额收益并不容易。
另外,张雷表示,2020年以来新发权益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元,但其中的分化现象较为明显,如业内排名前30位或40位的基金公司就占了新发权益基金的绝大部分,大部分中小公司基本没怎么发新基金。张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沪上某位绩优基金经理所在的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今年就没有发行新基金。“随着资金大举流向头部基金公司,尾部基金公司的规模难以实现增长,投资业绩也难见起色,基金经理自然会在考核压力下被迫离职。”
杨德龙指出,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会对公司投资业绩持续性产生影响,不利于基金公司的稳定经营,基金公司应持续优化激励机制,留住核心投研骨干。
寻找“平衡点”
“基金经理选择平台时,会看重平台的投研资源和渠道资源。”张雷说道,公募机构在市场信息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优势与投研力量有效结合,就可以转化为投资业绩。“这样的平台,是基金经理较为向往的。”
张雷认为,基金经理也会看重公募基金的渠道资源能力,好的渠道资源能在基金经理个人品牌打造和基金销售上,起到相当大的帮助。“历经早期发展后,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市场资金逐步往头部基金公司靠拢,无论是资金募集还是投资业绩,其与中尾部基金公司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杨德龙所言,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正常情况下,基金公司会在投研、渠道等方面给基金经理提供支持,而基金经理投资业绩持续提升,则会提升公司知名度和产品规模,进而增加公司盈利。在这方面,明星基金经理具有明显的光环效应。
张雷说,与投研资源和渠道资源等硬实力相比,“投研文化”这种软实力,更是基金经理的主要考虑因素。
“专心做投资的人,一般会向往自由和开放的公司平台。公司对基金经理的管束不应过多,他们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从现实来看,权益投资上出色的基金公司,其投研文化也较为开放和包容。”张雷以业绩考核为例说,基金公司本身是盈利主体,对经营业绩的考核需要具体到季度或月度。但是,过于短期的考核并不利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发挥,甚至会导致其动作变形、风格漂移。
如何取得平衡?张雷认为:“投资尤其是价格回归价值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看到,近年来陆续有公募通过发行三年或五年封闭期产品,让客户体验到长期价值投资体验。并且,近年来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其创始人或核心高管,基本是出身投资一线,往往能在公司经营和业绩考核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s3820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