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基金2021年投资策略:回归常态蓄力前行

摘要:

1、全球经济回归常态:

2021年全球经济将进一步修复,中国与海外经济错位修复,中国领先1-2个季度,海外经济修复的弹性或大于中国经济修复的弹性。明年,中国将延续复苏深化、通胀回升的格局。考虑到本轮信用周期已于今年四季度见顶,明年将逐步回落,预计经济节奏上一季度将是同比增速的高点,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逐季回落。具体结构上,主线向顺周期力量切换,修复重点或在出口、可选消费、制造业。

2、降低收益预期,把握结构性机会:

2021年市场整体可为,存在结构性机会,但整体收益率预期需要降低。短期看好顺周期修复,中长期看好科技和消费。科技及消费是中长期方向,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自主自立相匹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重点任务,科技的首要地位较为突出。虽然华为产业链短期面临压力,但5G和科技自立大周期依旧持续推进,看好5G、云计算、半导体等子板块。此外,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继续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注重“需求侧管理”, 结合促就业、优化收入分配,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消费升级有望稳步向前,看好医药、格局稳定的食品饮料行业等。

3、“稳”字当先,警惕信用风险:

2021年或呈现“稳货币”、“紧信用”的态势,信用扩张接近见顶,但从信用拐点到利率拐点仍需等待。利率债大概率将呈现震荡偏多的格局,静待拐点。信用债方面,明年信用环境基本面好转,但融资条件弱化,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弱国企和尾部城投仍需要重点提防,建议从债务负担可控、产业实力强的省份中优选。中高等级信用债可适度拉长久期。可转债方面,明年走势预计依然顺应股市走势,更多在于把握行业及个券机会,中短期关注顺周期,中长期关注科技和消费。

4、五大投资关键词:深化复苏、政策正常化、顺周期、科技自立、结构为先。

宏观经济: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重创全球经济。为对冲疫情风险,海外央行加快了宽松的节奏。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欧盟达成联合发债协议,以资助成员国疫后重建,标志着欧盟共同财政政策的开始。在疫苗前景乐观,疫情二次爆发未对经济活动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海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或在明年下半年逐步开始退出,但退出节奏预计较缓。国内方面,从“货币-信用-增长-通胀框架”观察,中国2021年将延续经济修复、复苏深化、通胀回升的格局。考虑到本轮信用周期已于今年四季度见顶,明年将逐步回落,预计经济节奏上一季度将是同比增速的高点,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逐季回落。具体结构上,主线向顺周期力量切换,修复重点在出口、可选消费、制造业。

出口方面,有望维持较强韧性。美国货币、财政政策宽松的对象是金融体系和居民部分,支撑了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而疫情相当于一次外围的供给侧改革,中国产业链的优势反而加强。今年超预期的外需表现正是源于供求的错位。海外补库存以及疫情拐点后的外需恢复是主要逻辑,欧美新一轮财政刺激仍是重要因素。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有助于中国出口改善,出口预计维持较高增长,外需将会成为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拉动力量。结构上看,地产后周期的家电、家具最为受益,海外地产高景气带来的消费需求与补库需求形成合力。

消费方面,预计延续修复,可选消费复苏空间更大。国内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将逐渐好转。2021年名义GDP增速预计继续提高,消费跟随名义GDP的走势,存在继续修复的空间。居民工资和经营性收入在明年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就业环境的趋势性改善会提高居民的支出意愿,助力国内消费复苏。结构上看,可选消费修复空间更大。

制造业方面,制造业投资内生为主,是顺周期投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领先制造业投资增速变化,企业盈利改善是制造业投资扩张的前提。随着企业盈利的逐步改善,制造业投资近期加速改善。产能利用率、利润增速和库存增速对制造业投资都有领先性,2017年三者形成向上的合力,对应2018年制造业投资扩张。今年这三个指标均触底回升,在外需扩张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扩产在即。今年国内出口的主导行业基本都实现了盈利增速的回升,行业库存水平下降或已经开始回补。预计明年国内出口依然维持中性偏高的景气度,对应出口链条的制造业投资也有望积极扩张。

基建方面,随着经济修复逐渐深化,稳增长诉求下降,逆周期的基建投资将回归常态。房地产方面,本轮房贷利率下行幅度有限,导致居民中长贷扩张速度远不及前两轮,明年地产投资的整体强度可能会受到资金面的些许制约。后续地产投资增速将逐步下行,但仍存在较强韧性。

当前A股货币信用环境处在稳货币宽信用的尾声,但经济修复的结构并不支持宽松政策过快转向,宏观政策定调“不急转弯”。央行重提“总闸门”,同时将M2和社融增速的表述更新为“同反应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表明2021年将是一个信用收缩之年,全年流动性环境较今年偏紧。不过,与06年4月、09年7月、16年8月等盈利自历史大底回升过程中相比,本轮货币政策后续的转向将有所不同。历史上货币转向后,往往政策基调持续且包含加息、逆回购、上调央行票据利率与回购利率等“量价组合拳”。但本轮中国经济在修复至合意水平之前,金融条件收敛的节奏和幅度明显更为平缓,对宏观杠杆率的包容度阶段性亦有上升,因此估值高位虽然对利率更敏感,但短期受到剧烈挤压的风险不大。财政政策方面,今年为应对疫情,财政政策史无前例将预算赤字率上调至3.6%、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随着疫情和经济修复,明年财政政策将回归常态,预算财政赤字率可能回归3.0%,政府信用扩张大概率放缓。

股票市场: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与非金融A股整体的盈利增速以及PPI的增速波动基本保持同步变动。社融增速领先基本面变化,预计经济增长自2020年二季度至2021年上半年将持续改善,企业盈利也将逐季而上。而随着社融增速在2020年四季度见顶回落,预计明年二季度开始,企业盈利增速将逐步回落。无风险利率短期仍有上行压力,长期看,考虑到经济增长中枢下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全球宽松、国内货币政策中期方向保持宽松等因素,无风险利率波动中枢长期下行趋势不变。万得全A的风险溢价率处在历史区间的均值附近,权益资产与债券资产的吸引力更加平衡,风险偏好波动加剧。目前全部A股、非金融A股市盈率为18.7倍、27.06倍;市净率为1.86倍、2.62倍。PE均在均值+1倍标准差下方,前期偏贵的估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

2021年市场整体可为,存在结构性机会,但整体收益率预期需要降低。短期市场风格可能受到利率、增量资金、风险偏好、短期业绩波动的影响,但是中长期趋势来看,业绩的相对趋势仍是风格的决定性因素。短期看好顺周期修复,中长期看好科技和消费。

当前至明年一季度,顺周期风格预计占优,是在盈利驱动背景下顺景气度的选择,是未来一两个季报业绩层面相对占优的方向,也符合四季度日历效应。但是,进入明年一季度,日历效应表明科技成长板块将有超额收益。尤其是每年的二月份,成长风格整体取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部分细分板块取得超额收益的概率尤为突出。因此,进入春季躁动前期,在保持对顺周期核心配置的前提下,可关注部分超跌且有边际改善的科技细分板块。

债券市场:

利率债方面,今年1月至4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宽松不断,债券表现为大牛市。5月以来,基本面利好增多,经济复苏具有韧性,利率债供给放量,叠加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债券表现为熊平。4月时债券实际收益率和信贷实际收益率呈现非常罕见的倒挂形态。目前看,随着信贷收益率滞后下行和债券急跌,二者比价关系有所恢复,一般贷款实际收益率约3.23%,与5Y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债券刚刚进入“价值区间”,但与历史上的拐点处相比,价值尚不突出。从期限结构看,国债利差及国开利差所处分位数低于多数商品的升贴水情况,期限利差仍显平坦,国债期限结构隐含对未来经济的乐观程度不及商品市场。从全球横向对比看,发达经济体的10Y国债收益率滞留在近一年来最低点附近,而中国较早走出疫情后,利率绝对值和相对水平均处于年内高位,与海外相比配置价值较为明显。综上,利率债估值水平的“临界点”尚未出现,但利率大幅向上的空间或也有限,静待拐点出现。

信用债方面,受信用风险事件冲击,推动信用债收益率整体明显上行,行业利差整体走扩,多数位于历史70-80%分位数附近。城投相比产业更受市场青睐,各等级城投债的利差数值和历史水平低于绝大多数产业债行业。四季度以来信用事件频发,包括多家省级重点国企暴露实质信用风险,引发市场对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偿债意愿下降的担忧。加之违约主体存量债券规模大,打击面广,可能造成更大的流动性危机的恐慌。长期需要观察违约事件的发酵情况,一是信用风险是否会大规模扩散,二是流动性危机是否会出现。任何一种情形出现,都会加剧市场动荡,信用利差会继续大幅上行。

可转债方面,上半年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医药、必需消费和TMT相对占优;5-7月货币政策转向宽信用防风险;8月之后货币转向中性,受益于经济复苏下半年可选消费、机械制造以及周期涨幅较大。可转债市场继续扩容,明年供给依然旺盛。目前,转债绝对价位仍处于较高水平,平均隐含波动率也处于高位,主流品种估值偏贵,资金向优质品种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投资策略:

展望2021年,我们要降低市场整体收益率预期,提防二季度可能的政策边际收紧带来的估值下行风险,更多的是自下而上寻找景气度能够支撑、消化估值的细分行业。明年上半年看好分子端盈利驱动的机会,下半年市场经历调整后看好利率下行带来消费、科技等行业机会。

当前至明年一季度,A股面临的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1)国内“经济逐季复苏+通胀低迷”;2)政策边际变化,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但暂时不会收紧。基本面与政策组合的天平对权益资产中性。在货币政策明确转向收紧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但后续经济的持续修复可能带动政策进一步退出,同时信用周期见顶对估值产生压力。三要素中盈利延续回升,估值端利率短期中枢上行、风险偏好波动加剧,估值继续抬升的难度较大。市场后续驱动力将逐步由分母端向分子端转变,更多的或是结构性机会。

短期市场风格可能相对平衡,看好顺周期继续修复。当前行业间估值分化较大,金融地产及部分周期行业整体低估。PPI同比拐头向上的趋势明确,短期市场风格可能相对平衡,大金融、周期品、制造业开始涌现投资机会,顺周期板块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持续时间及幅度取决于PPI修复的节奏及幅度。但是,随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台阶,总需求层面的弹性开始大幅减弱,强周期行业在PPI回升过程中的超额收益持续性和强度也出现分化。从超额收益的持续性来看,建材、化工相对占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化工和建材行业格局更好、具备周期成长属性的α公司更多,因此能够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从超额收益的强度来看,建材、有色、化工相对占优。考虑到本轮PPI回升区间的特殊情况,比如疫苗带来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消费建材TOB的逻辑可能受到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影响等。

科技及消费是中长期方向,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自主自立相匹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科技的首要地位较为突出。虽然华为产业链短期面临压力,但5G和科技自立大周期依旧持续在推进,看好5G、云计算、半导体等子板块。此外,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继续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注重“需求侧管理”, 结合促就业、优化收入分配,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消费升级有望稳步向前,看好医药、格局稳定的食品饮料行业等。

债券方面,明年或呈现“稳货币”、“紧信用”的态势,信用扩张接近见顶,但从信用拐点到利率拐点仍需等待。社融增速顶部最早可能是今年四季度;但历史上,“信用-利率”时滞在3-4个季度左右,以此线性外推,利率拐点仍需等待,但明年应该会出现。利率债大概率将呈现震荡偏多的格局,静待拐点。

信用债方面,明年信用环境基本面好转,但融资条件弱化,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弱国企和尾部城投仍需要重点提防,城投不建议区域下沉,可从债务负担可控、产业实力强的省份中优选。中高等级信用债可适度拉长久期。长期需要观察违约事件的发酵情况,一是信用风险是否会大规模扩散,二是流动性危机是否会出现。任何一种情形出现,都会加剧市场动荡,信用利差会继续大幅上行。

可转债方面,明年可转债走势依然顺应股市走势,总体略偏谨慎。随着刺激政策逐步退出,股市估值或收缩,可转债个股的估值和转债自身的估值都会面临一定压力。因此,明年转债机会更多在于把握行业及个券机会,中短期关注顺周期,中长期关注科技和消费。

http://www.jingxigui.com/n/80442.html

http://www.gdmzwhlytsq.com/hyxw/s382023.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425.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