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衍生品交易所中国加紧“钓鱼”一万亿资金盼阳光化

海外衍生品交易所中国加紧“钓鱼”一万亿资金盼阳光化 更新时间:2011-1-1 7:55:57   海外衍生品交易所再一次看到了中国市场涌动的需求。

2010年底,在中国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忙于下达种种指令对期货市场进行趋严管控之时,来自于美国、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的衍生品交易所高层正在密集赶往中国,大力进行游说和推广。

来自证监会和经纪商的信息显示,超过千亿的资金已经“输血”国外衍生品市场。“外盘”阳光化的脚步再三停滞,这些资金从灰色渠道流出,监管困难加大,投资者利益也难有保障。

海外交易所推广加速

作为新锐衍生品交易所洲际交易所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普雷彻近日中国之行的重要目标,就是与中国的监管机构协商怎样才能允许更多的中国投资者进入ICE的衍生品市场。

最近的一个季度,海外衍生品交易所高层密集抵达中国,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推广和布局的力度。

10月底,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欧洲期货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安德斯・普鲁斯来华会见大连商品交易所高层,推动相关合作。

全球拥有最多种上市衍生品的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以棕榈油期货著名的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也参加或者参与举办中国相关品种的大会。

“海外衍生品交易所近期在中国的推广的确很多。”一家中国商品交易所内部人士透露,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巴西交易所等,都已是中国市场的“常客”,“他们在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游说证监会开放‘外盘’业务,他们经常举办一些业务培训,让中国的投资者更加熟悉他们的合约,从而吸引更多中国客户参与交易。”

“事实上,中国四家交易所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打击过度投机的措施,降低了投资者参与国内交易的积极性。而海外交易所尊重市场规则的特性此刻看起来更具吸引力。”一家期货公司副总经理说。

一万亿“地下输血”

虽然根据监管要求,除了少数国企,普通企业和个人不允许参与海外衍生品交易,但被业内称为“外盘”的境外期货市场却在暗处迅速壮大,和内盘“互补”,体量也正在迅速接近。

杰弗里・斯普雷彻表示,过去一段时间,ICE来自亚洲的交易量增长了一倍,“这和中国有很大关系。”

一家国外衍生品交易所高层透露,中国的资金多从新加坡和伦敦入场。据统计数据,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合约70%的交易量来自中国内地。

接近证监会人士透露,证监会最近完成了一份关于 “外盘”的调研报告,报告称目前参与外盘衍生品交易的保证金规模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因为这部分资金都并非通过合规渠道流出,所以很难统计,但我认为1万亿只少不多。”上述人士表示。

此种说法在从事经纪业务的期货公司里得到了证实。一家公司高层透露,其公司从2004年开始从事外盘期货经纪业务,保证金规模已经从2004年的500万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过亿,“虽然保证金规模尚不及‘内盘’,但外盘贡献的利润早已超过了‘内盘’。”此人士估算,全国在海外参与包括大宗商品、黄金、外汇等衍生品交易的资金规模,总和已经超过了在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的保证金总量。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透露,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期货市场保证金总规模接近1800亿。

国内期货公司不能从事“外盘”期货经纪业务,但其进行境外期货二级代理业务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此外,许多小型黄金、外汇类投资公司也在从事“外盘”衍生品的经纪业务。

“吸引国人做外盘的因素是:外盘主要交易时段和全球货币、股票指数同步,外盘走势规则、价格流动速度匀称、技术性强,少巨幅跳空,相对好把握。外盘期货品种比国内风险事件频发的品种成熟规范,这使运用技术面分析的投资者找到用武之地。”期货交易员秦商说。

而海外交易所收取的手续费,即使在经过两次代理之后,还是远远低于国内,有分析师计算差别约为5到6倍。

不过,长期处于灰色地带也使得海外衍生品交易风险频发,经纪商倒闭累及投资者等案件时有发生,投资者利益无法受保护,也为市场监管带来难题。此外,因为中国的经纪商无法成为会员直接代理交易,投资者在海外交易所的头寸直接暴露在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面前,使得许多中国机构损失惨重。

监管机构对“外盘”阳光化也感到了燃眉之急。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9月份曾透露,证监会正在制定中国期货公司从事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管理办法,市场曾预期2010年年底之前“外盘”期货将开放。只不过,10月份大宗商品价格一轮惊人上涨引发的控制物价措施打乱了这一预期。

https://www.idoola.cn/184009

https://www.idoola.cn/184013

http://www.jingxigui.com/n/80418.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455.html